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按照全而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3.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5.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了群众自发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绿色运动”,这股思潮很快同社会主义结合,形成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目标,把经济政治活动置于其中进行思考,开辟了20世纪人类观察与思考社会主义的新视野。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理论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在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市场经济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其固有矛盾和缺陷最终会以生态危机的形式展现出来。要求社会在不超过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是需要条件的。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必然选择。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克服市场经济发展对生态的破坏性,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越发体现了生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建设是以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有着其独特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我国生态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建设。通过弘扬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推进绿色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来促进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列宁作为前苏联的奠基者,为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始终坚持关注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了长期富有成效的探索,诸如社会主义国家加快生态立法、兴建自然保护区等举措都对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颇具启发意涵。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亟待由此汲取营养,从绿色发展、全民参与、国际生态合作、发展绿色科技等路径出发,不断丰富列宁生态思想在当代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历史研究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思想史的创新发展.鲜明体现具有时代精神的思想理论同时,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赋予了更加具有生机、活力和与时俱进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推向更广阔的历史文化发展实践空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体系推向了更高的创...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位置,还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连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路是从哲学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反思整个世界,反思人类本身,突出了互相尊敬和谐共生的道德观以及人与自然平等的价值观,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思想,因此生态伦理学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就科学地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同时,江泽民同志讲话也指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途径和要求,是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这个角度解读十八大报告中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中国当今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对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贡献。文章深入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全面分析了我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我国应在培养意识理念、法律和政策体系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17.
充分落实并做好中国特殊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领导方针,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社会的和谐发展。本课题首先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十堰生态文明建设将以“守好一片青山,保好一库清水”作为崇高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的样板、全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是新时期我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