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待转移和城市“民工荒”问题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出现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民工权利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分不开.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要妥善解决上述矛盾,应当着重促进农民工素质的提升并且加强农民工的权利保障,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就业市场可望容纳这一就业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将给部分农产品供给带来一定的影响,农民工回乡就业则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未来,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要求稳定转移与难以实现定居、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与培训远不能满足需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与农业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等三大矛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体状况为总量过剩,结构短缺。在总量过剩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村...  相似文献   

3.
王新 《经济学家》2012,(9):48-55
中国的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1.4亿多农民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同时,却没有离开农村地区,因而显示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转移和工业化路径:其一是城市化,其二是发展农村工业。中国农村工业的高度发达不仅得益于改革和制度创新,也得益于农村要素市场所具有的广度和厚度——既存在着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存在着资本市场和隐性土地市场。但由于农村工业多数属于"技术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汇率和劳动力成本的改变,农村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使得农村工业这种廉价劳动力转移模式又具有了浅化和不稳定性质。未来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还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乡的选择偏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云南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解决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本文借鉴楚雄州禄丰县发展农村工业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创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等以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从而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是“性价比”极高的劳动力,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力量.在新环境的熏陶下,他们的思想、意识以及对社会的认知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让他们处于尴尬的转型期.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并努力满足这些需求是解决当前“民工荒”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保留和激励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首先简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性,在分析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其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住房问题及市民化发展趋势下的住房政策调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的城市转移一般出现在各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之中,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于受到土地和户籍二元化管理制度影响,出现了诸多城市新问题。该文从"农民工"住房问题出发,首先依据多项调查数据明确"农民工"住房供需情况;其次从现行城镇住房政策角度分析造成"农民工"住房供应不足问题等的主要原因;最后借鉴国际经验,比较日、英低收入住房供应政策,提出长期的居住地管理政策改革方向和短期的住房实物供应政策。  相似文献   

7.
劳动密集型工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也将引起农村劳动力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二次转移”。从西方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中有关工业发展的假定及疏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实际与西方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偏差两方面看,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在理论上也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侯军贤 《经济师》2008,(3):229-230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的政府部门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态度比较消极,农民工在城市的务工、生活环境很不宽松,有的地方甚至利用政策手段限制农民工的正常流动。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疆裕民县农村劳动力供给大于农业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保证裕民县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实现裕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目前裕民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开展顺利,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考虑到中国农民工的特殊性。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存在"扩面型"、"仿城型"、"单独建制型"三种模式。本文认为,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分类、分层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