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文化角度对翻译的研究,使得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翻译过程可分为准备、解码与组码三个阶段。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商》2015,(5)
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彰显。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识解理论从详略度,辖域或背景,视角,三个角度来分析并结合《洛丽塔》的两个中文译本来研究认知语言学识解视域下,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来春燕 《致富时代》2011,(12):143-144
翻译中不同策略选择是译者主体性体现之一,该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索译者为了实现最佳关联的传递,如何使用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译者主体性一直是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译者虽成功地摆脱了其在传统译论中所背负的"仆人"、"媒婆"、"翻译机器"等身份,转而成为翻译活动中不可忽略的主体性存在,但译学界长期以来以单一实体为主导的研究倾向却也时常导致对译者主体性无节制地过分张扬。本文依托哲学阐释学理论,从主体间性的高度重新审视译者主体性,依次论证了译者主体的回归及其间性存在,强调译者主体性正是在主体间性的对话即视域融合的过程中才得以真正彰显。同时指出,要确保译者主体充分发挥和谐的创造作用,就必须在对话过程中坚持平等性,并尊重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商》2015,(1)
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对译作做出的尽可能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在非任意性的前提下,翻译批评可以是多角度的。美国兴起女权运动之后,女性主义批评也渐渐从历史的长河中凸显出来,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和方法。它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建立在性别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因此这种翻译批评方法强调性别意识,重新界定了对译者"身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作为原文的读者,译者须挖掘最佳关联,进而推理;作为交际者的译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向译文读者示意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翻译中的主体问性研究开始登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担负着多重身份,他们对原作的翻译既是“创造性叛逆”,又是一种“误读”,“创造性叛逆”往往寓于误读之中,并以误译的形式出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也蕴含了主体间性特征,并且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叛逆”是以主体间的互动与制约为基础而呈现的。因此,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既是一种主体性事实,也是一种主体间性事实。  相似文献   

8.
翻译未必是“关于人的”(man—oriented)翻译,但翻译一定是“人为的”(man-performed)翻译。人是一切哲学研究的最高核心,故研究译者主体性(subjectivity),需以人的主体性哲学探讨为前提。尽管“主体性”概念本身争执不已,本文以能动性、创造性与自主性为三大研究主线,相应地尝试探讨翻译行径中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边城》具有浓厚诗学色彩和民族风情,自出版以来被译为多国语言,倍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本文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动态理论出发,探讨戴乃迭、金介甫《边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以期为研究译者主体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外宣翻译时如何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是实现宣传目的、取得宣传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西方企业文化外宣文本的特点和差异,探讨了如何从语言、文化层面有效发挥译者主体性,从而为企业文化英译的策略选择和技巧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昆群 《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75-275,277
在对制约儿童文学翻译的规范探讨中,译者的儿童文学观常被忽视。本文以周氏兄弟在“五四”前后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周氏兄弟不同的儿童文学观,指出译者的儿童文学观是制约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1)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与目的;2)译者对译介作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初翻译研究开始发生“社会学转向”,将翻译活动置于社会网络中进行考察,分析译者或译品与出版人或代理人及翻译市场的互动关系。著名翻译理论家切斯特曼提供了一套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实践分析方法,以期发现翻译实践的因果关系如何运作并影响翻译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完成。采用切斯特曼的翻译社会学思想(四因观、实践观和应用观)为理论视角,以译林出版社的《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2020)一书的译介活动为个案,使用访谈的方法获得译者罗爽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一手资料,考察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实践活动在社会网络中如何运作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建构,获得社会和读者的正面反馈。  相似文献   

13.
同化与顺应是重要的认知过程,归化和异化是常用的翻译策略.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对源语文化的正确解读才可能完成恰当的翻译.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解读过程中同化或顺应图式是执行归化或异化翻译的认知基础,本文以文化意象翻译为例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验主义哲学的认知语言学。将翻译看作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活动。其显观认为,语言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出程度来决定的。由于不同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识解方式不同,便使得原文与译文在传递信息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侧重点。各种识解方式的转变都会对翻译过程中信息的重组带来巨大的影响。以认知语言学为背景。以Langacker的识解理论为基础,从详略度、主客观性和视角三个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其识解方式选择与转换上的差异给译文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化妆品品牌名的翻译对其品牌的推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名称的特殊功能与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外国化妆品品牌的中文译名很难与原名在语言层面上实现"忠实",所以译者需要发挥主体性作用,在翻译中实施"创造性叛逆"。本文尝试从"创造性叛逆"角度分析在化妆品品牌名翻译中译者如何发挥汉语优势,重新创造意象,避免文化冲突,从而加强对中西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纵观翻译研究,作为译者的素质直接决定译文的优劣.我们作为外语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应该是进行翻译学习和翻译活动的第一步.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素质是值得关注的话题.要想胜任汉英互译工作,译者必须具备以下素养: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言外知识,高度的责任意识,敏锐的感受能力、与时俱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翻译作为一种垮文化交流的社会行为。承载和传达着不同文化的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忠实原则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原则,但是一种有限原则并不全面。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在1923年发表的<译者的任务>中指出,翻译的要务不是在于忠于原文而是在于原作经由翻译产生蜕变获得新生,这就是所谓原文的新生,是在译文的文化世界里所衍生出来的.笔者认为他的翻译观不仅是反传统的,而且还调和了传统翻译观中看似不能解决的冲突与矛盾,是一种和谐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9.
外宣译者应发挥译者主体性,适应由外宣翻译目的、源语文本功能、源语与译语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等众多元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灵活应用变译策略,实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选择"三维"适应度高的译文。以南通市对外宣传资料为例,探讨了外宣翻译中"三维"适应与选择转换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翻译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认知翻译学的翻译观认为学生翻译能力的发展与其自身认知活动之间存在一定密切关系,这为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将以认知翻译学为视角,探讨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并以期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