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企双主体办学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亟须解决的新课题。从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内涵入手,指出当前双主体办学模式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是在传统办学模式基础上的一次大变革,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会计专业从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入手,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编制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丰富了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内容,调动和优化了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实现了合作办专业、合作育人才、合作促就业、合作谋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通信监理专业推进校企对接,共建特色专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校企融合,共建共管”的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特色,为通信监理专业建设及专业群提供更好的发展,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的能力,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是建立在双方需求互补基础上的全新办学形式。现阶段,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援助式共建模式、项目依托模式、教学型共建模式,以及优势互补型共建模式。目前,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教学、科研实验室实验资源不足,实验室管理职责不清。针对这些问题,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激励与协调机制,完善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管理机制,搭建校企合作的网络信息平台,以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专业的跨学科性、实操性、复杂性要求高校教育必须走高校、企业联动协作发展之路。本文针对电商人才需求现状及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从人才需求端与供给端双方协调发展着手整合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与企业实践平台资源,构建基于校企协同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协同共建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共同打造卓越双师队伍、共建校外实训平台、共建电商创业项目孵化器、共建双重导师协同培养机制,以满足双创时代下电商企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新时期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和变革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研究和探索的热点之一。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政策指引下,职业院校与企业要深度实施协作育人,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以校企共建、链式教育、增量提质为主要手段,多角度多举措同步加快"双主体"时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改革。  相似文献   

7.
陈莹莹  金伟林 《江苏商论》2023,(5):119-122+126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大战略,在开展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涉及这个战略的有效性。在讨论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逻辑起点的基础上,论文总结了中国职业教育校企成功合作的典范。如依托产业园开展的合作模式、集团化办学合作模式、“校中厂、厂中校”合作模式、“政校企”共建模式,针对每种合作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借此希望能为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形势激发了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深度和强度,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新要求,依托"一平台、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效用,以期从供给侧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中如何构建课程考评模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合作办学为例,分析了该校校企合作课程的考评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形成的课程考评模式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此,校企合作作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模式,被各高等职业学校所青睐。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地位矛盾重重,校企合作的双主体问题颇有争议,概括起来,包括"主体多元化"、"政府主体"、"学校主体"和"双主体"等四种观点。文章根据对现有关于辽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的详尽研究,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院校,进行关于辽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实现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办学是地方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回应新产业体系构建对职业人才诉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各地高职院校围绕地方产业特色,依托自身的行业特色,通过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狠抓制度落实,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等方式,探索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模式等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通过组建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创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黑龙江职业学院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应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经济、瞄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创新实践了八种合作模式,实现了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和企业发展活力双提升。  相似文献   

13.
"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引技入师"的合作模式将以往的"走出去"变为"引进来",将企业引进校内,共建具备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双重作用的工作实训场地,将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紧密地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总结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校与企业构建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阐述和归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资源共享、技术互动、育人生产兼顾的共赢理念,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何军 《中国市场》2014,(13):107-108
教师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主体,必须加强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探讨,期望加大校企联合办学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进入到企业学习的力度,培养其顺应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社团是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群众性团体,大学生社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社团作为一种推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模式被各种类型的高校所采用,并且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确实能产生多赢的效果。首先介绍了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经管类大学生专业社团的经验与成果,接下来将通过访谈社团成员和企业方代表发现现有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社团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学院自身情况提出完善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社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校会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各不相同,难点集中的根源在于校企合作重心的定位和双方利益的均衡。只有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实训基地,注重利用企业的奖惩和考核制度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突出校企共建联营,才能克服实训基地建设和营运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继会 《北方经贸》2012,(2):133-134
围绕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和促进就业的需要,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行业推动,企业主导,学校参与,共建产教合作示范教学基地(厂中校)、共建产教合作生产性基地(校中厂)、企业专家工作站和教师工作站。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畅通校企双方的合作渠道,拓宽校企合作空间,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实习基地融合、师资队伍融合、教学培训融合"的高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欧阳驹  占胜 《中国市场》2012,(19):124-125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市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中国旅行社下沙营业部,探索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校企共享共建型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运行模式和管理经验,寻求符合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利益要求的可持续校企紧密型合作道路。  相似文献   

19.
学校联合会计学会、中高职办学联盟、企业等,遵循优势互补、费用互免合作原则,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即会计工厂),创建“实训室+会计工厂+校外企业”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重构岗位导向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合作开发理实一体、校企双元教材;构建“三课堂三主体”实践教学评价模式;共建人才供需与继续教育服务中心,依托专家团队,搭建专业服务平台;联合举办技能大赛与师资培训等;解决了会计专业师生校内真岗实战难、教学内容与岗位实务脱节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弱等问题,打造“学校+学会+联盟+企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会计工厂2019年获评国家级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力度不大,行业协会支撑校企合作办学权威不够,企业投入校企合作办学的动力不足,高职院校提供校企合作办学自身能力不强。激活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政府宏观调控和放权是关键,行业信息导向和监管力度是保障,企业的融入和推动是强大生命力所在,学校的品牌和实力是不竭源泉,同时选择好合适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