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区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产业上下游联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财税政策是政府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三地如何制定协调统一、针对性强的财税政策,有效引导京津冀三地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产业发展链条,使产业链条的搭建服务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那么在京津冀三地定位的基础上,如何充分认识三地之间产业梯度差异的现状与协同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实施对应的产业政策,有效推进产业对接与升级,成为当前乃至近期迫切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产业梯度推移扩散理论,对京津冀产业梯度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实现其产业对接与升级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京津冀优化区域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京津冀协同创新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三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而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是促进三地协同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试图通过对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促进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措施和基本途径,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动力所在,因此对协同机制研究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京津冀区域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可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京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部局,2015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接近80%,天津产业结构接近"三二一",而河北仍是"二三一",但京津冀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则是"三二一"。基于这种差异,寻找协同机制的突破点,然后选择可操作的运作策略,并以首钢、北汽为例,探索产业协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从理论上探究了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基于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地区内与地区间、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动关系,运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低下,各地流通业仍以服务本地生产生活为主。为推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紧密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京津冀流通业“点—线—面—网”的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5年5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炉,使京津冀地区再次成为国家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北京逐步实现"非首都功能"转移,这对天津市和河北省承接转移,转移后产业升级都有极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区位熵的算法,对京津冀三地的三次产业代表数据进行计算,并结合三地物流业发展状况,分析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物流及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严重的诟病,区域内部恶性竞争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模型,从区域发展动力分析入手,引出区域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分析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优势突出,但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区域聚集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区域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雄安新区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成立雄安新区之前,政府对它们的支持力度不均衡。京津冀融合发展遇到瓶颈,缺乏新力量的带动。促进京津冀区域融合发展将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京津冀应以雄安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促成三地融合发展新的增长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从而带动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打造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原有产业功能定位同构现象严重,三地行政辖区独立,发展严重失衡,区域的虹吸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三地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产业功能定位重构已经迫在眉睫。为此,三地政府需要统一规划,加强顶层设计,而各省市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抓住机遇,构建产业分工格局,联动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合理分工体系,关键是要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建立要素共享机制,完善环境保护机制,构建产业对接渠道,推进统筹联动机制,以促进京津冀产业功能升级,三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22,(14):4-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带动了三地部分产业结构的转变,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受限于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具有不可迁移的特点,导致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出现困境。因此,本文在分析京津冀三地旅游城市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以行业问题为导向,提出有利于推动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景区多日游、多次游、新鲜游,三条发展路径,通过景区间的互动、牵动、联动,辅助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实践表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地协同创新,共同建设完善的跨区域创新网络。本文旨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体系来分析京津冀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现状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协调好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关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协同机制,是从区域空间布局和区域产业结构两个层面展开的。文章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战略,对产业全球化资源配置活动进行了分析,把区域空间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跨国调整贯通起来,刻画了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协同的内在机理。从区域协同机制来看,要建设基础条件好的开发区、自贸区、经济带,作为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东、中、西部地区应配合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有意识地进行梯度开放。从产业协同机制来看,对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应分别采取资源占优型协同合作机制、成本占优型协同合作机制、要素融合型协同合作机制、创新引领型协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刘纬纬 《价值工程》2014,(22):12-13
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本文介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及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历史演进,分析秦皇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秦皇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业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供给侧改革是重要抓手.为探讨供给侧要素影响京津冀工业能源强度的区域异质性,利用2000—2017年京、津、冀三个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构建工业能源强度与劳动生产率、投资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环境规制等供给侧要素间的岭回归分析模型,进而运用通径分析法揭示各要素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是一项全球性质的大型体育竞技活动,奥运会的举办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并不是组织一项简单的体育赛事,冬奥会能为我国所带来的经济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必然为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一个新的机遇,但同时,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论文从冬奥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冬奥会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合京津冀地区企业的绿色发展现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给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耿立艳  张楠  梁权 《物流科技》2021,(2):105-107,111
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两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改善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梯度化差异和断层现象,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因此,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携起手来,共同为京津冀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了京津冀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目前三地172个区县的人均GDP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经济发展时间差异方面,以1992年为节点呈现前后分异,在此之前,三地水平大致相当,在此之后,三地经济逐渐拉开差距;经济总量的位次由高至低依次为河北、北京、天津。在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方面,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北京、天津高于河北省;东部地区、西南地区高于北部、西北和东南地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深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另一方面,抓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衔接,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处理好人口、经济和生态关系的角度,提出要改变人口向首都过度聚集现象,就必须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最后,围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促进人口迁移与区域协同发展、有效疏导首都人口压力等问题讨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0.
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提升阶段;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京津唐地区最高,南部石家庄、邯郸地区次之,北部张承地区及保定、衡水地区最低的态势;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质量高于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而空间城市化保障质量相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较弱;北京市、天津市为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区域,环首都经济圈的承德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城市化速度滞后型区域,其余地市为城市化协调型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