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该文就2010年,我们加大停产井、水井、水质专项治理力度,努力完善油藏开发井网,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吉林油田勘探技术开发的深入,勘探开发难度也明显加大。吉林油田很多井位受地面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常规和直井定向井进行勘探开发,为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特低渗透油藏的整体开发效益,需引用浅层水平井固井技术进行油田的勘探与开发。为此,从浅层水平井固井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技术优势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刘亚坤 《中国科技财富》2010,(4):126-126,125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是在及时正确地掌握油藏动态变化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开发效果评价可深化对油藏开发规律的认识,预测油藏开发指标和开发变化趋势。本文从综合含水、存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出发,建立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存水率采出程度的典型曲线。根据北二西基础井网的实际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存水率采出程度曲线与典型曲线的位置关系,对北二西基础井网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将北二西与北二东基础井网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形成的方法可应用于萨北开发区水驱其他区块的开发效果评价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油区典型的岩性构造油藏结构,对区块内部井网控制程度高,水淹严重等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对区块直井生产特点进行详细分析,采用三维地震、数值模拟等技术对分支水平井开发可行性进行综合研究,优选出剩余油地区进行分支水平井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薄层稀油难采储量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雷鑫 《科技转让集锦》2011,(21):71-72,89
通过对贝14断块布达特群油藏的地质情况和开发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油藏在目前井网情况下水平井开发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油藏不再适宜用水平井开发。为了达到为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的水平井井网开发提供参考的目的,之后研究了在油藏未开发情况下水平井井网开发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油藏也不适宜用水平井井网开发,且由于油藏天然裂缝的发育,周期注水能比持续注水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卫22块1982年投入正式开发,到2008年底综合含水89.5%,采出程度46.2%,自然递减29.25%,出现了井况变差、注入水优势渗流方向不清、分层动用差异大,自然递减明显加大的问题。对此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稳产方案研究。通过进行分层调、堵、解、压等配套措施,把注采完善和提高层间动用相结合,提高二三类层、强化一类层动用,充分发挥各类储层开发潜力,达到提高储量控制和动用程度,保持油藏稳产。  相似文献   

7.
《商》2015,(22)
水平井技术完井采油技术的研发和引用,不仅为我国各大油田公司提供了便利的采油方式,而且在增产产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多种油藏类型。油田科技工作者将水平井从提高单井产量向以地质单元为研究对象的整体开发延伸,在底水油藏、低效区领域、复杂断领域、挖掘剩余油部分等各个领域形成水平井整体开发新模式,应用阵地自"十一五"之后持续扩展,水平井开发技术日趋成熟。然而,由于水平井完井采油技术其自身发展的约束性,在钻井、完井、采油等实际操作和管理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风险,与此同时其具有较大的卸流面积,因此在同等情况下,产量较直井高。对于低渗透油藏也有着优越性,而对于高渗透油藏仍然存在着不利的发展。据此,研究水平井技术在完井钻井产油全方位的管理对石油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彬善  黄超  刘旭辉  刘涛  黄海亮 《消费导刊》2012,(3):125-125,127
本文针对卫22块油藏低渗特点,研究低渗油藏重复压裂技术在该油藏的适应性及可行性,提出重复压裂井压前井、层的选取原则及压裂时机的确定,在重复压裂时以提高砂液比施工技术为基础,以扩大压裂规模为指导思想,从现场已实施的5口井来看,有效率为100%,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对后期低渗油藏的改造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形态的断块油藏,按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半圆形、条带形,三角形和四边形断块油藏.不同形态的断块油藏,有不同开发井网和注采井网,本文通过断块油田开发实践,在断块油藏开发形态分类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形态断块油藏合理的开发井网部署,并且对断层附近油井的水力压裂措施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断层在油田开发及压裂措施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双重作用,给出了断层附近油井压裂的措施原则及措施时机,对断层附近油井压裂措施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贝14断块布达特群油藏的地质情况和开发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油藏在目前井网情况下水平井开发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油藏不再适宜用水平井开发.为了达到为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的水平井井网开发提供参考的目的,之后研究了在油藏未开发情况下水平井井网开发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油藏也不适宜用水平井井网开发,且由于油藏天然裂缝的发育,周期注水能比持续注水起到更好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农电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农村供电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对供电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简要探讨如何在新农电体制下加强农村供电所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卫229块到2014年底,综合含水86.8%,采油速度0.84%,地质采出程度30.52%,自然递减10.09%,出现了井况变差、注入水优势渗流方向不清、分层动用差异大。对此开展了层间精细注采调整,充分发挥各类储层开发潜力,达到提高储量控制和动用程度,保持油藏稳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西块注聚井的开发过程,研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做法,为今后的聚驱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通过对聚合物区井喇4-P2188井从注聚到目前经历的见效期,含水回升期、注聚后期三个阶段的开采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总结出聚前采取调剖措施,可有效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注聚中采取分层注聚措施,可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注聚中期采聚压裂措施,可充分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注聚后期采取压裂措施,可有效挖掘剩余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贝14断块布达特群油藏的地质情况和开发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油藏在目前井网情况下水平井开发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油藏不再适宜用水平井开发.为了达到为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的水平井井网开发提供参考的目的,之后研究了在油藏未开发情况下水平井井网开发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油藏也不适宜用水平井井网开发,且由于油藏天然裂缝的发育,周期注水能比持续注水起到更好的效果.大学阶段的学习是高级教育阶段,是各种专业能力形成阶段.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当今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学生的成才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信息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信息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论述了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哈得1-4H井完钻井深5521m,油藏厚度薄,约0.3-2.0米,适合钻双台阶水平井准确开发不同的油层。该井地质情况复杂,易造成泥包钻头、卡钻、井漏、井塌等井下复杂情况。介绍了开发这种超薄油藏的双台阶深水平井的聚合醇-正电胶-聚磺混油钻井液体系和维护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开发是薄层稠油油藏上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因其井眼轨迹的特殊性,给轨迹控制和完井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分析了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完井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加强井眼轨迹控制、提高水平井入靶率、使用粘砂套管提高固井质量等技术方法。为以后该类油藏水平井钻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非均质油藏多层合,采油井层间干扰严重、低压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了分层开采工艺技术研究。采取了以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为基础,以分层注水为主,分层监测、分层堵水工艺技术相结合的一整套分层采油技术,有效发挥多油层的生产能力。有效地控制老油藏产量递减,实现老油藏连续多年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油田开发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经过多次高强度的开采,逐渐形成了异常高压、多压力层系共同存在以及迪亚高渗的局面,给老油田开发后期的开采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因此,将从老油田开发后期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后期精细开采固井技术进行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建立洼59块S3油层地质模型,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优化油藏工程设计,继续扩大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试验井组,从而达到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需要准确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舍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田此须建立以岩心化验分析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建立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参数模型,开发出相应的解释处理程序,对块内井S3地层进行精细处理,从而开展储层参数和流体性质综合分析研究。为提高于陔效果和采收率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使油藏开发数值模拟具有科学的依据和更加准确可靠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开发历程的推进,许多老区油田的开发难度逐年加大,维持生产的费用却呈逐年上升态势,产量与成本控制的压力日渐突出.渤南油田是胜利油田的一个大型深井、低渗透、断块封闭的构造岩性油藏油田,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开发历程,渤南油田目前处于"四难"开采阶段,即:设备老化,管理难;注采不完善,提升难;渗透性差,开采难;运行成本高,控制难;在产量逐年降低的同时,投入上产、稳产的经营成本逐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钎对胜二区沙二9-10油藏储层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开采不均衡;井况差,井网完善程度低;地层能量低,压降大,依据油藏类型和渗透机理建立了该油藏数值模型,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提出了合理的调整方案,为高效开发该油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