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民有8亿人口,农民对于农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科技信息蓬勃发展的今日,更应该注重发展农村经济。但是我国地缘辽阔,大大小小的农村不计其数,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鲜明的区域性差异,这些区域差异直接影响到农村自身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文章以湖南省为例探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对区域差异进行评估调查,最后根据区域差异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任何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在中国,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存在显的经济差异,各省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以江苏为例,虽然其一直是经济大省,在国民财富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2006年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仅次于广东、山东,位居全国第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陈来卿  刘霞 《珠江经济》2005,(10):36-47
区域经济整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泛珠三角经济区概念的提出顺应了这一发展新趋势。本文在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权衡 《开发研究》1998,(1):44-46
一、制度: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制度之所以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主要是因为:第一,制度在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中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已无法解释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复杂活动,现代经济增长必须考虑到制度因素的重要作用,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必须引入制度因素,必须看到有了制度才能把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些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使这些要素相互发生作用并发挥其功能。可以这样说,制度内生于经济增长过程,是现代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正因为如此,分析制度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也…  相似文献   

5.
朱俐  宁红 《中国经贸》2011,(16):122-122
本文在论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对北京市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考察.主要是通过对近五年北京市十八区县人均GDP的泰尔系数进行测算。泰尔系数在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时具有很好的空间可分解性.能将整个地区的差异分解成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以及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变化的影响.更加明了地说明总体差异的构成。泰尔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弃了均衡布局的区域经济政策,代之以向东部沿海地区有效倾斜的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本文在概括、总结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综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县域、地州区域、三大区域(北疆、南疆和东疆)和城乡区域四个层面,选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新疆区域经济类型进行了划分,最后得出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进行了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具有稳健性;在中、长期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扩大对经济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宁波内部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过程各不相同,发展程度也不平衡,总体呈自南向北强度逐步增强的趋势。基于历史的原因,宁波经济一直被分为“北二市、中六区、南三县”三大区域加以研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与变差系数、区域发展均衡度等衡量宁波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得出结论:(1)三大区域的分层基本合理;(2)近几年三大区域发展呈集聚状态,并且相互之间的差异程度有所缩小;(3)三大区块经济发展的差异来自于地缘优势不同和政策影响。并对宁波全市“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与区域划分之间关系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松霞 《科技和产业》2010,10(7):9-11,22
运用GDP、人均GDP、面积、人口数量、三产比重等多项经济指标对新疆15个地、州、市以及南、北、东疆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新疆存在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从而提出协调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差异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战略的改变旨在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区域差异,平衡中国经济发展。将来,中国将继续贯彻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运用资本流动、加强区域经济和制度引导的手段进一步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区域经济共同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在研究河南省各市(地)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河南省其他市(地);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划分及相应的策略陈树铭改革开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次质的飞跃,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基本保障,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有了一定改善。然而在近期内,除了在中国沿海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农村经济正保持一...  相似文献   

15.
16.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从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刚性的角度分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梯度推移的动力源不足,并且受到资源和区位禀赋的静态不可逆性、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率、基础设施和政府效率以及信息传递效果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农村经济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但从地域方面看,以东、中、西三大地带为基本地域单元,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区域不平衡不断加剧,已成为国民  相似文献   

18.
19.
<正> 东台是一个农业大市,大宗农副产品的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全省前列。1998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养殖业产值连续10年列全省第一。近年来,我们坚持从这一市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通过建立农村技术市场,大力引进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切实强化技术商品和技术价值的观念,并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规律为准则,以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开创了县级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继1996年获得"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称号后,又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和省科委确定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但区域间的差异却日益显著.文章以苏州、南通、宿迁的农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99-2005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意识与人力资本存量、区位优势与吸引投资能力、农民的个人意愿与富余劳动力数量是造成江苏农村经济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