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岔村的水土保持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积极探索,从80年代开始走上了治沟与治坡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并重,工程、生物、耕作三大措施配套的治理之路,创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不同地貌单元设三道防线,即“梁峁缓坡修梯田,陡坡耕地种林草,沟道里头打库坝”的治理模式,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截至2002年,全村已修梯田1090亩,打坝15座,淤地坝290亩,建蓄水池3座,蓄水4.7万立方米,灌地120余亩,人均“三田”1.5亩,栽植经济林1550亩,人均1.5亩,营造乔木林200亩,灌木林1428亩,种草1400亩,治理面积4.05平方公里,治理度达79.4%。  相似文献   

2.
依靠党的好政策,以经营枣业致富的延川县农民企业家李宝,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号召,带头承包了本村5公里长的一条深沟,通过打坝淤地,发展红枣产业,保持了水土,绿化了荒山,使流域得到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李宝投资治理的该流域总面积4平方公里,流域内耕地面积120亩,坝地20亩,坡耕地100亩。为加快治理,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是治淮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四省根据<水土保持法>划分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淮河水利委员会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的要求,1992年开始实施淮河流域重点县一期工程,在验收时项目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8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82.13%,林草覆盖率提高了27.3%,坡耕地面积减少61.8%,基本农田增加66.13%,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2.6%,项目区内66.5万人脱贫致福,人均吨收入以每年34.42%的高速增长,各种措施新增涵蓄水能力2亿多立方米,每年保土拦沙850多万吨."九五"期间继续抓好重点县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面积1302.7平方公里,修建水平梯田20439平方公里,营造水土保持林59253平方公里、经济林49837平方公里,修筑各类谷坊和塘堰坝12500座,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贺保安 《发展》2016,(7):29-30
合水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域内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 86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3.3%,侵蚀模数5400t/km2.a,年向黄河输送泥沙850万吨.水土流失问题不但是全县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县委、县政府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当作实现县域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举措去落实,经过多年的有序治理,初步开创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至2015年底,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1 020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33万亩,人工造林70 070公顷,人工种草3 270公顷,实施生态封禁治理3 190公顷,修筑治沟骨干工程20座,中小型淤地坝45座,实施各类小型蓄水工程58 405处.已初步形成了“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组合配套的防治体系.目前,全县的治理程度已达到54.8%,林草覆盖率提高到69.4%,侵蚀模数由原来的5 400t/km2.a(1994年监测数据)降到现在的2 000t/km2.a,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6%,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富民支柱产业得以培育,生态人居环境明显宜居.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中央和流域内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不断增加,成效日益显著.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流域仍有各类水土流失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近2/3;二是人为水土流失严重,边治理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投入严重不足;四是科研和技术推广滞后.  相似文献   

6.
榆林沟流域坝系建设从1952年开始,历经半个世纪几代人的艰苦奋战,目前已建成淤地坝121座,每平方公里建坝1.85座。其中大型坝14座,中型坝31座,小型坝76座,总库容3198万立方米,已拦泥2130万立方米,可淤地4500亩,已淤3640亩,利用2450亩,坝地利用率为67.3%。拦泥减沙率达到了73.9%。据调查,一般年景每亩坝地可产粮400公斤,每年可增产粮食98万公斤,保收率在86%以上。而且还通过坝地温室大棚和坝地水利化,发展高效农业,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吃菜问题。  相似文献   

7.
冯郑萍 《发展》2007,(11):116-116
水土保持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程.从1986年开始,安定区被列为黄河上中游地区骨干工程建设重点县,水保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成为干旱山区水资源开发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德政工程"、"致富工程".近20年来,全县已建成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淤地坝104座,分布于20多条重点治理小流域.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2006,(2):61-61
据门头沟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显示,到2010年,永定河门头沟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建成,综合治理湿地面积100平方公里,使永定河的水质明显改善。此外,该区还将建成清洁型小流域1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7平方公里,全区70%的小流域和全部中度以上水土流失地区得到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长坪小流域位于桂北灌阳县城东北侧,距县城5公里,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地貌,水土流面积达11.31平方公里,占面积的81.3%,其中强度占8.48平方公里,1992年,该流域被确定为水利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经过7年的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10.9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97%,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初见成效,1999年8月,该项目通过了水利部验收,2000年,治理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52元,比1992年的419元增长了7.5倍,小流域治理后,抗灾能力大为增强,新栽林果保活率达97%以上,治理区农业经济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几十年淤地坝建设的实践,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淤地坝建设经验,其中“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大型骨干拦泥坝为骨架,大、中、小配套,上中下游兼顾,拦蓄排结合,形成完整的沟道坝群防护体系”的坝系建设是提高淤地坝防洪标准,保证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陕北已初步形成了赵石畔、碾庄沟、元坪、韭园沟许多较成功的坝系。其布设形式主要有八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11,(11):15-15
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继续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的目标。届时,治理面积将占全部水土流失面积的23.17%。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何春三说,“十一五”期间,甘肃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系是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分析了影响小流域坝系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体系,并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王茂沟为例,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赋值。通过Topsis法对王茂沟安全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王茂沟小流域大部分淤地坝处于接近安全状态,研究成果以期为黄土高原淤地坝系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白玉川流域于1986年列入松辽流域试点流域治理,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412.1hm^2,治理程度达87.7%。1994年7月流域内降了特大暴雨,降水强度达76mm/h,水保工程无一损坏,水库安全无姜,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防洪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7年来,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增加基本农田1890万亩。通过工程的建设,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8亿吨,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使工程区1200多万人口脱贫。  相似文献   

15.
元坪流域位于榆林市横山县南部,山高坡陡,地形支离破碎,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流域属季风大陆性草原气候,年平均降雨量397.8毫米,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平方公里年平均侵蚀模数1.2万吨。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保持是这一地区生态建设的主体工程.50多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全流域水土保持初步治理措施面积累计达到18万多平方公里,解决了1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综合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渭源县水保局较好的地完成了预期工作任务,从梯田建设、淤地坝防汛、预防监督、流域治理、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提高人民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明确水土保持治理目标;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19.
文摘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治理7年500万农民脱贫毛小瑞记者从8月4日由水利部召开的“江泽民同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建设秀美山川批示两周年座谈会”上获悉: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江上游重点治理区经过7年多的治理开发,已有500多万农民脱贫。其中四川省的贫困户由15%减少到5%,陇南地区的贫困户由66%下降到24%。据了解,目前我国七大流域水上保持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设已覆盖了26个省的900多个县,约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治理速度由原来的每年治理几千平方公里发展到3万多平方公里,1998年突破5万平方公里。截至1998年底,全国已累计治理水土…  相似文献   

20.
张敏华 《发展》2008,(2):68-68
一、示范园概况杏家沟流域水土保持优质高效示范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天水乡北部,徐礼省道沿沟口而过,属西汉水上游一级支沟,总土地面积5.72km^2,海拔高度1920—1580m,年均降雨量605mm,多集中在6—9月,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是无天然林草的雨养农业区,主要种植农作物和林草。治理前,由于科技投入不足,治理措施未形成规模,区域治理水平低,水土流失面积4.11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1.87%,农业人均纯收入126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