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78年为519.28亿元,到2007年已增长到45621.97亿元,近30年间增长了88倍,平均每年增长302.9%.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论坛》2007,(2):23-23
据初步估计,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是24700亿元,增长5.0%,占GDP的比重11.8%;第二产业增加值是102004亿元,增长12.5%,占GDPI~比重48.7%;第三产业增加值是82703亿元,增长10.3%,占GDP的比重39.5%。  相似文献   

3.
张辉  吕珏 《市场周刊》2008,(9):32-39
自l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问,江苏经济增长迅速,地区生产总值从249.24亿元增加到2006年21645.08亿元,年均增长率12.6%。同时,江苏就业人数也由1978年的2777.72万人增长到2006年的4564.76万人,总增长率为64.3%,就业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江苏的就业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11,(2):63-65
2010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在良好的经济大气候下,户外广告市场也呈现较快增长趋势。2010年前11月户外广告投放总额达到395亿元,已超过2009年全年投放额13%。排除收集范围和刊例价格变动,前11月户外广告投放净值也已经高于上年。预计全年户外广告投放额有望达到43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  相似文献   

5.
《国际市场》2005,(8):79-79
6月16日我国软件行业发展迅猛,行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593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2300亿元,年均增速38%:而软件出口在近五年内也呈大幅增长趋势,2000年软件出口4亿美元,到2005年则上升到28亿美元,年均增长64%。  相似文献   

6.
一、2005年钢铁行业发展态势分析(一)钢材表观消费量预测2004年国内市场钢材消费由前几年高速增长转为平稳较快增长。钢材表观消费增长率已由 2003 年的28.12%降至 15.29%, 回落 12.8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强度由2003年的4900吨/亿元降至2004年的4500吨/亿元。消费强度减少 400吨/亿元,下降 8.2%。钢材消费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 使得钢材高消费行业增长速度放缓。(二)主要产品产量预测根据 2005年生产经营预期目标座谈会企业及各省市区填报数据汇总, 2005年生铁、粗钢、钢材产量情况如下:(单位:万吨)生…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由于经济内在回升动力有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上升,我国经济经受了出口增幅大幅下降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仍保持平衡运行、较快增长的总体格局。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2942亿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2942亿元,同经增长7.9%。但由于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受其影响,未来我国经济运行仍有发生较大波动的。具体分析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短期因素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我们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趋势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8.
2005年国内贸易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主要呈6大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快速稳定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2005年1-11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36.2亿元,同比增长12.9%,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以上,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预计达到6.1万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为47372.3亿元,同比增长12.7%,餐饮业零售额为7867.1亿元,同比增长16.9%.均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商场现代化》2014,(14):8-8
<正>2014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010亿元,增长9.4%。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82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139.0亿元,增长52.0%。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12,(7):20-22
一、2011年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0.31亿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2011年税收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税收总收入平稳增长。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08,(9):17-18
一、2007年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快速增长 生产: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含兽药)6926亿元,同比增长2513%。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1837亿元,同比增长24.4%;化学原料药制造业1581亿元,同比增长28.0%;中成药制造业1491亿元,同比增长20.7%;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588亿元,同比增长24.2%;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544亿元,同比增长22.6%;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GDP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  相似文献   

13.
王玲 《商》2013,(22):224-224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全国经济快速增长。地处西北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3亿元到2011年GDP总量为2102.21亿元。34年间增长了161.7倍。平均年增长速度约为16%。宁夏经济是如何取得快速发展的,本文主要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居民消费和政府投资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宁夏经济增长的原因。为其他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借鉴,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一、行业发展情况 据全国轴承行业118家(其中105家参与汇总)企业集团和主要企业2003年1~9月份统计,累计完成1990年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48.9亿元,较2002年同期增长23.65%,现价工业总产值135.7亿元,同比增长19.37%;工业增加值41.4亿元,同比增长17.57%。 2003年1~9月份,105家企业共生产轴承9.9亿套,较2002年同期增加1.2亿套,同比增长14.82%;轴承成品销售量9.8亿套,较2002年同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2013,(8):32-36
视点一:各领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近15% 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635.3亿元,较2011年增加2066.7亿元,增长14.2%;增加值4617.0亿元,较2011年增加595.3亿元,增长14.8%。  相似文献   

16.
陆静雨 《中国广告》2013,(7):140-141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Q1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04.2亿元,同比增长75.4%,环比增长10.4%。经过过去两年的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在盈利模式、产业格局等方面进入关键性的一年。经济规模204.2亿元,市场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保健行业全面回暖,2004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已经走出低谷。2004年1-11月,行业发展迅猛,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64.9%和40%,利润总额8.6亿元,同比增长86%。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导刊》2006,(2):19-19
2005年1—11月,我国城镇投资累计完成6325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增幅比卜年同期回落了1.1个百分点。1—11月新增固定资产19885.7亿元,同比增长36.2%。从1一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56.2亿元,同比增长24.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848.6亿元,同比增长36.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755亿元,同比增长22.1%。  相似文献   

19.
陈燕 《中国品牌》2014,(4):72-74
3月20日,北新建材(000786.SZ)2013年度业绩报告靓丽出炉。2013年,北新建材实现利润总额14.40亿元、净利润12.5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29%、34.54%、33.80%;实现EVA(经济增加值)9.29亿元,同比增长37.47%;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把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紧密结合,通过定向发力,精准施策,实现了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并在建设经济强省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GDP总额由2010年"十一五"末的12359.3亿元增加到2015年"十二五"末的22005.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增长率却由2010年的1.7%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0.7%,本文立足于安徽省就业和经济增长现状,对"十二五"期间,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安徽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就业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