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上海郊区农业产业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郊区农业产业化若干问题研究奚正秋吴志冲庄荣盛季学明一、上海郊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特点近几年,上海郊区在加强国际大都市郊区农业产业化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探索,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上海郊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起点高。根据都市...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要实现“两个飞跃”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上海的农业现代化要走在全国的前面”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最近几年,上海郊区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国际大都市郊区特点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新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上海农业产业化发展正方兴未艾,有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亟需我们深入研究探索。本文拟就上海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浅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3.
上海郊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这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有关资料显示,到1997年底,全郊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企业达到130多个(其中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有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10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每个区县都形成  相似文献   

4.
《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第一产业要走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的道路,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变,使上海的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的前列”。认真贯彻这一精神,积极推进上海郊区农业产业化是开创新时期上海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上海郊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活力、可效法的好模式,如“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服务组织带动型”等等。笔者认为,在这多种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郊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创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服务组织带动型”就是其中的一个。所谓“服务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在一定地域或行政辖区范围内,通过发展农村教一体化的服务经济实体或市场中介组织,帮助农户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身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服务组织与农户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农科教一体、产加销成龙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它以服务组织为产业化的“龙头”,通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机作和销售等服务,引导和组织农民开发培育当地的优势产品,形成主导产业,依…  相似文献   

7.
建设上海都市型农业的目标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为标志,上海农业正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世界各国大都市郊区农业一样,上海郊区农业也必然要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过渡。特别是上海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以后,大都市对农业的需求呈现了新的变化。只有以现代化的大都市为依托,发展融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农业才能与上海这座世界特大型城市相适应。市委、市政府对上海农业的发展已经明确定位即发展现代化的都市型农业。因此,发展现代化的都市型农业是上海郊区一项跨世纪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8.
本期刊登的有关农业产业化和布局调整的文章,体现了“三个集中”的精神。李维良对上海农产品出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华东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大力发展上海出口农业的措施,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青浦区是上海郊区重点农业区域,也是农业多样化的典型地区,沈立新等撰写的《青浦农业区域布局现状与进一步发展思路》,较全面地分析了青浦农业区域优势,提出了进一步形成四大特色的农业区域布局的构想,对上海郊区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沈德良作为一个镇经营管理站的同志,对嘉定北部地区产业布局构想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见解,读了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三年里,上海郊区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好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标,形势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本  相似文献   

10.
《上海农村经济》2012,(4):62-6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中心城区不断向郊区扩展,以及郊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市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在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本市农业已经从"郊区口粮立足自给、城乡副食品供应立足郊区"的城郊型农业向多功能的都市现代农业转变。为适应本市农业转型需要,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2008年市农委、原市规划局、原市房地局开展上海市农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上海都市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发展都市型农业,是市委市政府对上海农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定位。努力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都市型农业,是摆在我们郊区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光荣任务。这里,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上海都市农业的兴起 从国际上看,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早在50年代,美国的农业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在都市周边地区和都市楔形农田上发展园艺、绿地、果林业的设想,并  相似文献   

12.
粮食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牵动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振兴。上海要建成国际大都市,也必须稳定好粮食生产。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继续坚持“两个立足点”方针,即:郊区农民口粮立足于自给,城市副食品主要立足于郊区。黄菊同志在今年市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也指出:要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抓好“菜篮子”和“米袋子”,高起点建设好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同时,市政府提出:本世纪末前上海粮食生产总量要确保稳定在20亿公  相似文献   

13.
市委、市政府对上海郊区农业发展的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本市"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做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再上新水平,进一步增强上海农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六大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本人思考着上述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对嘉定农业作了较深层次的调研.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郊区农业,近几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增加投入,改善水利设施条件,提倡科学种田,起了积极作用。但仍有一些影响农业稳定增产的问题尚未解决,笔者对此有如下思考。 一、影响农业稳定增产问题的分析。 (一)存在萎缩性隐患。上海郊区的农业劳动力已有70%左右转向非农产业,农业由老年人和务工务副者兼营,他们的收入主要  相似文献   

15.
去年召开的上海市郊区工作会议提出了郊区发展“四化”战略目标,即: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这是上海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标志着上海经济社会进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今年召开的上海市郊区工作会议确定了推进郊区“三个集中”的工作方针,也就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这是加快推进郊区“四化”发展的基本战略举措,标志着郊区经济社会进入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新转折。在“四化”战略目标和“三个集中”工作方针指导下,上海农业抓住构建农业生态效益高地、综合开发农业功能和增强农业与城市融合度三条工作主线,着力推进农业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作为上海郊区的嘉定农业,在世纪之交应采取何种对策以求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回顾:“轻型栽培+规模经营”初见成效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嘉定农业保持了连年丰收、稳定增长的好势头,年年完成和超额完成“米袋子”、“菜篮子”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战略思想,到200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上海郊区农业,作为上海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加快形成和发展外向型、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体系,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配套。从总体来看,上海郊区经济比较发达,是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上海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农业的科技水平、生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一些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府功能"错位"问题,如地方政府把自己变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以"运动"的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象搞开发区一样大搞加工企业,更有甚者开始"号召"农民只种某种产品等等。结果是: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反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转换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助推作用。一、在制度上,稳定农业产业化主体的收入预期,调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一)落实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建立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长期使用权是在不违背农业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终极所有权的基础上又能落实农户的所有权利益,稳定农户的收  相似文献   

19.
论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支持手段——农业标准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改革的又一重要突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许多地区已有了良好的开端,理论界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组织形式、发展道路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拟从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支持手段—标准化入手,来谈谈它对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郊区农民的生活由“温饱型”开始进入“小康型”。1993年郊区10县(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30元。15年来,围绕着农业由产品型向商品型、由增量型向增效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和农民奔小康的过程中,郊区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在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二、三产业迅猛发展。同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