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效率和风险规避优势的累计投标询价正日益取代固定价格发售成为股票发行的一种趋势,但相当一部分国家仍沿用传统的固定价格发售机制.本文通过数据的收集和计量检验,分析效率与风险之外各国选择股票发售机制考虑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政府的管制和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对发售机制的选择具有实质性影响;累计投标询价机制效率与风险优势的发挥是以机构投资者的充分发展和股票发行的市场化运作为前提的,一国股票发售制度的选择和演进必须切合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2.
IPO发售机制的国际融合和中国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各国IPO制度向美式簿记方式的融合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同时拍卖方法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国的证券市场要实现向全球的扩展,必须适应和接受美式簿记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IPO发售机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IPO发售机制的种类及在各国的具体变化,介绍了美国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的特点.从各国新股发售机制的演变来看,日本采用过几乎所有的发售机制,具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对日本新股发售机制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后,本文对我国新股发行询价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各国(地区)IPO制度向美式累计投标询价方法的融合基本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我国的资本市场效率在新股发行方式的不断变换中得到改善,但是新股的发行定价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应找出适合于现阶段我国股市的发行定价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的发行和定价方式,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美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的运作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O发售机制对一国的股票发行及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开始果用美式累计订单询价这一IPO发售机制。本文首先对美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的一般询价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美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的信息收集过程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美式累计订单询价机制相对其他IPO发售机制所具有的优点,最后对新服发行询价制下我国证券公司及监管当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袁晓兵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2)
我国目前的新股询价制度没有获得更为令人满意的资源配置效率,询价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加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变革,包括新股发行的制度变革在内。应在国家明确的政策支持下,坚持市场化方向,以荷兰式竞标法完善IPO询价制度,在适当时机推行新股的竞价发行。 相似文献
7.
与资源有效配置的效率密切相关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仍有待强化,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新股首次公开发行.对于新股发售机制及其效率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假说;我国学者也借鉴了国外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改革发行定价方式、提高股票发行市场效率、完善证券市场功能等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IPOs发售机制的演进趋势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动态角度看,全球范围内累计订单询价的发售机制日趋流行,而固定价格机制和拍卖机制的应用日益减少,这一演进趋势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在新兴市场国家则并不显。 相似文献
9.
10.
对我国IPO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我国的IPO机制日益成熟规范,但目前仍有很多投资者及学者对此机制存在争论。本文结合我国的情况,对比各种发行机制对我国的适用性,从博弈论的角度探索了政府、发行者和投资者三方的关系,希望从博奕论角度研究二级密封拍卖机制对我国IPO机制的贡献,以找到我国IPO机制的完善之法。 相似文献
11.
田渊博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5,(2):68-74
本文将IPO股票根据IPO时的市场环境分成"冷市"、"普市"和"热市"三类,并从上市交易开始追踪股票5年的日收益率,最后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刻画股票IPO之后的长期绩效并分析业绩变化路径。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冷市"与"普市"中IPO股票的长期业绩较为稳定,"热市"发行的股票存在长期表现不佳的特征;"热市"发行的股票除IPO之后第1年内的业绩能够胜过"冷市"与"普市"发行的股票业绩之外,IPO之后第2年其业绩便迅速下降,到IPO之后第5年,其持有收益率分别落后于"普市"和"冷市"中IPO股票26.01%和32.80%;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低迷是IPO时机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A Review of IPO Activity, Pricing, and Allocations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We review the theory and evidence on IPO activity: why firms go public, why they reward first–day investors with considerable underpricing, and how IPOs perform in the long run. Our perspective is threefold: First, we believe that many IPO phenomena are not stationary. Second, we believe research into share allocation issues is the most promising area of research in IPOs at the moment. Third, we argue tha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not the primary driver of many IPO phenomena. Instead, we believe future progress in the literature will come from nonrational and agency conflict explanations. We describe some promising such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3.
Denis Cormier Daniel Coulombe Luania Gomez Gutierrez Bruce J. Mcconomy 《Accounting Perspectives》2018,17(1):9-88
A key area of research focuses on firms in transition, particularly those going public via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those growing via venture capital infusions, and acquirers and targets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deals.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 review of research regarding firms in transition, with a primary focus on accounting‐related research. As part of our review we include key contributions both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and internationally, and discuss areas to be considered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创业板IPO中的配售机制与定价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询价制的本质是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发现市场真实需求,从而确定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合理价格。本文研究表明:询价对象报价的诚实程度是影响询价制定价效率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中美两国的询价制中不同的配售机制直接影响了询价对象报价的诚实程度,是中国IPO抑价率继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根本原因。其中,抽签配售的激励强于按比例配售的激励,从而导致不同的抑价率。不同配售机制是导致中国创业板产生不同抑价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在对2006~2010年深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IPO超募资金使用情况刻画的基础上,探讨公司内部治理与IPO超额募集资金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使用IPO超募资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IPO超募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代理问题: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高管的货币薪酬较高,会引发IPO超募资金的过度投资,而公司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则有利于减少IPO超募资金使用中的过度投资行为。此外,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IPO超募资金的过度投资问题比国有控股公司严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确保上市公司合理有效地使用超募资金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