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带来的影响深远而又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着内外动力作用,呈现出新的内涵和特征。因此必须适应这样变动的背景,全方位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与国外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农业发展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界定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从需求角度、供给角度和投资角度这三大方面,描述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制造业的粗放型增长、生产性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低效均衡"、两者互动机制的不完善及生产性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模式、强化市场竞争、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固定资产投资和FDI方面分析了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加快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聚集,增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实施人才科技战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扩大经济开放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比重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以及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其健康发展。对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不同角度提出推动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通创新的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爱民 《商业时代》2012,(34):16-18
本文在回顾以往学者对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村流通的角度,深入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运行机理,并以此作为指导,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流通创新不足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通过农村流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专门人才、缺乏统一规划、企业盈利能力较差以及经营风险偏大等问题。河南省应通过营造适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确定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等措施,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的良好发展将促使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大、后劲强。在湖南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要解决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瓶颈不单要引进人才,更要着力在内部培养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的许多专业都与生产性服务业密切相关,肩负培养人才的重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要专注如何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能够胜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各个方面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佳鑫 《商业观察》2024,(11):37-39+44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利用2010—2018年中国农业生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分析方法,研究各省的农业环境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T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业生产性服务提高了农业环境效率。其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本深化的途径影响农业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0.
郝爱民 《财贸经济》2011,(7):97-102,136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2)从长期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科技推广和农村金融支持显著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3)从短期来看,农业信息和农产品营销服务对改善农民收入的短期效果也非常明显。本文据此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要加快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府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消除生产性服务业的体制障碍;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优势突出的分工格局;制定服务业标准体系。企业应推进改革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实行生产性服务外包;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互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从发展状况、规模与增长速度、发展支撑3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区内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部分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给出相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化是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四川地震灾区农村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服务业内在推动力理论,在分析构建现代农村服务业集群是一个可行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依托电子商务拓展现代农村服务业的模式。分析了建设农业信息体系、农村流通体系、农业服务业集群分区,以及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农民的具体举措,重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和以区域特色农产业基地带动配套的服务业集群,集群发展与联动发展相结合以及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扩展农村服务业的产业链,是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农村服务业产业升级的一个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温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温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省内其他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不足、供给需求错位、服务人才短缺等问题。本文从温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城市间的对比研究入手,深入剖析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如何在新常态下进一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农业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进而成为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突破口。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及西藏)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同时引入包含工业化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化水平-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第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而赋能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第二,工业化水平在两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且呈现一定的异质性特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化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非粮食主产区工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在城镇化、数字化和劳动者素质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更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更强。因此,各省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农村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辽宁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背景,从资本创新要素、环境创新要素、人力创新要素、技术创新要素四个方面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其次构建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机制,产业间应通过技术创新、资金创新、政策创新、人力创新四个方面互动促进制造业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最后也构建了高校、政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系统,整个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创新发展,共同推动辽宁省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其制造业升级的必要保证。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服务需求和生产服务供给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生产服务潜在需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现实供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最后分析存在这种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要素服务、作业配送、链条整合影响农业生产技术、规模经济、分工效率。以1999—2018年中国31省面板数据为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作业配送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要素服务和链条整合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率存在抑制作用;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技术进步相关性不大。建议政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持,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服务组织间知识交流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运开 《消费导刊》2010,(3):44-46,80
生产性服务业是面向生产者提供的服务业,对促进其他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增长至关重要,是经济系统的黏合剂,集群化发展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及其集群的基础上,比较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异同,分析了基于接收方的集群知识交流过程与模式,从知识交流结果的视角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知识交流效果的评价维度:交流数量、交流质量和交流范围。  相似文献   

20.
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竞争力理念的探讨出发,寻找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式,从宏观角度将国内各地区确定为进行生产性服务业成效评价的基本单位;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各项指标进行了分类,结合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践拟订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深入探讨有效率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