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娟 《魅力中国》2014,(23):91-91
一、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概念的提出 “藏彝”民族文化走廊这一概念最早由费孝通先生提出,这个概念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但无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古往今来,羌族的存在都是不可忽视、不可缺失的。从族群上来说,该走廊内的各民族均与历史上西北羌人有族源关系,从地域上来说,岷江上游羌族所居地域为藏彝走廊南下开口处,羌族在该地区形成了其独特的尔玛文化,且羌语为“藏彝”为走廊内四大语支之一,故我们可以从保存着非常深厚的古羌文化基因的羌学的角度,结合藏彝及其它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提出“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四川"藏羌彝走廊"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是该区域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区域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挖掘缺乏深度以及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该区域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针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对如何推进该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行走在理县,就是行走在一条异彩纷呈的藏羌文化走廊上。这里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既有米亚罗红叶景区、毕棚沟生态旅游景区、孟屯河谷原始生态景区等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又有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等体现古羌文化和嘉绒藏族文化的人文景观。然而,由于山高路远、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理县也是贫困县。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13,(31):67-71
10月23日,作为第十四届西博会的主题市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主题馆举行了开馆仪式。阿坝州以“美丽新阿坝、幸福新家园”为主题,集中展示阿坝州建州1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灾后恢复重建所取得的成果。突出阿坝州生态农业、现代林业、现代草原畜牧业、新能源开发、全域旅游等资源优势和藏羌民族风情文化;集中展示阿坝州“一体两翼”、“五个阿坝”、园区建设、灾后重建、三大民生工程、“十二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2009,(3):157-157
四川师范大学工业设计系师生自发组建羌文化保护小组,多次奔赴四川阿坝州茂县,进行羌族民俗文化采风暨文化实物收集活动,并准备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修复这个“云上的民族”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受的文化重创。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12,(7):171-173,170
社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社区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社区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四川推进建设千里藏羌文化走廊,不断增加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文化特色,勾勒出文化带动旅游齐飞的动人画卷。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2012,(7):130-131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四川藏区地域辽阔,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具有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其资源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自然生态景观组合丰富,品位极高;其二,高山高原冰川温泉众多,特色鲜明;其三,藏羌文化古老悠长,民族风情敦厚多姿;其四,生态环境系统基础良好,生物基因库天然神奇。这样的资源优势,意味着四川藏区打造旅游产品体系的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2015中国西部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的专项活动之一,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一带一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发展高峰论坛于10月23日在成都举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财政部文资办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西藏、甘肃、青海等省区的政府文化部门负责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企业界代表聚集一堂,共商新常态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发展大计。"一带一路"的文创机遇与挑战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尚伟  相似文献   

9.
青衣羌国芦山花灯是四川傩戏的活化石,融合着多种民族风情:羌人的反穿皮袄,藏人的斜挎半边膀子,而表演者的唱词和念白又是地道的汉语。这是一出“跩”了2000年的文化戏曲。“跩”为四川方言,是指一种类似北方秧歌的形体动作。  相似文献   

10.
黄琳 《中国西部》2011,(13):79-84
如今,阿坝羌区旅游呈现出浓郁的文化色彩,羌绣、羌笛、羌舞……羌文化在阿坝旅游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黄琳 《中国西部》2012,(31):54-57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可谓“生于大山,发展于大山”,总是与那片神奇的土地紧密相连。作为羌文化集中区,阿坝在羌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羌文化究竟有哪些神秘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意义何在?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西部》杂志对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厅级调研员陈兴龙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藏族是一个跨界名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居住地域十分广泛,包括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占中国全境总面具的四分一。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境外的人口大概有十万人。藏族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古老而丰富的文化背景。其中羌姆流行于藏传佛教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之一。“羌姆”本以为“跳舞”,以民间舞蹈“桌”相对应,随着历史的发展,藏传佛教逐渐在多个民族中流传开来,羌姆也于文化和地域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称谓,如满族称为“跳布杂”,蒙族称为“查玛”、“布杂”,甘青等地称作“欠”,卫藏地区称为“羌姆”,康巴地区称为“巴羌”、内地称之为“打鬼”,而寺院的僧侣则多以“多吉嘎尔羌姆”称之。羌姆是一种藏传佛教的大型法事活动,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奥义和复杂多变的动态形象。  相似文献   

13.
emma 《中国西部》2012,(7):130-133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四川藏区地域辽阔,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具有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其资源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自然生态景观组合丰富。品位极高;其二。高山高原冰川温泉众多,特色鲜明;其三,藏羌文化古老悠长,  相似文献   

14.
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三十多年的砥砺耕耘。作为阿坝州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阿坝师专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凝聚了无数藏羌人民的期待。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秉承"重内涵、强质量、创特色、铸精品"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观,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熟、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的初、中等教育师资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立足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为基础教育、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和社会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振兴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5·1 2"大地震后全国唯一一所灾后全面移址的高校,阿坝师专必将得到重生。为此,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和会后,中国西部杂志社社长胡宏就西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和阿坝师专的重建专程拜访了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袁部长指出:教育部将一如既往支持中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招生继续向中西部倾斜,支持相关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四川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成就显著,阿坝师专这所震后全面重建的学校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怀,教育部愿和四川省一道共同支持阿坝师专升本,为灾后四川藏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植根民族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追求卓越的阿坝师专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源头活水,更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缓缓而行,路边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藏家木楼闪过,五色的经幡、疏朗的村寨,家家户户晾晒着束束成熟的青稞麦。山脚下草木葱笼,一群群游移的绵羊三五成群,远远地在山坡上飘动,乌黑的牦牛在悠闲徜徉……当我来到位于四川阿坝羌藏族自治州境内的...  相似文献   

16.
黄琳 《中国西部》2011,(13):79-91
如今,阿坝羌区旅游呈现出浓郁的文化色彩,羌绣、羌笛、羌舞……羌文化在阿坝旅游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可以说,世界大多数旅游胜地的"卖点"均突出"文化"二字,"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灵魂,更是彰显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区域内涵与价值的标杆。  相似文献   

17.
四川青旅经过多年的旅游业务经营,长期的路线踏勘、策划和实践,推出“’99九寨沟、青海、西藏梦幻之旅”黄金旅游线路。本行程贯穿四川、甘肃、青海、西藏四省区,翻越昆仑山、秦岭、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岗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大山脉,跨过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岷江等大江大河,接融羌、藏、回等民族,深入藏族地区,沿途的独特生态系统、复杂地质构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异纷呈,使您的旅程如诗如画亦梦亦幻。  相似文献   

18.
藏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如今,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都分布有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兑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2014,(1):72-73
<正>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县,幅员面积10620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和阿坝州北部,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若尔盖总人口75791人,有藏、汉、回、羌、彝等12个民族,其中,农牧业人口占86.9%,藏族人口占91.1%。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若尔盖,寒冷干  相似文献   

20.
感谢大裂缝     
《中国西部》2007,(7):3
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六条由北往南流的大江及其众多支流以其恒久的毅力将横断山脉切割成为无数的裂缝,而不知从何时何地来的人类便顺着这些裂缝迁徙和繁衍,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常说的“民族迁徙走廊”。在这个走廊里,又因藏族、彝族人口占多数,纳西、普米、拉祜、景颇、独龙、门巴、珞巴等民族的人口占少数,因此这些大裂缝被命名为“藏彝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