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认,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将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转向以市场自动调节为中心。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将使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脱离国家传统计划体制的襁褓,在市场关系中考虑区域发展和实现区域利益。然而,在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配置并实现的区域利益可能形成何种状态呢?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西部不发达地区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我国14年来的经济改革在引入市场调节的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经济生活中大一统的指令  相似文献   

2.
李刚  王颖 《产权导刊》2012,(9):42-45
观察2009年我国产权市场交易现状,发现产权交易主要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交投不活跃。利用回归分析法对经济增长对区域性产权交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均GDP增长对区域性产权交易活跃程度的作用显著,且高于全国水平;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人均GDP增长对区域性产权交易活跃程度的作用不明显。今后经济发达地区产权交易所应采取需求跟进型发展模式,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采取供给导向型发展模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
<正> 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集中反映在该地区的分工发展的程度上.不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根本上说,要提高自身的分工发展程度。社会劳动地地域分工,受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差异的制约,几乎所有不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都重视研究本地的自然资源,其中不少地区还把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作为推进结构进步的出发点.这似乎顺理成章,无可指责。但是,重视当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初级阶段,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市场也具有相应的历史特征。 (一)发展不平衡经济在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一些老的工业基地,以及解放后国家连续进行重点投资,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导产业和新的企业群落的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幅射能力较强,并且建立了某种稳定的销售结构;而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经济地带的布局特点明显地存在着生产力分布与资源分布的不一致。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不足,而不发达地区在资源上占了总体上的优势,两者经济发展水平的质态差异十分明显。不过分地说,如果相应地两个地区是一个母体所生的两个同胞兄弟,那么一个是“富翁”,而另一个则是“穷汉”。“富翁”富的程度,已基本达到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具有较典型的工业——农业区域经济的特点;“穷汉”则还是比较  相似文献   

6.
总结特区十年经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特区经济运行机制,在坚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应当从市场调节为主向特区市场国际化转变。坚持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前提现代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都有程度不同、方式不一的国家宏观调控。因为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有的西方国家,如日本、法国比较重视计划调节,而且取得良好效果。我国经济特区是我国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经济有异于我国内地,也有异于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发展必须置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下,既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而又不能盲目无政府状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因为我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一定要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全国统一的总的原则、总的要求。至于如何结合,即两者结合的方式、范围、程度,在不同地区应有所差别。姑不论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特征的差别,就是80年代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以后,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模式上、战略上也存在重大的差别。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开放自由度大一些,兼之经济发展外向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因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如何结合,在方式上与中、西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别。具体说来,在国民经济运行机制上,市场调节的范围可以大一些。在正确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存在着大片不发达地区。即使在发达区域中也都镶嵌着少数不发达地区。对于后一种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内论及甚少,而把关注点放在前一类不发达问题上。对这两类不同的不发达问题,其开发与发展战略是不同的。对前一类地区的经济发展。理论界曾提出过“梯度推移”、“反梯度推移”、“一个半重点”等区际比较式赶超发展战略;而后一类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则属于发达地区内部的经济均衡化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点是:借助于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在生产力宏观布局方面,表现为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地区等速发展战略或落后地区跳跃发展战略,二是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即经济发展由发达地带逐渐向不发达地带推移的渐进过程,简述为平移式发展战略.本文着重探讨陕甘川毗邻经济地域的跳跃发展战略可行性及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向落后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正在不断加快。就浙江省来说,目前浙江省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和落后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也已成为新的发展阶段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浙江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与协调发展,需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地区实际相结合、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经济持续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几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西欧对落后地区的开发看国家调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发落后地区,使生产力具有较合理的地域布局,曾是西欧各国经济发展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西欧国家虽然多为发达的工业国家,但各国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而这种地区不平衡的产生,市场机制起了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趋于利润原则,使经济发展有一种向工业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例如,在战后初期,法国的主要工业潜力集中在巴黎及附近;意大利北方,尤其在米兰、都灵和热那亚"工业三角区",具有高度发达的经济结构,而广大南方经济结构则像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一、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我国基本国情,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唯一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区域不平衡经济,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空间差异、时间差异和政策差异,使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少、缺乏产业支撑力。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提高市场化程度、扩张总量、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涌 《湖南经济》2003,(2):49-50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以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的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发达模式、新发达模式、发展模式和转轨模式。属于同一种模式的国家或地区在具备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又各具特点。其中亚洲四小龙属于“新发达”模式,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是继发达国家之后,“新兴”的发达或“准发达”经济,故将运行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称为新发达模式。“新发达”模式的基本特征下面从制度环境、制度基础和制度运行等方面,考察亚洲“四小龙”和拉美巴西的市场经济制度。1.制度环境“新发达”模式的国家或地区大都建立比较完…  相似文献   

15.
<正> 把陇海—兰新经济带放到全国、亚太及全球经济的大系统中,研究、制订这一大跨度经济地带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在现阶段,这一地带应当作出以下三方面的选择。一、从生产力总体布局出发,选择“东西结合”的战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陇海—兰新地带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较发达的东部,也有次发达和不发达的中西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通常指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发挥必要的调节与补充作用来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实践表明,现代市场经济因各国的国情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色和模式,但又都有一般的、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 经济不发达,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缺乏和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本文试从分析甘肃人才流动中的矛盾入手,就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才政策提出几点建议。一、流动与流不动的矛盾——放活政策——变人才部门所有为社会所有有关资料的分析表明,人才流动量的大小,是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成正比的。在一定时间内流动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即人才年平均流动率,美国为20%,苏联为17%,我国的上海为0.4%,甘肃仅为0.16%。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流动率越低,人才社会需求量与流动量之间的矛盾,人才要求流动与部门  相似文献   

18.
<正> 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以及地区间发达与不发达的“南北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现实.制定和选择合理的地区发展战略便成为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倒“U”字形论与地区增长极论:评价与抉择我国地区发展计划进入操作或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即(1)上海社会科学院夏禹龙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栋生予以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分权理论大多强调分权对经济转型的激励作用,却很少提及其负面效应,尤其是无法清晰地解释分权程度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间的关系。本文结合Dewatripont and Maskin(1995)提出的DM模型和Zhuravskaya(2000)的模型,构造了符合中国这样区域发展不平衡转型大国的理论模型,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认为:1)经济发达地区分权程度增加对公共品投资及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激励;2)经济落后地区,分权程度增加很难激励有效的公共品投资和经济增长,政府职务消费反而会增加;3)分权程度的增加很可能会导致地区经济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20.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生产方式今后仍是农村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但应看到,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消极一面正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适应、农业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正成为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严重障碍。江苏省主抓农业的副省长姜永荣同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