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宣煌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经应用文写作》,经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审阅并同意作为高等财经管理干部院校试用教材。本教材于1992年5月初版,1995年4月再版,1997年1月第13次印刷,累计印刷数已达20万册,对全国财经干部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优点良多,无庸赘述。本文仅探讨本教材例文的不足之处,以求为完善教材建设稍尽绵薄。  相似文献   

2.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中国主要有三幅面孔:教育学教材的模板、资产阶级教育学、一本苏联的教育学教材。在分析三幅面孔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了呈现此面孔的原因,揭示了其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民族精神之间不是简单地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得以最终形成的发酵剂。中国古代文学以传播行为、情感、观念的方式将某种心理素质扩散为整个民族精神,并以同样的方式将已经成型的民族精神向后传承。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存在着突出问题,美国德国法学专业教材具有其突出的特点,中美德三国法学专业教材在出版组织者、编写者、结构体系、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写作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文章认为,我国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要取长补短,促进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转变,即由统编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由主编式向独著式、合著式的转变、从法条解释向理论诠释、案例剖析的转变、从教学上的"本本"到参考资料的转变、从形式上的单一性到形式多样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春季学期起,我校《经济应用写作》课选用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常用经济应用文写作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作为教材,主编盛明华先生。应该说,这是一部较好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和实用性、方便教与学方面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思考练习题的设置很有针对性,切合学生的实际,这对加强课堂和课后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常用文体实际写作能力非常有利。但是,在使用中我们也发现该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似应及时修正,以免以讹传讹。如教材第四编(-g-用公务文书》,从文种内涵、公文格式、例文部有不够准确规范的问题。本文试对此加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春季学期起,我校<经济应用写作>课选用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常用经济应用文写作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作为教材,主编盛明华先生.应该说,这是一部较好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和实用性、方便教与学方面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思考练习题的设置很有针对性,切合学生的实际,这对加强课堂和课后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常用文体实际写作能力非常有利.但是,在使用中我们也发现该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似应及时修正,以免以讹传讹.如教材第四编<常用公务文书>,从文种内涵、公文格式、例文部有不够准确规范的问题.本文试对此加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是各大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从全国众多院校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困境。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学生作为准语文教师,师范院校的古代文学课程定位应该是什么?如何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传承古代文学?本文试图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定位、教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程序写作教学法"出发,叙述了不同语言学派对写作教材的影响,初步探讨写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如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并且,通过对比<英语写作教学>与大学写作教材预测我国英语写作教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将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创新精神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已然成为了传播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一直都是我国高校汉语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传授相关古代文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对不同时期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以及文学流派有所了解,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强化自身的文学底蕴。因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将根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现状进行探究,然后提出相关教学创新措施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应重视发掘其中的现实性、时代性,拓展古代文学蕴含的诸多时代精神,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古代文学传统教学在当今新价值视野下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的自发时代起源于古谣谚、神话及巫史,其中三拍子的歌谣形式是中国诗歌五言、六言、七言等格律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由巫而史开启了散文体的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时代起源于先秦典籍与诸子著作。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学是国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建设新文化的前提与基础。"文化兴省"离不开古代文学教育。当前,人们对古代文学在建设强国、强省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造成古代文学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缺位、缺失与偏离,因此影响了强国文化、强省文化的发展。应弘扬国学,发掘古代文学精蕴,实施广义的古代文学教育与狭义的古代文学教育相结合,通过课程定位精确化,教育对象层次化,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多元化,提升古代文学教育在辽宁省人文精神培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颖 《全国商情》2010,(2):92-94
陈大为,中华文化大学堂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公共营养师岗位培训教材编委会主编,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东方教育研究院中国直销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原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方铭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1):F0003-F0003
刘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巅峰之作,<文心雕龙>研究,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 ,经过各学校的竞争 ,刘志彪教授被教育部确定为《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知识点的主编。 2 0 0 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著《现代产业经济学》 ,是刘志彪教授为研究生层次的《产业经济学》课程写作的教材 ,教材体现了刘志彪教授多年研究产业经济问题的心得 ,也反映了国际产业经济学界的前沿动态。最近经专家的严格匿名评审 ,该书被国务院学位办指定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本讲座就是以获此殊荣的教材《现代产业经济学》为蓝本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杨柳 《企业家天地》2013,(12):207-208
纳兰性德与李商隐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诗人,他们都创作了多首悼亡诗词,这些悼亡诗词将人性中最动人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他们用如泣如诉的语言将人性中最凄美的感情展示出来,让人感同身受。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与李商隐悼亡诗词的欣赏、分析,以探讨他们的写作特色及其风格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十一五”期间第一批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立项项目的通知》(桂教高教[2007]8号),我校申报的《餐饮管理》系列教材(主编:林伯明)和《慢速垒球运动》(主编:伍勇辉)被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第一批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立项建设项目。通过开展优秀教材立项项目评选,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的教材建设工作,为加快我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经济变化迅速、高等院校学期性以及教材编印周期过长等原因,高等院校教材普遍存在着内容上的时滞性。本文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税收》一书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使用时应创造性使用教材、写作时应突出教材的前瞻性、编印时应缩短编印的周期性等措施,指出改革高校学期制也是解决教材的时滞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学传播作为人类文化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流变后认为,从传播者、传播观念、接受群体、传播方式等方面看,中国古代文学还是属于小众传播,并非像有的学者所言的那样已经大众传播化了.  相似文献   

20.
从2002年发表《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到2006年出版《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传播研究》和四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资料汇编》,可以明确地见出,曹萌的文学传播学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工作正由启动嬗变为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以开拓新学术领域为目标,以特定研究方向为突破点的学术上的荜路蓝缕,而他在200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则是这一学术理想的继续和深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