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交会须知     
刘正朱 《进出口经理人》2006,(8):I0006-I0007
广交会,这一响铛铛的名字,在经济全球化、会展产业迅速腾飞的今天,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对它都是耳熟能详。中国外贸的“窗口”、成交额占全国当年一般贸易出口额的1/4以上,“中国第一展”中国会展业“名片”、中国外贸“晴雨表”——无不诏示着广交会举足轻重的作用,她近50年的成长史见证了一个贸易大国的崛起。过去的50年中,广交会参展和成交的规模不断扩大,洽谈业务范围日趋广泛,展会形式和贸易方式不断丰富,影响力更加广远,多功能、综合性与精品化并举,已成为驰名中外、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展”。在即将到来的10月秋交会,…  相似文献   

2.
自1957年我国举办首届广交会以来,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重要窗口,迄今已举办了76届,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许多区域性交易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广交会仍将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贸易交易场所。为此,本刊发表了《进一步办好广交会和区域性交易会》。  相似文献   

3.
第110届广交会落下帷幕,本届广交会具有标志性意义。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备受各方瞩目。本届广交会总体运行平稳,圆满完成了“稳增长、促平衡、提质量”三大中心任务,实现采购商到会和出口成交双增长,对巩固我国外贸良好发展势头,顺利完成全年外贸工作任务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商务部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上,首次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战略中除了出口量的要求,更追加对于贸易方式升级和转变的目标。在本届广交会上,除了能看到产品的升级换代,记者同时感受到参展企业本身的营销思路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四月,花城广州美得让人陶醉,她迎来了第99届广交会,也恰逢广交会举办50周年。我们再次聚焦在“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上。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 1/5订单由广交会产生,每年的成交额都呈现上升趋势。国内的企业都可以从中挖掘到丰富的商业资源。同时,广交会也为众多的出口企业提供了品牌推广、品牌发布的平台。新一届的广交会有了新气象、新举措,让我们拭目以待。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聚焦能够给予参展企业以回颐、以前瞻、以资讯、以提示,希望能够帮助我们中国外贸人在广交会这个舞台上谱写美丽的乐章。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外部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世界经济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短期内我国出口仍将低位运行,被誉为中国第一大展的第105届广交会已于2009年4月15日在广州琶洲展馆如期召开。广交会历来被视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人们自然把本届广交会视为下半年全球贸易走势一个重要观察点,并对本届广交会寄托着非常多的期望。通过对本届广交会第一、二期的采访,我们看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亲临为参展企业鼓劲打气,出谋划策,深入调研,提供服务;我们看到各参展企业应对危机,各出奇招,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寻觅商机。在广交会的背后,透露出我国外贸行业迎难而上,积极破解困局的积极信息。  相似文献   

7.
1新华社2006年10月16日第100届广交会开幕温家宝:要不断创新再创辉煌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幕式暨庆祝大会15日晚在广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出席了大会。广交会每年春季和秋季举办两期,被称为“中国第一展”。自1957年开始,50年来已举办100届,成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在新中国外贸史和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推动中国外贸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沛  黄帅 《进出口经理人》2009,(6):I0010-I0010
2009年5月7目,第105届广交会降下帷幕。本届广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中国外贸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举办的.“稳外贸、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为大会的主旋律。在力争外贸订单的同时,众多企业纷纷开始走上内销之路。本届广交会顺势而为,不仅全面向内地采购商开放.而且举行了内外贸对接洽谈会。国外参展商也纷纷看好我国市场.意欲在我国的内需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2014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机遇所在。研究发现,我国外贸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疲软、通货紧缩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导致今年外贸增长的前景不乐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广交会要不要改革,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改革。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实际问题。本刊1990年第4期、1991年第2期刊载张淳写的《从常设国际商品展销交易中心论改革广交会》、《再论改革广交会》,提出把广交会办成大型现代化、常年开放、以规模经济为特征、以推动出口为目的的全国性外贸展销交易中心的设想。引起广泛的注意,《信息时报》详细摘录分两天转载。本文认为,上述设想“是利少弊多”。并提出:“把广交会改革成为以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广州国际博览会。”“广州国际博览会的关键在于要以出口交易为中心,进出口交易一齐上,贸易与资金、技术、信息交流相结合。”诚如本文所指出:广交会的改革,“其涉及面很广,牵涉的行业部门也非常众多”。编者希望更多的同志参加讨论,提供可操作的改革政策,措施,供领导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发的影响,第127届广交会将于6月15—24日在网上举办,这既是当前防疫防控的需要,更是特殊时期稳外贸促经济的必要举措,对广交会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将对疫情形势下开展全线上广交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服务网络、金融科技技术和金融服务经验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丘文敏 《大经贸》2006,(10):20-26
广交会在50年的时间里,承载和实现着千千万万个企业的发展梦想,随着中国外贸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登陆广交会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超级舞台。在这里。它们快乐的长大了,也给广交会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广交会一直是一种“稀缺”资源,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开拓的多元渠道,更不具备独立的跨国营销组合手段,只好将参展广交会看成是一个捷径和高效的营销方式。广交会为中国的出口创汇作出了辉煌贡献,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外贸人才。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发展历程中,广交会自始至终担当着举足轻重、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角色。但“博大”却不“精深”的模式,是不是应该寻求变革呢?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外贸商人来说,参加广交会是他们一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或是开拓新市场、或是维护老客户,广交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也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尽管对广交会趋之若骛,但一些“老广交”也还是对此有一些自己的感触,比如他们认为广交会邀请  相似文献   

15.
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不仅集中展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也是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的重要窗口。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了广交会的出口效应,指出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广交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璐 《进出口经理人》2007,(6):I0008-I0009
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平台,承载着众多参展企业的贸易梦想。继设立品牌馆之后,第101届广交会又添“进口”元素,广交会的内涵正在逐渐延伸。广交会期间,参展企业同台竞技,纷纷拿出浑身解数,吸引到会采购商;到场观众也抓住良机,分享广交会的信息大餐,几天下来,资源、客户一并收获,不亦乐乎。记者特别选取了几个片断,细数广交会引发的一些新看点。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5)
新常态,简单的理解就是经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014年,"新常态"一词由中共中英总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之后在不同场合的发展中又进一步被系统化,成为指导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理念。本文基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视角,简单分析了新常态下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态势,在此基础上,又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贸易业态、外贸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常态下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取向,为江苏当前和今后的外贸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的“睛雨表”、“风向标”,不仅集中展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也是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的重要窗口。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了广交会的出口效应,指出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广交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交会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博览会之一,涉及行业广泛,能很好地满足采购需求,并且可以反映中国市场的变化和趋势。组织管理比较成熟,配套设施比较齐全,在海内外有着较大影响力。据广交会上的调查,多数参展商平均参加过10次以上的广交会,  相似文献   

20.
10月,“中国第一展”——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将迎来100届华诞,在这金秋时节,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外贸人在品味着收获的喜悦。五十年的匆匆岁月里,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蓬勃发展的每一个足印,也在与外贸人如影随形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如今,参加广交会已经成为中国外贸企业无法割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