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建勇 《浙江经济》2001,(12):53-53
新疆和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是新疆最偏远的一个特困地区。到1999年底,全地区还有7.82万户、35.05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占到自治区未解决温饱人口的一半以上。在全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56.64万人,占总人  相似文献   

2.
当前上海居民收入与支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上海市民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上海人民的生活已完成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过度,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3.
杜萍 《中国报道》2007,(4):40-41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总人口近300万,长期以来,由于干旱少雨,资源缺乏,曾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联合国的专项调查将定西列为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地区,有人称这里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地区,借助国家”三西”建设和扶贫开发的政策扶持,致力改善生产条件,狠抓扶贫攻坚,全市于1999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  相似文献   

4.
十年改革的最突出成就是: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部份地区已经开始向小康过渡.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少数地区.人民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11亿多人的吃饭问题,的确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实行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各行各业支援农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郝爽 《北方经济》2012,(14):29-29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不足,基本温饱走向了小康型、富裕型。城市居民消费逐渐阶层化,模式多元化,消费识别功能增强。在此期间,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变迁起到了决定性左右。伴随着社会全面高速发展,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政府主导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使得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显著下降,一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整体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在革命老区较为集中的沂蒙山区、井冈山区、大别山区、闽西南地区等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整体解决了温饱问题,历史上"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和甘肃定西等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年全国两会上,许多老区来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谈到老区建设问题时认为:目前,温饱问题已不是老区人民关注的焦点,而发展才是最主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地区能够单独完成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社会乃至方方面面力量的整合与支持。一句话:发展成为现在老区建设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7.
张永清 《发展》2002,(9):57-58
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看,甘肃民族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欠发达地区。2001年甘肃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人均GDP的二分之一强,尚不足全国人均GDP的三分之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的70%、全国的50%。在全省21个民族县(市)中,列入国家扶贫县的就有12个,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分布的全国特困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农牧民迄今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根据民族地区近10年的发展实际,甘肃省委、省政府适时调整和制定了今后五年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是,与全国经济发展相比,与国民收入比,与城乡居民比,农民的收入确实又存在较大的差距。“三农”问题最根本、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如今的农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缺吃少穿,而是货币收入低。这里有一组数据,很能反映农民收入增速减缓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经过"十五"、"十一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江西省弋阳县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进入"十二五",我县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发展、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我  相似文献   

10.
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现在的中固农民,不再是自然、半自然生产条件下自给自足的农民,不再是被拴在土地上的农民,不再是终生都被捆绑在一个地方的农民,不再是终生都为生存温饱而苦熬、只有物质需要的农民,也不再是一个愚昧无知、逆来顺受的农民。2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民经历了千百年来所没有过的市场经济的洗礼,使中国农民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呈现出新的本质特征。现阶段的中国农民,首先是一个市场主体。他们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从来未有的革命性变化。从前的农民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和温饱需要  相似文献   

11.
张岩 《中国报道》2013,(2):24-25
关键词粮票超市温饱洋快餐喇叭裤三大件20世纪80年代:一个温饱消费的时代上世纪80年代,依然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市场也没有完全开放,即使有钱也买不上东西的现实使中国的消费水平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粮票可谓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最具中国特色的购买凭证之一。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除此之外,人们的日常消费活动中需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生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日益改善,基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4.99元,人均消费支出9613.79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87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家庭...  相似文献   

13.
陇南地区是甘肃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近几年,结合我区实际,我们总结、推广了“四个一”的扶贫措施。即:一人一亩基本田,一户一亩林果园、一户一年出售一头商品畜、一户输出或转移一个劳动力。赵紫阳同志对我区“四个一”的扶贫办法作了充分肯定,指出:“四个一”是一个具体有效的措施,要扎扎实实的落实。”我们通过狠抓落实,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尽快解决群众温饱,实现脱贫致富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山,作为山区的峣峣者,解决群众的温饱有何特殊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到鄂西武陵山区的恩施、利川、咸丰、来凤、鹤峰五个老区贫困县(市)的部分高山地区进行了调查。总的印象是,经过近两年的扶贫开发,高山地区温饱的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解决。但是,由于这些地方山高水冷,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力素质差,目前的经济还十分落后。五县(市)尚未解决温饱的特困户,绝大多数集中在“高山一条线”,它是向贫困宣战中最难攻克的一座堡垒。解决高山地区的温饱问题,须从“高山”这一实际出发,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从根本上启动自身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5.
甘肃作为我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11年来立足本省实际,对农业常抓不懈,依靠自身力量基本解决了15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甘肃长期严重缺粮,70年代,甘肃粮食产量一般维持在5.5亿公斤左右,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央每年给甘肃调拨6亿公斤返销粮,到1982年,甘肃省还有70%的农民不得温饱。从1983年开始,甘  相似文献   

16.
百字新闻     
项南考察赣南老区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同志一行三人,在赣州地委副书记刘学文和地区老建办同志的陪同下,从10月13日至16日,对石城、宁都、于都、瑞金等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项南同志对赣南老区近几年的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赣南绝大部分老区人民解决温饱向脱贫致富迈进感到高兴.对赣南老区近几年来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山上的树多起来了表示赞扬.并对赣南今后的扶贫  相似文献   

17.
一、‘它中经验”创造了“巴中辉煌”巴中地区位于川北大巴山区,曾是四川自然条件最为恶劣。人民生活水平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全区4县(市),既是革命老区县,又是贫困县。建区前的1992年,全区尚有农村建卡贫困人口91万,其中3100多户还住着窝棚或岩洞2近20万人患地方病,93万人与80万头牲畜饮、用水困难;年人均财力仅3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97元,人均占有粮食不足300公斤。1993年10月巴中地区成立以来,巴中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年间,巴中地区不仅解决了百分之八十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老区建设和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绝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老区和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我  相似文献   

19.
河池地区位于广西西北部 ,总面积3 .35万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22 .21万公顷 ,占总面积的6 .67 %,人均耕地0 .89亩 ;石山面积占总面积65 .74 %,是我国西南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地区。全地区现有9县2市 (其中9县是国定贫困县 ,2市是区 (省 )定贫困县市 ) ,1999年总人口375万人 ,其中壮、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少数民族占83 .7 %,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之一。1984年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32 .8元。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248万 ,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84 .17 %,是全国18片最贫困地区之一。一、民族贫困地区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任重道远经过15年来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展扶贫开发 ,山区群众行路难、人畜饮水难、用电难明显缓解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84年的132 .8元增至1999年的1887元 ;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 ,已由1985年的248万人和84 .17 %分别降至1999年的19 .92万人和6 .23 %。全地区11个贫困县市、477个特困村 ,已全部达到广西区政府确定的扶贫验收标准。其中9个县市和43...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新疆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本文在对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的历程、特征及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