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肉搜索"是指通过网民的力量搜寻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方式。"人肉搜索"将网络隐私权作为攻击目标。其侵权行为终将给被搜索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和生活上的不便。然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若隐若现,因此,我国的传统法律也将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作用,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客观上能够对违法行为产生震慑,但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当隐私遭遇人肉搜索时,首先应当明确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方能给予人肉搜索恰如其分的法律定位。宪政实践表明,运用宪法解释方法能使隐私权和言论自由均能够得到充分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郭翼 《商》2014,(31):186-186
近些年全球已经走向了信息化的道路,在人们的生活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行为。在大部分领域中个人信息是受到保护的,但也不排除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商业机构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这不仅使公民的隐私权遭到了侵犯,而且公民的财产和个人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所以必须不断完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使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本文主要对我国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中国网络时代隐私权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桃 《商场现代化》2006,(30):313-31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隐私权更难设防,更难控制。高速运转的无国界的互联网络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息泄漏和隐私权侵犯问题。个人隐私遭到侵入、截取、篡改、插入、删除、披露、非法利用等多种威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的隐私权,抵制各种不法侵害。本文在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商》2015,(48)
当前我国互联网业发展迅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网络用户隐私权屡遭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成为隐私权法律制度中的热点问题,这使得隐私权保护面临新挑战。因此,应当根据"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健全和完善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法治新常态,实现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隐私权向网络领域延伸,网络隐私权具有私人信息数字化、侵权手段的技术性和隐蔽性、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点。目前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还不健全,通过对美国行业自律模式与欧盟立法规制模式比较,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建立以立法规制模式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综合保护模式,同时提高公众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加大网络经营者行业自律的监管力度、逐渐推行网络实名制,才能推动网络的良性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申玉 《商场现代化》2007,(20):255-256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权安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隐私权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界定。美国和欧盟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各有所长,值得借鉴。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基础薄弱,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作为民法中人格权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各国法律广泛承认与保护.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利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国家的民法典中并没有把隐私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利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而其他法律有所涉及,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在发生隐私利益受到侵害时,一般采用名誉权或者一般人格权的形式予以救济.这种没有法律依据的状况,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领域,技术与手段的不断发展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搜索工具,人肉搜索引擎就催生了无数的网络事件,这就使得隐私权的保护是现在的当务之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功能也日趋完善.网络打破了个人隐私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将人们的隐私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使隐私权的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尤其是网络的公开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网络隐私权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界定。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保护好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是本文所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隐私权并非一种完全新型的隐私权保护,它是在对传统隐私权的保护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信息和资料传递手段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对于个人在网上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保护的隐私权保护形式。问题的提出各国所关注的网络隐私权主要都是针对在没有得到当事人明示同意的情形下,采用网络信息手段获得用户的个人资料和信息并进行商业利用的问题,因此网络隐私权在很多时候也被称为个人数据隐私、个人信息隐私或个人资料隐私等,尽管称谓不一,但所指都是相同的,本文即采用网络隐私权的提法。网络隐私权问题为何如此突出?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史艳艳 《消费导刊》2009,(23):133-13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的涵义、内容、保护模式及立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议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个人隐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权安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隐私权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界定。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基础薄弱,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吕瑛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240-241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公民的个人隐私,凸现了财产权、公共利益与公民隐私的冲突,对传统法律提出了挑战。对此,我们既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将科技手段应用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内并且要求合法使用;同时,也要加强我国的隐私权立法,确立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原则,为隐私权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贾红英 《商场现代化》2006,(24):261-262
随着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给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的法律带来一系列新课题,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保障个人隐私权不被侵犯,世界各国纷纷立法,采取对策.尽管信息网络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网络隐私权遭受侵犯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加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因为种种原因致使越来越多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传播,个人生活安宁被扰乱,隐私权遭受侵害。就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保护隐私权采取的是间接方式,保护力度很弱,保护范围很窄,与电子商务时代个人隐私权遭到频繁侵害的现状显得极不协调,受害人很难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维护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剖析我国现行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缺陷,提出从法律层面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基本思路,以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人肉搜索”一词逐渐产生,由此引发的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人肉搜索”褒贬不一,对于公民随私权的保护也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针对“人肉搜索”下的公民隐私权受到的影响,提出了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9.
秦玉伟 《消费导刊》2009,(11):139-139
隐私权作为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理应受到宪法的充分保护,但我国宪法尚未明确将其列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使得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缺乏宪法基础。而实践中,各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隐私权的范围、隐私权的限制以及隐私权的保护方式,对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科技改变生活。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促成了网络交易的空前繁荣。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虚拟性、即时性使得消费者的隐私权保护面临着各种风险。我国目前尚无一部法律针对此问题作出系统规定,无法对消费者隐私权提供周延的保护。因此立法完善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