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和余地。因此,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选择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金融周期因素的金融周期指数,通过扩展型IS曲线模型和扩展型货币政策规则模型,将金融周期指数分别纳入其中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显著影响,即金融周期波动确实已成为经济周期调整的重要来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应考虑将金融稳定框架纳入货币政策决策,并考虑管理金融周期的时机和工具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4.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经济运行从“稳中向好”转向“稳中有变”,中央强调要集中统一,做好“六稳”工作。宏观调控也相应从2018年年初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当松紧有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前瞻2019年,央行行长易纲指出,中国央行已经为最坏的情形做好了准备。最近易纲行长强调,在经济下行周期,货币政策的基调应适度宽松。面对即将到来的2019年,国际主要央行的政策取向,是否给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必要的窗口期?而国内经济环境给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留下了哪些可供操作的政策发力点?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股票、债券、商品和现金四类资产的收益表现有显著差异.但在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下,资产收益的一般规律可能会被改变.本文比较分析了2007年以来新一轮中波周期中我国资产收益状况,发现政策虽然会影响到特定阶段的资产收益特征,但却很难改变资产收益的长期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示,美国次贷危机只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下滑的导火索,本轮全球经济增长步入了周期性调整,其本质原因在于决定经济周期的三股核心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面对宏观形势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认真审视各项业务面临的挑战,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采取多项应对措施,以经受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刘颖 《时代金融》2011,(32):4+11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一国的内外部同时均衡。汇率政策是实现外部均衡的关键,货币政策是实现内部均衡的基础。因此在开放经济下如何制定汇率政策与选择何种货币政策以使它们能够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便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银行监管必须针对本轮经济周期运行态势,研判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正确把握银行监管在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关系中的定位,通过采取加强宏观经济和政策研究分析,促进与宏观经济政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管控重点风险,切实守住风险底线;实行分类监管,推进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推进银行业改革创新,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下行周期监管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金融冲击成为引起经济频繁波动的重要因素,金融市场自身的周期波动对实体经济运行也产生了显著的周期效应.在此背景下,从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出发来研究金融周期波动和金融危机形成的内在机制的金融周期理论,逐渐成为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热点领域.因此,本文试图系统性地研究金融周期,首先,文章梳理了金融周期理论文献的发展脉络,探讨了金融周期波动的两种主要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描述了我国当前金融运行特点,进一步研究了我国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金融市场所表现的主要特征,最后根据金融周期的特征提出了货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时变格兰杰模型和具有区制转移特征的局部投影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周期之间的时变关联、因果次序以及政策互动视角下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1)我国财政政策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变动会促使经济周期同向变动,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调控经济周期;我国财政政策具有顺周期特征,但顺周期的程度在不断减弱,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的立场一直表现出逆周期特性,但对经济周期冲击和通货膨胀冲击的反应程度在不断减弱,这可能归咎于“金融稳定”“区间调控”或“量价转型”。(2)我国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周期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主要体现在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之间,且只有在经济新常态之后两者才呈现出明显的耦合关系。(3)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动模式的主要功效是提升了各自稳增长的短期有效性,而中长期经济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定位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杰 《新金融》2006,(9):20-23
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由于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值得警惕。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俊考验。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作者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应防止三种后果,即防止泡沫经济、防止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和防止金融机构先于实体经济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定位和政策选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崔惠民  李文庆 《上海金融》2013,(3):46-51,117
本文采用Andrews(1993)未知断点检验方法区分了通胀的不同区制,以此为基础通过SVAR方法探讨了不同通胀区制下货币政策工具选择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序列在2003年7月份发生结构突变,并以此划分区制,发现2003年7月之后直接紧缩信贷工具调控通胀的效果得到加强,而间接紧缩信贷工具效果却稍有弱化,但整个样本区间,直接紧缩信贷额度政策在调控通货膨胀方面的效果更佳.这意味着直接紧缩信贷工具一直以来是中国调控通货膨胀的最佳选择,而且这一实践趋势还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目标、资产价格波动与最优货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判定货币政策优劣的标准。通过建立中央银行的决策模型,推导出忽略和考虑资产价格的最优货币供应量反应函数,并据此对中国不同货币政策目标下的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模拟,以认识货币政策目标对资产价格波动与最优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反应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应充分重视货币政策目标的取向,同时加强对最优货币政策目标确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框架内探讨市场分割下货币政策的效应特征,通过同时考虑LCP和PCP两种定价方式,引入市场分割。根据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在混合定价方式下,若本国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本国物价上涨,本国产出将随之增加;若外国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本国物价下降,但其对本国产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最后利用2002—2010年中美两国季度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需求,但目前参与流通的电子货币还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最后,电子货币的并不必然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2010货币迷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生 《新理财》2010,(1):21-21
2010年的贷款投放很可能将超过预定目标,CFO只有吃透货币政策,才能在投融资方面,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8.
尹中立 《新理财》2011,(12):24-25
物价的回稳使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微调的预期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商甚至提出了2009年重新再来的口号,股市也在货币政策微调的预期下有所反弹。不仅如此,国际上希望中国放松货币政策的声音也开始多了起来,希望中国再次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区别于现有封闭经济下的宏观审慎研究,在开放经济下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果,同时考察不同汇率制度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宏观审慎监管会降低货币政策对通胀调控的效果;但面对外部冲击时,审慎监管有助于缓解通胀波动。(2)融入宏观审慎监管后,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通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不能发挥其优越性;反而外汇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能降低经济波动。(3)审慎监管水平越高越能促进金融稳定,而且不影响居民的福利损失。因此,货币当局调控通胀的同时兼顾产出、汇率和金融的稳定,可采取宏观审慎与外汇管理浮动相结合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0.
许先普 《海南金融》2009,(4):9-13,39
基于封闭经济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将内生劳动力供给引入Sidrauski模型,从货币供应量层面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大于(小于)1,那么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促进(抑制)居民就业。考虑到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增加居民就业,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呈下降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