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动力要素国内外流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3.
黄文彬  王曦 《南方经济》2020,39(3):24-39
参照Tombe and Zhu(2019)并结合城市层面的数据可得性,文章先测度了2000-2015年期间272个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成本,然后将其引入Hsieh and M oretti(2019)的城市空间均衡模型,考察了流动成本的变化对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动态变化与流动成本紧密相关,表现为2000-2015年期间流动成本的整体水平先升后降,而劳动力配置效率则先降后升。第二,流动成本的存在降低了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的速度,表现为在不考虑和考虑流动成本的情形中,2000-2015年期间城市剩余工资离散程度分别下降28. 21%和9. 83%。第三,一线城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被低估,并且在考虑流动成本的情形中,其被低估的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另一方面又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但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流动费用与流动成本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造成劳动力流动自然性与人为性损耗,并制约城乡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最后十几年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急剧社会变迁中,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算得上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国内外历史及实践都证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原因及其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利用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降低人才集聚水平、减缓城市化进程和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负向影响;分区域看,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高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的要素价格扭曲都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抑制效应,且高水平地区受影响的程度要小于低水平地区,人才集聚、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的乡城流动日益增多,二元户籍制度的消失将会加剧这种趋势.在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分割势必会发生重大变化.该文从劳动者的流动趋势、人力资本水平、行业与职业选择以及政府的宏观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市场横向分割与纵向分割的变化趋势,认为体制性因素导致的横向分割已不是主因,纵向分割才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关键.要想消除纵向分割,必须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乡城劳动者在职业之间自由流动,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劳动者就业培训的政策扶植力度,在产业结构规划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女劳动力流动行为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利用1996年山西省1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经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2002年春运期间,我国仅铁路部门运送的旅客就达1.28亿人次,占全年客运量的13%左右,成绩不可谓不大。然而,这种繁忙的情况合理和正常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果说改革前的春运与两地分居等有关,其规模与今天的情况相比,简直是小  相似文献   

13.
<正> 劳动力市场,主要有五个要素组成:主体要素、价格要素、基础要素、保障要素和调控要素,只有这五个要素真正并且完全具备了,劳动力市场才会在市场规律下正常运行,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主体要素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同商品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相同,也分为供给者和需求者。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并未真正的形成,或者说作为市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不仅改善了恶劣的生存条件,而且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建筑人才,积累了劳动力快速组合和优化配置的丰富经验。改革开放之初,林县县委,政府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大力组织剩余劳动力出山创业,走建筑致富的道路。十几年来,建筑业已成为林州市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建安企业436个,从业人员14万人,建筑市场分布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完成建安产值27.5亿元,创劳务纯收入9.4亿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的迅速上升,在某种程度上过度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长期内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迫切要求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及劳动力成本状况,结果发现,长期来看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具有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因而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是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成熟,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高,并且鉴于其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优势,我们认为从短期和阶段性的时期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众多人口的就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层次与劳动力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工业发轫后,江南成为国内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无锡、常州等地发展成繁荣的工业中心,这些中心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吸引江南本地农村人口急剧向这些城市移动。江南本地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很容易寻找到具有一定技术成份的工作、管理工作和其它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江南地区城市中的体力工作及农村中的许多农业工作,则吸引了大批苏北等地的劳动力。随着苏北及内地其它地区的开发,以上海为中心的智力劳动者和技术工人又大量向外围层层扩散,成为苏北及内地的技术骨干,对内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尤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信息交流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使乡城劳动力控制性流动的制度目标产生了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的技术创新需求,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和管理上整合营利性就业中介组织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并以三电合一的网络系统克服乡城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信息瓶颈。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市场规模、劳动力配置、劳动力流动、交易形式和工资及其整合等方面探讨了清代前期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局限。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人口流动对区域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特区经济》2005,(10):84-85
一、泛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的现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一大社会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也随之变得频繁,并构成了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泛珠三角的流动人口总量包括沿珠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动态和预期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表现。从静态分析看,劳动力流动调剂了供需双方缺口,提高了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从动态角度看,我国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先发展地区具有吸引资金、技术和知识资本的优越条件,决定着劳动力流动方向,而且因累积循环作用,引起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