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培玉 《发展》2013,(12):32-32,38
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总结成绩,坚定信心(一)坚持调研清理,夯实改革基础。按照“先调研清理,再分类改革”的思路,成立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红古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方案》,分批次启动实施了全区事业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梳理职能、核实编制的基础上,撤销合并了区劳动职业介绍所、区工程造价管理站、残疾人就业服务所等13个工作任务严重不足、经济效益差的事业单位,规范了供排水管理中心、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相似文献   

2.
权威信息     
国务院:出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 新华社4月1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建成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指导意见》是2011年3月23日制定出台的。  相似文献   

3.
数额巨大的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潜在风险。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除了从存量入手,比如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清理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更重要的是解决流量问题,尽快控制新增不良资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张宏 《中国报道》2014,(6):34-35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5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首次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门制定法规。《条例》就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奖励和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管理事项作了明确规定。从1998年中央明确事业单位改革以来,涉及111万家事业单位及3153万工作人员的改革大幕由此拉开。此后,围绕事业单位职能分类、去行政化、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进行了探索与试点,并明确时间表——到201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姜娜 《改革与开放》2014,(15):43-44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作为当前责任和压力日益增加的公益事业单位,环境监测系统同样面临改革的艰难抉择。如何定性此类单位,是从业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不良资产问题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呆帐状态而面临风险的那部分贷款.在传统的"一逾二呆"统计体系中,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比率是相当高的.如果按照新的与国际接轨的五级风险资产分类,那么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比率还将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7.
张倩 《特区经济》2005,(2):215-216
借鉴国际经验,组建不良资产清理机构 不良资产问题是当前国际银行业的难题,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接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由专业人士进行管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全面开展不良资产收购工作,接受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中国招标》2006,(1M):28-30
“花钱买机制”是当前金融改革中的一个分重要的理论逻辑,特别是在耗资巨大的国有银行重组改革进程中,对于商业银行未来新机制的期待成为当前支付巨额改革成本的基本理由之一,之所以愿意投入巨资进行不良资产的清理与核销,是期望其中改革之后建立的新机制的基础上不再继续产生新的巨额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9.
王巨辉 《特区经济》2006,211(8):82-83
如何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证券化作为市场化的融资工具,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制、上市进度的加快与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进而提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其次,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基本模式,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问题,最后说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在即,我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必然的趋势,背负着大量不良资产的我国商业银行将要同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在同一层面展开竞争,胜负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和处理是目前我国金融系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从证券化资产的必备条件入手,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同国外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实践,指出不良资产在我国不宜进行证券化。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是我国的特殊管理形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由于其广泛性、相关性、示范性及社会性等特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本文对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解决其他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魏建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2(4):10-15
日本进行了两次金融不良资产清理,第一次取得了成功,第二次仍然在艰难进行。第一次成功是因为政府清理的决心大、措施得当。第二次艰难则因为政府在经济制度的互补性逐步丧失导致生成不良资产时没有正视现实。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进行的我国不良资产清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在各国金融发展和改革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主营政策性业务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其政策性应该怎样看待,运作中暴露的问题该如何分析.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处置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AMC的财务后果和社会影响出发,主要考察不良资产处置的债转股方式,分析在处置中的政策性特点,并找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事业单位改革和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深化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科技改革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滞后是影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策略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有银行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近年来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大障碍之一,而作为处理不良资产主力军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理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其运作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其发展趋势如何?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快速有效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我国处理不良资产方式相比,国际上做法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借鉴国际案例,对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4月,影响3000多万"事业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发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类?分类后人员如何剥离?如何统筹规划养老问题?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以上这些根本性问题,事业单位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笔者认为,收入分配制度中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它关乎利益和公平,备受关注。绩效考核下的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已确定,目前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改革的目的在于使目前处于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平稳并轨,要采取得力措施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不良资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银行体系近年来也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虽然政府和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但目前形势仍比较严峻.应借鉴美国、东南亚模式的经验,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中应成立专门机构;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在处置手段上实行多元化,多种方式并用;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新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作为金融经济体制中一个特殊的行业,一直广受政府以及社会各经济团体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我国对银行商业化的改革在持续进行中,信贷资产质量好与坏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稳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沉积的现象一直没有改观,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改善。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然后主要从6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