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经济发展方式与收入分配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是有效拉动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型的关键.本文在阐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对消费能力的简单随机模型和收入增长的随机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以及运用回归模型对中国的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经济增长、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并提出了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国内需求持续增加,但是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却逐年减少,内需不足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是造成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城乡和结构方面测度了收入差距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影响,着力分析收入分配不均等对消费需求影响的主要作用点,最后根据所的结论,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萎缩,迫使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内需.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其发展模式应遵循"大国模式",通过内需来驱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劳动在分配中的比例,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4.
魏文彪 《大经贸》2009,(6):19-19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参加亚洲开发银行年度会议时表示,中国将采取积极措施刺激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学者们认为,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将是刺激内需增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据专家透露,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撰写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意见,已经提交到国务院审议。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传统的出口拉动模式已不能维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内需必然成为推动经济的新动力。本文通过采用1978-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和协整理论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组成内需的要素中,居民消费对内需影响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次之,而投资对内需促进作用不大;进而在扩大内需的宗旨下,提出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应为分配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6.
受预防性储蓄、价格因素、消费心理、消费环境等因素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日益扩大。调节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建议是:改善收入分配现状,缩小收入差距;改变居民消费观念,引导健康消费;深化改革。改善居民消费环境。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拉动内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发挥消费需求对黑龙江省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其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就是: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另一方面,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这样的新时期,扩大国内市场、增加消费是促进增长的最有效和可持续的方法,但目前内需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造成内需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增长愈发明显。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要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推动我国收入分配结构调整,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本文以贵州遵义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要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就必须启动内需、扩大消费需求,建立消费-投资-消费的联动机制,这是中国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发展的重要选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内需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合理,通过对收入分配不合理现状的分析,提出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扩大内需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启动消费需求的两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启动内需首先从启动投资需求开始,这对于快速阻止增长速度下滑具有一定意义,但我国启动内需的目标最终要依靠启动消费需求来实现.因此,在投资需求启动之后,就要大力启动消费需求.启动消费需求的重点,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消除消费低迷的体制因素,即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