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中国企业在非洲以经济形象出现时,“中国式参与”却遭遇到一系列水土不服问题,出现了诸多异议.非洲对中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广大的市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给、廉价劳动力、30%的石油进口、年均超过40%的投资机会.非洲还给中国提供了一个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契机,由于非洲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巨大,使中国国内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现产业转移.同时,中国也给非洲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投资资金,中国企业的进入,让非洲在面对老牌殖民地国家时有了更多选择,从而在总体上提高了非洲国家讨价还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软件方面,中国走出去企业需要学习的还很多。非洲并非一片只等外来者开发的蛮夷之地。当中国企业在非洲以经济形象出现时,"中国式参与"却遭遇到一系列水土不服问题,出现了诸多异议。非洲对中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广大的市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给、廉价劳动力、30%的石油进口、年均超过  相似文献   

3.
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前沿阵地;坦桑尼亚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吸引外资政策.而中国与坦桑尼亚的合作由来已久,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欲到坦桑尼亚或与其经济政治环境相类似的非洲国家投资.因此,研究中国对坦桑尼亚投资问题也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中国下一步消费的稳定扩张,还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抑或是技术创新和进步,其中文化产业都将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伴随需求下降,资源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中国资源性产业和重化工占比较大的地区.一方面面临经济滑坡压力,另一方面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下降。为什么今天我们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需要调整经济结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呢?最根本的原  相似文献   

5.
一、上海的独特地位和两难境地 大都市一直是各国经济的精华所在.在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大都市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特殊重要性尤其突出.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非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中非关系逐渐呈现出“下移”态势,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到中国“淘金”.广州以其独特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吸引了大批的非洲商人到此经商,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非洲人聚集地.通过对广州非洲商人的调研表明,非洲商人在广州以宗教、地域及商业的融合方式,经历了集中化、常住化及市民化的社会融合进程,并以民间化、草根化的独特方式影响着中非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庆与世界》2013,(12):48-49
<正>新兴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将一贯秉承开放的态度在对非援助领域开展交流互鉴,探讨务实合作,共同致力于非洲发展。现如今,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促进了非洲国家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促进南南合作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建立的集体磋商与对话平台,是南南合作范畴内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在2006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城市经济》记者李翔采访了部分非洲国家驻华使馆的高级官员.  相似文献   

10.
从依附理论来看.非洲的贫困是由于以前西方国家的殖民政策所留下的恶果,它主要表现为非洲国家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不平等的地位和由此所形成的依附地位。要摆脱这种状况,非洲国家不能期望在全球化的今天可以完全通过封闭自我发展而实现繁荣。基于此,摆脱非洲贫困的途径是通过国内政治和社会改革。以目立然而又外向的经济体制.以及整个非洲政治上的联合自强来实现.前者还需要很多努力.而后者非洲国家已经作出了诸多尝试。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而言,今天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是否需要低碳转型,而是转型速度能有多快、幅度有多大.低碳经济不仅是一条走出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困境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保障中长期持续增长来说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中国必须而且尽快通过多方面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陈有均 《中国经贸》2012,(10):25-26
中国与非洲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与交流,贸易上存在一定的依存度,同时我国和非洲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和非洲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本文首先对非洲经济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我国和非洲国家外贸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东盟战略的制度优势促进广西沿海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广西沿海发展的关键是产业体系的构建,其中解决国家产业政策的约束是核心问题.广西需要在考虑国家经济安全平稳运行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又能够让国家充分考虑到广西因战备因素耽搁经济发展、目前还担负参与实施中国东盟战略重任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争取国务院同意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提前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时的架构运行,使广西尤其是广西沿海地区能够超常规构建发达、完善的产业体系,从而真正发展成新的一极.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6,(20):11-12
中国进军非洲市场的态势引人关注。中国在非洲投资修建炼油厂,高速公路项目接二连三。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的进入,非洲大陆体会最深。中国新的非洲地缘战略在于看重了那里丰富的石油贮存,非洲大陆已成为世界政治强手的角逐之地。继美国、沙特和摩洛哥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访问绝非出于偶然。这两个国家均为中国潜在的石油供应国。非洲国家丰富的原材料和巨大的销售市场是中国领导人非洲之行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拥有上干年的传统友谊和贸易往来的悠久历史。令人欣喜的是,我 们今天相互首选对方,组建经济共同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密切、这么活跃,已步入了黄金时期。而这一关系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它是双方共同需要的体现,它惠及东亚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医药产业投资非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牧 《上海经济》2009,(8):54-55
非洲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中非经贸关系互补性很强,对于日益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非洲是可靠的投资和贸易目的地;对于非洲来说,中国可以提供成功的发展经验,分享技术和开展贸易投资。非洲是各种流行性疾病多发地区,多种致命疾病不仅威胁人的生命健康,而且也对各国的经济发展构成重大负面影响,因此.非洲国家非常关注医药产业的发展,良好的贸易环境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最佳的投资时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发展融资的快速增长和空间数据积累,围绕其影响的实证研究正在兴起。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可将中国对非洲31国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服务发展项目信息与“非洲晴雨表”第二轮、第五轮社会调查受访者信息相匹配,从而精细化探究相关项目如何影响居住在附近的非洲民众对国家经济状况和个人生活条件变化的感受。研究显示,中国项目对居住在附近的非洲民众对国家经济状况和个人生活条件变化的感受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一时期世界银行相关项目对居住在附近的非洲民众的相关感受则总体呈现显著负向效应或效应不显著。这一效果差异与中西方发展融资理念和方向不同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生援助”与“民主援助”模式的差异。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别的项目对不同背景人群的影响可为完善发展融资政策提供启示。尽管经济基础设施与服务项目兴起被视为中国发展融资的重要特征,但医疗、教育等传统社会基础设施与服务项目同样会对当地民众感知国计民生的改善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未来落实在非发展融资合作时可进一步增强面向女性和农村群体的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服务,全面推动受援地的平衡发展与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被看作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袭来,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努力融入到这一潮流中.然而,对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的多变性与复杂性,既要把握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审时度势规避风险、迎接挑战,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经济结构调整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条件下是一项需要国家结合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的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现有的经济结构在市场化逐渐深入的今天已经逐渐显示出其弊端,因此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体,怎样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下开展相应的改革,从而确保经营战略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一问题入手,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后一块处女地”的非洲市场.已经招徕了国际资本的密切关注和激烈角逐。对中国企业而言,非洲市场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赢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发达国家频频发起的贸易制裁.而且还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非洲市场潜力分析传统意义上的非洲代表的只是贫穷、落后和愚昧,但随着非洲大陆经济的发展以及非洲市场的对外开放.一个全新的非洲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