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世界,真是没有什么不可能。 比如,被誉为中国民族品牌代表的汇源果汁宣布,它也要“嫁人豪门”了——可口可乐要以179亿港元的价格把它收纳旗下。  相似文献   

2.
商业世界,真是没有什么不可能。 比如,被誉为中国民族品牌代表的汇源果汁宣布,它也要“嫁人豪门”了——可口可乐要以179亿港元的价格把它收纳旗下。  相似文献   

3.
世界最大的饮料王国COCA-COLA(可口可乐)的总裁曾“口出狂言”:假如可口可乐公司的所有工厂突然着了大火,在一夜间化为灰烬,他也可能很快重建可口可乐王国。 他凭什么呢?他凭的是可口可乐的品牌,因为可口可乐的品牌市值达320亿美元,而可口可乐每年的销售额才100亿美元。 你的企业如果着火了呢?  相似文献   

4.
陈钧 《科学决策》2008,(11):197-197
从视觉形象和产品差异化的角度来看,可口可乐的经典形象设计一”曲线瓶”。这个产品包装形象设计的确立,基本奠定了消费者心目中可口可乐不可替代的视觉形象。如同可口可乐的名称一样,成为碳酸饮料行业中最生动而直观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在网上看过一组“世界名企的总部建筑”的图片,从国外的宝马、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到中国的海尔、五粮液和茅台,这些价值很高的品牌,都有着不同一般的总部建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2):100-100
赢得可乐大战:20世纪80年代.特劳特把“七喜”汽水重新定位为“不含咖啡因的非可乐”.此举痛击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使七喜汽水一跃成为仅次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后的美国饮料业的第三品牌。  相似文献   

7.
乐百氏、中华、美加净、大宝……一个又一个伴随我们成长的民族品牌在落入外资企业手中后变得默默无闻,如今,可口可乐收购民族支柱企业汇源果汁,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外资并购热潮的忧虑。随着可口可乐一声“收购”,一个行业的重新洗牌就将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8.
“可口可乐”打开中国市场四步曲“可口可乐”打开中国市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中国老少皆知的畅销饮料,他们采取q四步营销战略,对我国企业步入国际市场很有启迪。第一步,委托寄售,进占市场。80年代初,他们以寄售贸易方式,使“可口可乐”首先进入了北京友谊商店...  相似文献   

9.
本土品牌的五大硬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华 《江苏经济》2002,(9):54-55
近两年,在本土企业中,“企业难做,日子难过”的感叹越来越多。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适应了中国环境的洋品牌近几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西门子、伊莱克斯已成为冰箱、洗衣机的领导品牌之一,尽管有娃哈哈、丝宝们的顽强抵抗,可口可乐、宝洁等企业的成长仍然势不可挡,而且它们占据的是最有潜力、利润最高的消费群!  相似文献   

10.
品味同仁堂     
青松 《首都经济》2004,(12):86-89
可口可乐、诺基亚、麦当劳、奔驰、柯达、欧米茄、海尔、同仁堂、荣宝斋……上述国际强势品牌您一定耳熟能详,无论你是投资商还是创业者,强势品牌带给您的都是享用无尽的财富。为了同您一起学习国际强品牌的智慧,为了了解国内知名品牌经验,预知危机品牌的问题,《投资北京》杂志联手大型经济文化类电视栏目“品牌故事”,共同研究和传播品牌经营智慧,促进民族品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区建设》2005,(1):64-64
目前,中国每年人均饮用可口可乐产品数量达到了12瓶。可口可乐在中国饮料市场占有10%的市场份额,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53%份额。下一步,可口可乐将采用“一元一瓶”策略进军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合作经济》2009,(8):27-28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品牌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值之一。可口可乐总裁曾说过,即使把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全球毁掉,它仍可在一夜之间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3.
海尔闯世界     
琪琪 《首都经济》2005,(1):86-88
可口可乐、诺基亚、麦当劳、奔驰、柯达、欧米茄、海尔、同仁堂、荣宝斋……上述国际强势品牌您一定耳熟能详,无论你是投资商还是创业者,强势品牌带给您的都是享用无尽的财富。为了同您一起学习国际强品牌的智慧,为了了解国内知名品牌经验,预知危机品牌的问题,《投资北京》杂志联手“品牌故事”大型经济文化类电视栏目,共同研究和传播品牌经营智慧,促进民族品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竞争的普遍规律。品牌竞争也不例外。在变幻莫测、瞬息万变的竞技场上,昙花一现的品牌数不胜数,而经久不衰的品牌则谓凤毛麟角。下面介绍的世界知名大品牌,它们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时间考验,跨越了经济和市场的疆界,成为我们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进入了产品知名度的最高境界,成为同类产品的代名词。可口可乐: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1886年产于美国。可口可乐起源于亚特兰大,药剂师彭伯顿用苏打水同古柯叶、可乐果核、咖啡因和糖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一种饮料,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它的配方至今仍是个秘…  相似文献   

15.
《环球财经》2010,(5):13-13
玻利维亚的一家生产商近日推出“古柯可乐”,打算与可口可乐在市场上一争高低。这款古柯可乐与可口可乐一样,也采用塑料包装,外观上采用红白两种颜色,另外,这种产品的名字拼写只比可口可乐多了一个字母L。  相似文献   

16.
姚博 《浙江经济》2009,(6):23-23
3月18日,商务部最终否决了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由此,不可避免又是舆论鼎沸,而否决并购案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好比一道关于《反垄断法》和“民族品牌”的试题,多样化的声音促使人们对市场经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大宝情怀     
小林 《首都经济》2005,(5):82-84
可口可乐、诺基亚、麦当劳、奔驰、柯达、欧米茄、海尔、同仁堂、荣宝斋……上述国际强势品牌您一定耳熟能详,无论你是投资商还是创业者,强势品牌带给您的都是享用无尽的财富。为了同您一起学习国际强势品牌的智慧。了解国内知名品牌的经验,预知危机品牌的问题,《投资北京》杂志联手“品牌故事”大型经济文化类电视栏目,共同研究和传播品牌经营智慧,促进民族品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广和”品牌创建于1864年,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被国人视为饮料的代名词。然而,随着“可口可乐”等一系列洋饮料登陆中国,“正广和”曾一度黯淡无光。如今,再看“正广和”,只不过十许年的光阴,作为为数不多的老字号民族品牌,“正广和”已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销售网络的先锋。  相似文献   

19.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游离于这个法则之外,在“隐居”的“桃花园”中生活。可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是非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呢?我以为不见得。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堪称饮料行业的老“冤家”。然而,平日里二者却形影不离,情同“姐妹”。可口可乐作为先期成名的产品,拥有一定的顾客,百事可乐就以“一半的价格,双倍的享受”来加大宣传攻势,增加产品份量,挤占了一定的市场。当可口可乐极力打品牌战,维持了一批忠实顾客时,百事可乐就大肆渲染“喝百事可乐,永远是年轻一族”,争取了年轻一代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四年一轮的全球肾上腺大分泌运动已经开始。凡此等全民狂欢的活动,都有巨大的商机蕴藏其间。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都是借世界杯营销的大赢家;而国内品牌,尽管没有做过世界杯赞助商,但靠打“擦边球”(如“转播赞助商”等)与世界杯强行联姻,而使品牌、销量实现飞跃的也比比皆是,如中国移动等。就连街边的酒吧、餐馆,也都知道搭世界杯的顺风车,布置得很足球很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