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正> 护林就是对营林成果的保护。由于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地域的广阔性,护林工作始终是营林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木材市场的开放,其重要性、艰巨性就愈加突出。为此,各地林业生产部门都在探求更有效的护林组织形式及管护办法。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事例。本文将通过对一个联产承包管护合同吊销的事实进行剖析,以便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促进今后护林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杨二碑     
"杨二,不知何许人也。民七年佣于庆余堂黄氏之家。性和蔼,勤于所事,侈友皆爱之。问其家世,只二妻一子,妻以荒年再醮云,子亦落拓不务正,随奉鲁军当兵西去至今无音闻。二于民国十七年九月罹疫死,死无葬地,求东人隙地痪焉。侈友恐其岁久而就湮也,故立石为凭,庶几其子他日归来,依稀知其父墓也。侈友王兴志、韩东和等敬立。民国十九年五月十日立石"  相似文献   

4.
书山路碑     
我年少时穿越“时空隧道”结识的“铁哥们”,是爷爷书橱里的李太白、大仲马。在我心灵中,此二位远古的中外男子汉虽说人生命远多舛,但他们才华横溢,心志高远,充盈于他们情感世界中的火热高傲自负情愫,倍令我痴迷仿效。我与这两位“铁哥们”义气相投,便将他们的秉性视作是伟男子的卓尔不群、笑傲江湖的人生坐标。在我的年少伙伴中,自己常为拥有高傲自负的习性而感觉颇佳。  相似文献   

5.
6.
当您驱车来到开化县桐村镇,沿着王马水泥公路进入门村村辖区时,只见笔直的公路两旁山清水秀,7500亩绿色的阔叶林、杉木、毛竹、油茶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这固然离不开历届两委成员的齐心管理,但更有护林员余德方八年护林如一日的功劳。  相似文献   

7.
姜仲迪 《浙江林业》2013,(10):16-17
在袁正良幼时的记忆里,父亲袁林桂总是身背一杆猎枪,在陡峭的山坡上健步如飞,于幽深交错的密林里穿行,面对恶劣的天气从容直对,与猛兽狭路相逢时机智取胜。当他开始做着和父亲一样的工作,才体会到这幼时“英武神勇”形象背后的辛酸与不易。现年81岁的父亲在东阳黄皮岭林场当了33年护林员,从建场之初直到退休,一直担任林区队长。1992年.19岁的袁正良高中毕业便子承父业,接替父亲来到林场当护林员,今年是他在林场工作的第21个年头。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人之所生,衣与食也;衣食所生,水与土也”。可见,水与土两者对人类生存是何等重要。中国古代农业的兴衰,莫不与农田水利息息相关。《明清农田水利研究》是研讨明清时期农田水利的一本专著,全书分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山区和边疆地区四大区域,由13篇专论汇集而成。此书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张芳先生撰著,是其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全书史论相间,专深不狭,发隐钩潜,创获良多,窥见其研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此书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向纵深发展的时期,农田…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术界对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的研究不多,成果亦甚少。直至近些年来,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才给予较多注意,不论在文章数量还是在研究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以前。现把建国以来报刊所见有关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的一些问题做一简要的概述,从中可窥见一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一、“农业自然灾害”概念的提出学术界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早已进行,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涉及了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探讨。只是“灾害学”这一名词的明确提出要一直拖延到80年代初。不过,灾害学毕竟还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主要是对灾害群的研究,“农业灾害学”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在这以后,许多报刊杂志仍如以前一样,依然把一些泛论灾害的论文归于农业自然灾害名目  相似文献   

10.
反碑的作用     
广西兴安县有个灵渠,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命史禄于公元前223年至214年兴修的。它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和都江堰、郑国渠齐名。到灵渠,不可不看岸边的四贤祠;看四贤祠,不可不看那里的一块反碑。反碑正文: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下面一行小字:中华民国五年冬月阖邑公立。这位吕德慎名不见经传,但肯定是个乱收费、乱摊派、不务实,且劳民伤财、为民痛恨的坏官。导游说我国只有两块反碑,此其一。还有一块立于杭州西湖边岳坟秦桧夫妇塑像前。几年前去过岳坟,好像没见什么反碑。事有凑巧,参观灵渠之后没几天,因公到了杭州,得便去岳坟访反碑,结果不得要领。岳坟前面两根石柱的对联是: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岳坟对面跪着秦桧夫妇,却不见反碑。岳坟前的小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彝族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和物质基础,彝族对森林的利用程度较高,森林的生态利用和物质利用共同促成了彝族的生存和发展。森林利用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实属不易。彝族在森林利用中的护林思想协调了二者的关系,将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化为统一。彝族对森林利用与保护聚焦于林人共生,彝族森林利用中护林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林人共生。林人共生思想在用林与护林中得以实践,这对当今的森林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对于国计民生、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关系极为密切。持久地、大规模地植树造林,并且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这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自然条件、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是有益当代、荫及后人的伟大事业。 我国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每人平均林地不足2亩,仅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6。林产品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1%,林业一直是农业这个薄弱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我  相似文献   

13.
14.
[功能特点]本品是一种长效多功能药剂贴,利用树木渗透与反渗透原理,防病、治虫、补施微肥;具有很强的内吸和传导作用,易被树木吸收,用后10~15天即可见效,其特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业》2009,(11):37-37
北京市将筹备建设首个航空护林站,以加强森林防火力量,提高空中灭火能力。据介绍,北京市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已经国家林业局批复立项,航站建设筹备领导小组正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北京市已将森林防火资金纳入市政一般性预算项目,长效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形成。总投资1.68亿元的4个市属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项目完成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6.
傅贵九 《中国农史》1992,(1):20-28,35
寺院经济的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寺院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要全面考察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就不能忽视对寺院的研究。本文从浩繁的地方志、寺志和山志中钩稽和排比史料,就明清时期僧道的泛滥、寺田的由来、寺院对农民的封建剥削等几个方面,试图说明寺田是一种特殊的封建土地占有形式,寺院上层是一伙植着袈裟的封建地主,他们凭藉种种特权,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代表着当时最落后和腐朽的社会势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元明清北京粮食供需与消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历为金元明清四个王朝的都城。国都地位的确立,使城市与区域人口呈周期性急剧增长,粮食供需矛盾尖锐化,解决粮食来源遂成为历代之急务。当时北京粮食供给主要仰赖输入外地粮食和发展区域农业两大措施。供给北京的巨额粮食除用于皇粮、官俸、兵饷和匠吏工食外,还大量用于市场平粜,贫民赈济和近畿州县的救灾等。历史地看,为稳定和确保京师粮食供应,输入外地粮食和开发京畿农业应该是并行不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蓝勇 《中国农史》1996,15(2):59-68
本文认为明代三峡中部地区水利发展明显落后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畲田农业占有较大的比例,但畲田从烧木走向烧草,畲田农业即将退出三峡地区的历史舞台。清代初年三峡地区农业垦殖仍是土多田少,但西部地区在水田运动风潮下,田的比例相对更大些。清中后期三峡地区册载的田土比例中土的比例增大,而实际上的土的比例会更大,这是清代三峡地区移民旱地垦殖风潮的结果。三峡地区水利发展极不平衡,三峡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明显优于中部地区。因此,我们对于三峡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可一刀切。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南梁村有一座3米高的感恩大碑。这块感恩碑是在该村彭英泽、张善德、张周昌3位老人的倡导下.由37名农民自发筹资于去年4月28日建造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护耕地 ,许多地方普遍树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碑” ,然而 ,近来笔者发现 ,不少地方在被保护的基本农田里或建房修路 ,或筑坟栽桑 ,或租给商家 ,谋取眼前利益 ,致使基本农田被占用 ,基本农田保护碑几乎成了摆设。土地是农业之本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我国人均耕地占有率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率的40 % ,不少地方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甚至低于联合国粮食组织确定的 0 .8亩最低警戒线。我国用占世界耕地总面积 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2 2 %的人口。耕地已是“寸土寸金” ,而且每年仍在以数千万公顷的速度锐减。1 990年仅农村居民点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