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杜莉  黄晓辰 《亚太经济》2014,(3):133-138
本文借助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转移份额分析法,对大陆与台湾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在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市场上,大陆处于竞争优势,但优势在减弱;台湾处于竞争劣势,但竞争力在提升。高技术产品"技术不高"、出口结构不均衡和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是中国大陆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以36个国家和地区2000~2015年服务贸易出口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不同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出口技术结构优化指数的测算,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出口技术结构主要由劳动密集型等低技术含量产品构成。之后,文章基于PLS模型深度研究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的因素,发现自然资源禀赋和以服务贸易出口额占GDP的比重所衡量的对外开放度对出口结构优化起到抑制作用。不同技术含量的产品对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已经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劳伦斯指数、结构优化指数和服务贸易结构相对指数等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变动及其优化状况,结果显示:2005-2017年我国现代服务部门中建筑、知识产权使用费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化趋势,但是优化程度仍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仍以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为主,知识含量过低,服务业基础设施总体较落后,人力资本相对匮乏,专利成果转化率不高等,使得我国要素规模虽在不断增长,但是并未显著地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从贸易的总量指标方面比较了东亚8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贸易差额及贸易结构状况;其次从行业分析方面研究东业经济的出口竞争力,分别采用ITC 国际贸易数据库测算了东亚经济的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分析了东亚国家或地区在1位数SITC产品分类上的出口竞争力强弱状况,另外也利用ITC衡量贸易绩效的TP指数从14个产品部门比较了东亚经济的出口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对于东亚经济的出口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关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强弱的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在世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美国也保持着连续增长的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上已成长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本文就此问题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和竞争力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相似度很高,但出口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中美两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是以竞争为主的,而是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张复宏  郭建卿 《山东经济》2010,26(2):155-159
文系统分析了山东省水果出口的规模结构、市场结构,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山东省及其参照省份水果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评估。通过研究发现,不管从出口规模、市场结构上讲,还是从出口竞争力上看,山东省水果出口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都是极为明显的。因此,建议山东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水果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并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以增加水果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里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高新技术所占比率等四个指标,对福建省的机电产品以及机电产品内部的商品结构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较科学明确的结论,即福建省的机电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并不高,但机电产品内部贸易结构呈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蔬菜出口规模增长强劲,产业集中度较高,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强竞争力,出口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但是山东蔬菜出口比重还较小,价格优势正在降低,部分产品竞争力下降,国际市场开拓还不充分。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蔬菜出口市场多元化,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蔬菜营销能力增加出口效益,同时要作好风险预警,维护正当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9.
河南与山东是相邻省份,且人口与面积相当,河南虽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规模与山东相差甚远。本文基于事实与数据,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钻石模型"等分析方法,对河南与山东的农产品出口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河南省应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重庆市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意 《特区经济》2011,(5):224-226
本文选取贸易竞争指数和市场占有率指数对重庆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重庆市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其原因在于重庆机电产品创新不够,出口受到贸易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后危机时代提高重庆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军  刘海云 《南方经济》2015,33(3):1-23
本文分析了Meltiz模型的情境条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是与其三大前提假设紧密相关的。中国情境下,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与外商投资相关的企业、生而国际化的企业、先有本土市场而后国际化的企业,它们国际市场竞争力来源不只是生产率异质性,而是存在差异的企业区位、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创新、品牌、企业性质、企业级别、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成长率等多重异质性。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在多个细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生产率差异不能有效解释出口企业竞争力,而多重异质性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是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来源。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汉嵩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8-1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产业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愈发地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但也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产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出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实现中国产业升级目标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本文研究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所有制是影响企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明显小于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生产率对国有企业获得出口竞争力有负向影响,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越高,其进入出口市场的竞争力越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国内外产业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产业生产力生成能力概念,并从产业生产力生成能力、产业控制力、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竞争力四个角度,33个评价因子提出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四因素模型"。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数据分析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程度估算值为45.8,处于"临界状态"。国家需要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维护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保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科学决策》2010,(11):33-43
本文主要运用近年来我国和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强国的各类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借助国际市场占有率(MOR)、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等指标,来综合测度和分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较低,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未来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提出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大型企业和大型运输企业的联合,加强综合物流设施的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等方面采取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经营与财务风险,提高资产运行效率,增加企业收益。比较理想的资产负债结构和上证50公司的现实情况,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及成因,找到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的途径,以及调整和修正理想的资产负债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产业结构转换绩效两个方面分析常州产业竞争力,并和无锡、苏州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常州产业结构转换取得的成效,其产业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同时指出,常州产业竞争力和无锡、苏州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并提出就业结构应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调整;以及常州三次产业的升级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文化融入创意产业发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雪英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33-135
当前,全球正兴起创意产业的热潮。创意产业可以引导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只有立足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走差异化的道路,才能在世界创意产业发展浪潮中有鲜明的个性和强劲的竞争力。我国发展创意产业也应该立足于我国本民族文化资源,突出民族个性和自身优势,利用优秀的民族传统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才有持久发展的营养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1):89-113
China's 22,000 large-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LMEs) stand at the pinnacle of Chinese industry. Although they account for less than a fraction of a percent of China's nearly 8 millio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hey collectively account for one third of the nation's total industrial output. Using a panel of these enterprise data for 1994–1999, we find a rapidly diversifying ownership structure in which the role of the state is steadily retreating. At the same time, we find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across ownership types and see emerging within Chinese industry, evidence of high-intensity R&D performers that exhibit substanti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