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国积极借鉴国外土地交易的 经验和做法,构建土地有 形市场。而浦东作为中国 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这方面率先大胆尝试,继去年下半年推出第一块公开招标出让地块吸引直接投标的14家单位之后,2002年6月25日“全国土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城镇的土地市场非常活跃,除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经人民政府批准进行有偿出让以外,大量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自发进入市场。这种自发交易(即隐形市场)给社会造成很多严重危害:第一,土地资产大量流失。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测算,大城市每年流失1000万元以上,县城约40-50万元。第二,影响了城镇土地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造成土地权属紊乱、土地使用权纠纷层出不穷。第三,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助长了不正之风,使土地收益大量流向单位和个人。第四,诱发了土地投机,滋生了一些炒买炒卖地皮的不法分子,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3.
论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崛然兴起了一场新的供地革命,这场变革是以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确立为标志的。本从这一新型制度的产生背景入手,阐述了其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同时也剖析了在实际运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市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证了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市场的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外延扩大阶段、内涵扩大阶段。并对土地经营权商品化、土地交易形式多样化、土地价格和土地地市场性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基本要素,在人类从事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门承担土地交易和产权转移、反映土地供需关系状况的土地市场,构成了房地产经济的运行基础,成为整个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程,不论是试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还是推行公开拍卖方式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都与市场化发展程度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一致。由此推论,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渐完善之时,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设立专门进行土地交换的固定场所,组建和培育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便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说新近出台的《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因 《上海改革》1993,(6):24-24
土地有价,现在通过批租,这价格已能明正言顺地实现。然而.不为人注目的是,在我们周围却存在着个隐性土地市场,每年国家为此流失了巨额土地收入。  相似文献   

7.
现在主流的改革思路似乎是私有化,就像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一样——一卖了之。用这样的改革思路指导农村改革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8.
土地收益平等是农村土地公平的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建春 《改革与战略》2012,28(2):85-88,109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由农民分散承包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土地的占有平等,实现了世代农民的梦想。但是,缘于城乡、地区之间主客观因素等的差异性,存在着事实上的土地收益起点、机会、标准的不平等,导致收益结果的不公平。要体现农村土地公平,就应当使土地均等占有,向土地收益平等转化,使耕种者能够获得平均利润。为此,应当提高农民的素质、利用土地所有权平衡贫富差距、善待城镇普通职工(农村务工者)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05,(3M):60-61
湖南省人民政府日前颁布了《湖南省土地市场管理办法》。《办法》共分总则、土地供应、土地交易、地价管理、土地储备、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三十三条,并于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法规归纳法和经济学模型分析法透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的性质,为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土地出让金收入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公权力即公共利益对私人产权的强势地位汲取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是国家"先征后让"的结果;从支出结构来看,土地出让金支出具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公共财政功能。土地出让金收入性质突出了公共利益和私人财产的对立,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应眼点则应重在创设公共利益与私人产权在利益上平等博弈机制,体现"公产私产地位平等"物权法的精神。建设具有合理依据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技术方案的理论支撑,是设计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当今之要务。土地出让金的公共财政功能可以将土地出让金收支引入国民收入经济循环中,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出让金的弊端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土地出让金的肇始和发展,指出土地出让金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揭露当今时局,土地出让金制度逐渐暴露出来的弊端——土地出让金与居高不下的房价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提出土地出让金制度及相关政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叶檀 《上海国资》2008,(6):78-78
站在进一步建立土地公共财政的角度,审计署建议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接受同级人大监督,是土地财政公共化、法制化的必备步骤,理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雄  方龙 《改革与战略》2010,26(1):86-89
土地有偿使用是我国国有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单一的土地出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要求。土地出让制和土地年租制并非天生的对立派,两者各有不同的功能机制和适用范围,都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形式。我国内地应当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实行土地出让制和土地年租制并存的“混合体制”,积极有效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15.
1.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土地市场的发育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土地根本未进入市场,从而不存在土地市场,而且是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在各种产品和其它生产要素已经市场化而仍然可以免费使用土地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和总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守住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条底线,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稍早时候的十八大报告则首次明确提出,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周刊》2012,(44):82-89
农民用手中土地的未来收益权就可以轻松从银行贷款了,而且利率比目前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平均利率还低很多。这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吉林省采访时看到的一个新现象。一直以来,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囿于现行的《物权法》和《土地承包法》,农民承包的土地不能用于抵押从银行贷款,从而使得农村融资手段单一匮乏,导致农村贷款利率畸高和农村高利贷现象盛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