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2016,(3)
历史唯物主义赋予劳动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本体,人类历史实现了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统一,而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在方法论上实现了事实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只有真正厘清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阐释方式,在此基础上消解历史长久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大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好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创新的提出了自己的分配正义理论,据此从经济方面来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的分配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蒋欣原 《商》2013,(15):303-303
一、正义及分配正义1.正义概念的提出在经济伦理视野中,“公正”首先是一个社会价值或效用的公平分配问题。当代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学家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基本主题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说得更准确些,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方式。”他把“正义”视为“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在《正义论》的第五章中阐述了有关分配正义的理论,指明了两个正义原则可能成为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也强调两个正义原则自身孕育了某种社会制度的理想。从分配正义这一角度出发,梳理了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观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的本质和其理论的实践性。同时又借鉴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和分配正义的背景制度,以及代际正义的问题,在实现机会公平平等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最终实现橄榄型的最佳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5.
王文  黄青枫 《商》2014,(20):121-121
收入分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有关收入分配的改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它是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并且批判的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对我国进行收入分配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桂立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46-47
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发展观到今天科学发展观,是对同一事物发展规律的共同探索,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发展问题在新的发展层次上的升华,它的提出本身既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肯定和坚持,又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颖 《商》2014,(24):159-159
在实现财富总量增加的同时,减小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在分析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的基础上,吸取其能推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的合理之处,以期缩小人民贫富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商》2015,(41)
虽然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与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思想流派,但在有些方面他们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仅从财富分配角度看,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就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都很注重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条件下,主张分配规则或分配原则的正义,而对于分配的结果是否平均则显得较为漠视。  相似文献   

9.
10.
<邓小平文选>内容博大精深,其相当内容体现了对社会和谐思想,科学发展的思想历史经验的总结,文章对关于这些方面进行了回顾、棵析和概括.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悦 《商》2014,(47):76-76
正义是社会制度首要的价值规范,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罗尔斯是当代西方正义理论的杰出代表,他的正义原则可以为我国社会的分配公正提供很好的参照和借鉴。本文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我国社会分配公正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罗尔斯的正艾原则为中国社会分配正义的重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选》内容博大精深,其相当内容体现了对社会和谐思想,科学发展的思想历史经验的总结,文章对关于这些方面进行了回顾、探析和概括。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朱晓玮 《消费导刊》2009,(6):237-237
苏格拉底与罗尔斯的"正义"理念里都有一套由他们自己先验假定的自证的元话语,在众多的政治哲学中,"正义"也都只是一种预设命题的意识形态话语,都内含着一套在先肯定的准则。政治哲学范畴内的"正义",逃避不了意识形态的浸染,"正义"亦是难的。本文试图采用分配正义中的道德与政治因素这两者在具体正义实现过程中所起作用做一个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浅析分配正义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但考虑的角度主要是从政治层面或经济层面以及社会结构层面,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即伦理道德的层面关注得较少。从伦理道德的层面即分配正义的角度来综述现有各学者的观点,分析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保障的必要性,能"给市场经济一张人道的面孔"。  相似文献   

15.
傅允生 《财经论丛》2000,3(1):19-23
分配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以及劳动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本认为对前,小平同志主张富国先富民,对后,提供先富带后富,强调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来调整利益关系,通过观念的更新来统一思想。实现经济发展,民富国强。  相似文献   

16.
聂秀华  李华 《消费导刊》2012,(12):58-59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出现了失误。邓小平在对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要正确判断和代表农民利益,尊重农民自主权;要改革旧体制,建立和发展符合生产力要求的靳体制;农业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的思想,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我党农业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目标。为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邓小平在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进程等方面均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允许部分人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思想。允许部分先富的思想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拉大了国民的收入差距,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复杂影响。胡锦涛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分配思想,实现了对邓小平分配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和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都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因此二人的思想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所受教育及所处时期国际、国内环境不同等诸多因素,毛泽东与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又有其不同之处。总的来说邓小平同志在我国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继承和弘扬邓小平荣辱观的优良传统,把知荣明耻放在树立荣辱观的首位,这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逻辑起点. "八荣八耻"是对邓小平荣辱观主体内容的继承和弘扬,是邓小平荣辱观与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要求相结合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