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瑛琴 《致富时代》2011,(9):233-233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有必要分析借鉴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该文将着重介绍英美法系的代表性国家——美国,简要介绍美国判例法的发展、形成及在美国的实际运作过程,并分析其对我国要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有限责任制的补充,是在法院判例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中,后为大陆法系国家所吸收。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适用条件,适用情形和在我国具体案件实施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阳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265-266
公司法中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一项最先起源于英美法系判例中的制度。我国在2005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第一次以成文法的形式将这一制度确定了下来。从一个一直以判例形式存在的制度到一个以成文法被正式确立的制度;从一个英美法系最先提出和适用的制度到被大陆法系接受并适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这一制度的运用应该是慎重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全球走向一体化,在经济领域是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而在法律领域则是两大法系日益走向融合.就判例制度而言,大陆法系的日本、法国、意大利郝建立了事实上的判例制度.通过较为完善的判例编撰制度、上诉制度、审级制度、判决书说理及违背先例的特殊程序等,这些国家确保了事实上判例制度的有效运行.我国应当借鉴这些国家的判例制度,将违反判例作为法定上诉理由、建立判决书公开制度和完善判例编纂等方式建立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5.
纪瑞佳  毛博  王一珂  叶双  陈立家 《商》2014,(6):190-190
与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有一定类比性但却极具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探索的又一大创新。案例指导制度创设的根本意图在于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实现司法统一,增加司法效益,更好的保障公平正义。但案例指导制度的双刃性决定它的实施并不会一帆风顺,虽然尚未暴露出太多缺陷,其潜在的负面因素却不容我们忽视。所以,对待案例指导制度,必须辅以其它的制度以规范适用。否则。非但无法实现案例指导制度设计的初衷,反而会阻碍我国的法治化建设,我们要耐心的期待它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两大法系比较下的中国会计法规体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五大法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仅存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一、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下的会计形式英美法系,其特点是以少量的成文法为基础,由法庭加以解释,并建立大量的判例法作为补充。判例法的目的在于为具体案例提供答案,而不是为将来制定规则。在这种法律体制下,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一般不通过立法作出具体规定,即使某些法律涉及对会计的要求,通常也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会计准则是由民间的会计职业团体或有关方面组  相似文献   

7.
张薇 《商业研究》2005,(12):189-192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传统的制度之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也对预期违约制度做了规定。在大陆法系框架内,一般是通过不安抗辩权制度来实现预期违约制度的功能。在对《美国统一商法典》和《公约》做比较分析,并就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和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做评述,并对如何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慧 《商业研究》2012,(5):200-205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袁碧华 《大经贸》2004,(10):88-89
我国的信托主要是商事信托所谓信托,就是委托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按照与委托人的约定(或推定),为受益人或特定目的而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信托有多种分类,根据受托人的不同,信托可分为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又称营业信托)。一般认为,商事信托的受托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事组织,而民事信托的受托人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人。信托制度13世纪发源于英国,后盛行于英美法系国家,20世纪传人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上只承受了英美法系国家信托制度的一种——商事信托。我国的信托从一开始  相似文献   

10.
各国法律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两大法系国家在法学教育中运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案例教学法主要应用于英美法系国家法学课程的授课方法中,而我们大陆法系国家在平时的法学教育授课中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近些年来,法学教育界开始提倡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等一系列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将对案例教学法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宣言信托在英美法系国家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在大陆法系国家有被立法认可的趋势.我国现有立法并不认可宣言信托.基于宣言信托在民事领域以及商事领域特有的优点,我国应立法认可宣言信托.同时,构建宣言信托制度时应注意其与我国现有信托法律体系的融合,并在不同适用情形下进行区分设置  相似文献   

12.
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在法律教育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教学机构方面,前者的法律学院以公立为主,后者以私立为主(特别是美国);教学内容方面,前者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后者重程序法轻实体法;教学方法方面,前者以讲授法为主,后者以判例法为主.两大法系法律教育的优劣,对我国的法律教育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0)
公证制度,作为法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有专门机关和专职人员所进行的一种专业的司法证明活动。基于历史传统、法律文化以及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同,世界上逐渐形成了两大不同的公证体系,即英美法系公证制度和大陆法系公证制度,本文在对比二者不同的基础上,就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的渊源、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程梦倚 《商》2014,(28):183-183
关于商合伙的定位,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公司法律制度体系化的模式,我国则选择了接近英美法系的商事主体法律制度体系化模式。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坚持将合伙企业定位为一种与公司相并列的企业组织形式,但是同时也需要为合伙与公司预留转换空间。我国商法人的类型划分既不同于大陆法系,也有别于英美法系。为解决《公司法》的相关问题,建议以开放性和封闭性作为区别,重新划分公司类型,将有限责任公司并入发起设立产生的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中的一个重要制度。但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实际的运用中非常的不负责任,需要大量的指导研究。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现象,其次对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否认制度的建议,希望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一定的帮助,促进司法实践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陈婧雯 《商》2015,(2):223
居住权存在可以追溯到罗马法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部分国家都规定了居住权制度。但是,我国居住权制度的建立仍然存在争议。虽然我国没有建立居住权制度,但是,我国有建立居住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居住权的属性,我国在立法体例和内容上应该从救济性居住权和投资性居住权两方面考虑,以便完善我国物权法的内容和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本文主要采取归纳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方法对居住权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7.
浅析动产浮动抵押制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动抵押制度自19世纪在英国出现以来,已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普遍适用,并为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所采纳,浮动抵押的融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促使有限资源的最优利用,符合法理上关于法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我国《物权法》借鉴发达国家之经验创设浮动抵押制度,但物权法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尚存有保护不足等方面的缺陷,本文通过对英美浮动抵押法律制度的研究,并将其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一些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对法官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讳莫如深或不予承认。作为成文法的我国,似乎不存在奉行“自由心证”、“判例法”等制度的英美法系国家法官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然而我国无论是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在立法中的自由裁量权是客观存在的。作进一步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一权力范围甚至比英美法系国家还要广泛。因为后者的法官行使这一权力具有很强的倾向性,即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不安抗辩权作为一项新的重要的合同履行制度加以确立,完善并构筑了我国合同法完整的抗辩权制度体系。不安抗辩权制度将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和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但由于同时吸收了两大法系的内容,造成了我国合同法与预期违约法条间的冲突,举证要求过严,法条用词模糊等不足。应进一步对适当担保、担保期限、担保后继续履行合同期限加以明确界定,使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更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合同法》分别在合同履行保障制度、违约处理制度方面引进了欧洲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和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一定意义上克服两大法系相关制度的缺陷。本文对合同制度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和预期违约制度进行研究,对我国合同法在这两种制度立法设置上的不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