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仵妍燕  袁彦磊 《现代商业》2007,(27):272-272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土地批租制度、将税收作为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土地批租制度、将税收作为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认真研究国外学关于农地估价中如何运用收益还原法的理论,对于规范我国农地估价工作,提高农地估价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以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为基础,结合西方学善于如何合理的运用收益还原法评估农地价格的理论,方能建立起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农地估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范畴。借鉴马克思在经典巨著《资本论》中关于地租原理的论述,结合中国当今具体国情,研究地租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解读,对中国当代土地所有制及利用情况的分析,在两者之间找到沟通点,使我国的地租范畴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租不仅存在资本社会也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我国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历来信奉"居有常,业无变"的生活方式,为此购房对于国人是作为一种刚性需求而存在。现今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带动者房价的飞涨,这无时不刻不牵动着国人的神经。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而提出的,但它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适用。特别是我国当前还存在着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离,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处理土地问题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对我国当前的高房价进行分析,希图对我国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向雪漫  周晓婷  王春雨 《商》2013,(14):235-235
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是农民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民的平等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从农民平等权理论入手,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民平等权的保障现状,并从农民的农地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的权能缺失,农民平等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缺乏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农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对农民平等权益的影响。最后从创新农地制度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农民平等权益的具体途径,以期为农民平等权保障和农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魏巧梭 《商》2014,(26):49-49
本文通过对中外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在理论、流转模式、流转动因及法律法规上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研究综述一、国外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研究早在17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等就开始关注土地问题,初步形成了地租理论。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系统的地租理论,论述了"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土地价格等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从事物发展的本质上,揭示了地租地价的实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认为地租地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是剩余劳动产物.但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主要是农业地租理论,对城市地租地价理论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且马克思的土地价格只是土地所有权的价格,只考虑了地租和利率,没有考虑土地本身,特别是没有考虑对土地使用价值的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土地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正确认识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性质,明确其改革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农地制度改革的演变情况、改革的绩效。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制度、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分配理论和新古典分配理论虽然都论述了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分配形式,但在研究视角、价值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才是真正科学的分配理论,才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应当存在地租一直存有争议,实际上,无论是绝对地租还是级差地租,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一点不仅符合马克思的科学地租理论也同时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本文接下来将从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其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出发,论述了在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的前提下,形成农业部门垄断利润和绝对地租的条件是政府保护性的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14.
杨帆 《现代商业》2008,(12):76-77
本文分析了农村现阶段农地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体统一所有、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显现出了许多弊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多样化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景展开一些探讨,得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是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我国当前实行的低征地补偿标准是导致征地冲突频发的重要原因,以市场价值标准来对农地征收进行补偿既是解决当前征地冲突频发的现实需要,也是商品交换应遵循市场规律的理论要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征地补偿标准的规定随着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改革而几经变迁,本文对我国征地补偿标准进行的制度演进分析表明,我国的征地补偿标准正在朝着符合现实和理论需要的市场价值标准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6.
郭睦庚 《适用技术市场》2010,(11):150-151,160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在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基础上,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说明了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当前经济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中,集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地租理论。他说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土地被大土地所有者垄断,农业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而向大土地所有者租地,再雇佣失去土地的劳动者为农业工人从事农业生产。由此而产生了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联结这个经济关系的纽带就是地租。马克思还分析了地租的两种形式: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垄断产生的,任何地块(包括最劣等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关于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阐述“不提供地租的最坏土地的生产价格,总是起调节作用的市场价格”。①这是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地租和农产品价格时的一个重要结论。由于这是在假设了最坏土地不提供地租条件下的结论,而事实上最坏土地也必须提供地租,因为“如果不提供地租,就根本不可能被人耕种”,所以,最坏土地产品的实际价格要高于生产价格,实际的市场价格是指“由最贫瘠土地的产品价值调节的市场价格。”②也就是说,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要以劣等土地的产品价值为基础形成。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我国农地流转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我国农地制度的现状,进而分析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弊端,以此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可行的改革取向:国家所有、私人经营。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