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商》2014,(11):76-76
体育院校和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是培养我国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决定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兴衰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素质始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高等体育学校的极大重视。但是,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学校往往重视对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培养、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不重视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且在教学中还存在认识的误区,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不够得当和具体。因此本文通过对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调查分析,根据体育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和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抓好学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工作,促进学生获取体育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抓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查找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合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崔健  李超凡 《商》2014,(49):262-262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而高等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柔和、缓慢的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因此,本文总结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等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高等院校中长跑训练现状 体育教学是高等院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下,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能力的过程。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简称。属800米以上距离的田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5.
柏林 《北方经贸》2011,(9):192-193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着眼全局观念,提高教学整体效益,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体育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为社会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那么相应的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也应不断的革新、进步.1990年以来国家教委先后颁布执行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体育课程设置等作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发,进一步强调了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方法.本文从转变观惫,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兴趣、终身体育的思想及当前阻碍体育教学中诸因素的成因等进行了剖析与探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俊楠 《商》2013,(7):271-271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培养中职学生技术的同时,体育课已经作为中职学校一门必修的课程。中职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康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过去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培养纲要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中职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当前中职体育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体育教学的进行。因此改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析,本文对当前中职体育教育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期望为中职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创新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层次最高的一种综合性素质,它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后天的教育、环境、实践等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体育在创新教育中有着重要价值地位,体育对形成创造性品格和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显著的效益,体育培养创新素质的教育效益和教学优势是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大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而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还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在校园文化以及精神建设方面所具备的作用。文章主要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4,(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同时创新意识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要明确培养目标,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入地改革,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姚群英  张少卿 《商》2013,(17):344-344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学生现状,论述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及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商》2015,(8)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百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学体育课教学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学体育课教学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而提出具体的培养对策,希望对百色学院及同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学体育课教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从学校教学方面抓住体育教育的本质,配套完备的保障措施,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功能。高校领导要重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理解体育核心素养的深刻意义和对人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培养优良的品德是各个学科的重要内容,体育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关键在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7.
《商》2013,(10)
<正>1.前言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这种方式,真正发挥体育的作用,促进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增强他们的归属感。2.随迁子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2.1教学目标情况体育教师认为不管是随迁子女还是本地学生都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健身、体育欣赏及创新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认为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都应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促进学生智力、体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健美操作为高等学校学生体育选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对于充满青春气息和活力的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美学教育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打破了原有的以竞技体育和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把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了教育改革和对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而健美搡徽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其自身的优势和功效,对推进高校体育中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对健美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高校健美搡的教学要不断的创新、发展,以便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中素质教育的开展。本文通过对高校健美操的现状和健美操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开展健美操教学可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培养优美的体型和健美的体态。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也是美育教育和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质,广泛运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活动,力争在内容多样性上突破,拓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态度、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与习惯,以实现健康教育的目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