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瑜 《发展》2007,(1):134-1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投资主渠道的金融部门来说,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责无旁贷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美丽新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文章通过成都市郫县新村建设三种不同方式、不同实施主体的实践案例,对郫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式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十六大强调的城乡统筹指导思想一以贯之,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现行“三农”政策割裂开来,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城镇化进程对立起来,必须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国家财政逐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乡镇财政建设严重滞后,使得乡镇财政的履职能力不能匹配其承担的职责任务。文章首先剖析乡镇财政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分析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揭示出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必要性,为加快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战略思考——以村镇空间布局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未来走向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考察"三农"问题的空间原因出发,提出新农村建设要以村镇空间布局为主线,进行村庄整治和乡村群落结构优化.分析当前村镇空间布局和规划的有利条件,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村镇空间布局战略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艳 《老区建设》2007,(5):24-25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闻报道的主体就要突出农民.这和以前的"三农"报道有两大不同.以前的"三农"报道是以工作为中心,而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民这个主体,抓住城乡统筹这个关键性环节,发掘一些新的报道内容和新的报道命题.本文从以上角度出发,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7.
黄建平 《老区建设》2007,(11):53-5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谁能长期承担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三年来我镇先后有十五个自然村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祥松 《特区经济》2008,(4):179-18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解决"三农"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对解决"三农"问题在理论上的继承和创新。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在内容上也是相近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解决"三农"问题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许玉明  廖玉姣 《改革》2012,(9):89-94
"三农"问题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工业化、城镇化高度关联,如果存在系统性缺陷,不仅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甚至会形成逆向动力。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但可以快速启动。主要任务是取消城乡分治下的不公平原则,城乡分治的内容应逐步从城乡经济社会中回归到城乡规划建设形态差异化管理层面。破解"三农"问题,应重构农民工城镇化动力机制,减少农民;重构农村改革与发展自主权利;进一步建设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投入,从外部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茄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内蒙古自治区本世纪重要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破解"三农"瓶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也不例外.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自治区主席杨晶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用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不断繁荣农村牧区经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但也不能脱离"三农"论"三农",它的解决要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角度,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内蒙古"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要把"三农"问题放在"统筹城乡"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流转能否有序、规范进行,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介绍了有关土地流转方面的主要理论及学术讨论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广泛关注,"三农"问题也成了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众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中,不能忽略农牧民素质问题.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民资源丰富,但素质低下且绝大多数束缚在传统的第一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高农牧民素质是根本.本文以内蒙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农牧民素质及农牧民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新型农牧民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三农"问题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又一个重要转型期的历史背景下突显出来的社会发展协调问题,其核心议题是农民的现代化问题。这种历史背景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必然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农村纳入现代社会的重要历史过程。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实现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社会建设目标,因此,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根基,关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方向,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农村科学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丰富而健全的农村科学文化体系,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源源不竭的动力,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8.
城乡差距过大、东西部发展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正是集"三农"和"欠发达"两大问题于一体的矛盾集中地,经济、社会问题更加集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增收存在的困境,提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应基于其自身社会、经济和生态特征,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同时把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实现西北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有效地带动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基于北京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着重分析了乡镇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变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基于企业再造理论提出了乡镇企业必须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行有效地内外资源整合,才能持续发展,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最重要、最本源的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而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变观念,跳出“三农”来研究和发展“三农”,统筹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谋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显然,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仅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是一、二、三产业的综合载体,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交融发展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繁荣,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通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强县富民,积累财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