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法律关系上看,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身的经营行为与P2P网络借贷行为的法律性质大不相同的两个法律行为。通过深入剖析各主要类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发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流向、单笔借款金额和对应出借人的数量,以及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否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借款人从事非法集资等,都会涉及触犯非法集资底线的问题。其中,对债权转让型P2P和保本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不能直接等同于非法集资;但如果其经营模式选择不当,就会涉嫌非法集资或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为有效解决各类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性问题,可以从改善资金托管方式、限制借款金额和出借人数量、强化债权转让管理、规范平台保证责任、赋予P2P网络借贷平台部分业务合法性等方面,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起,P2P网贷平台倒闭趋势日渐显著,并于2015年下半年爆发。资信因素是预测平台未来能否正常经营的重要参考,包含了资金实力、运营水平与债权流动性等方面。本文将正常经营定义为未出现重大经营问题。本文基于中国2193家P2P网贷平台的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平台资信因素对正常经营的影响,并检验了模型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注册地、所有的交易资金保障方式、用户资金托管制度、短期债权转让期限等因素对平台正常经营有显著影响,而注册资本、注册时间、风险保证金托管制度、长期债券转让期限等因素则没有显著影响。模型对识别问题平台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P2P网贷协议中存在法律缺陷的条款主要集中在债权转让通知条款、保证期间条款、担保合同条款、格式条款提醒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4.
2014年,P2P“类ETF产品”大行其道,最初是火球网推出的“火球计划”,接着米袋360、真融宝、乐投宝等产品纷纷上线.简单地说,这类产品基于风险评级,使用一定的筛选和组合模型,构建一个由大量P2P平台的债权资产构成的P2P债权投资组合,由自然人(平台负责人)购买这一债权组合,将这些债权组合拆分为具体份额出售给投资人.在这一模式下,投资者可以随时购买和赎回,并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转让.  相似文献   

5.
王子柱  张玉梅 《征信》2016,(5):25-28
目前,P2P行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平台、债权转让和收益权转让等模式同时并存;贷款端出现了行业细分和客户细分,供应链金融成为发展趋势;风险控制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传统的抵(质)押外,逐渐将大数据和云计算引入风控;P2P公司更加注重自身形象包装,利用名人效应和各种资质来提升自身形象;各类外包服务、垂直服务和独立第三方等日渐兴起.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收集了网贷之家的网贷平台档案数据,然后对有关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通过对公司类型、平台背景、高管数量、登记备案等基本信息以及诸如平均收益、债权转让、保障模式、业务类型等营运信息的分析,系统地描述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档案信息现状,并给出有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网贷行业发展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人人贷的4543条散标借款交易数据,发现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如收入、学历、房产状况等并不会显著影响借款的满标速度,而借款时间更长,获得网站实地认证或者机构担保,以及通过更多网站审核信息的散标借款会更快获得满标,借款的利率对满标速度有负向的影响。这说明我国P2P网贷市场上出借人对网站的信任是影响出资偏好的核心因素。因此规范我国P2P网贷网站,加强对平台的监管才能为出借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出借人面对复杂的P2P网络借贷市场也要学会理性独立思考,控制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及普惠金融发展的节点,融资租赁债权与P2P网络理财对接成为产业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热点,而e租宝事件无疑把这个金融创新的新宠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对目前研究现状、融资租赁债权对接P2P网络理财的模式及其需要监管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监管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以及金融模式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我国取得了的长足发展,众筹和P2P是互联网金融中的最主要的两大工具,也是发展速度最快、参与主体最多的互联网金融工具。本文从债权众筹和P2P的定义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及其区别,并着重对债权众筹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P2P网贷行业快速发展,但随着一批P2P公司陷入兑付困境,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也开始显现。本文在介绍P2P存在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立法空白、监管缺失、自律不足,最后提出了明确监管法规和部门、建立平台资金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P2P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两类溢出联动机制,即替代效应机制和互补效应机制。替代效应指的是P2P投资者资金配置导致两个市场行情呈现负相关;互补效应指的是P2P借款者杠杆融资导致两个市场行情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事件分析法,量化研究了股市异常波动时期市场间溢出的具体表现。从P2P市场对股市溢出来看,P2P市场是拉动股市大幅上涨的重要资金渠道,但没有证据表明P2P市场是造成股市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从股市对P2P市场溢出来看,股市大幅上涨对P2P市场的影响较弱,但股市大幅下跌会对P2P市场行情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现象均可由替代效应机制或互补效应机制进行解释,且这两类机制在不同股市周期和股票板块之间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张锐 《济南金融》2014,(6):86-88
<正>一、国内P2P的发展状况目前,P2P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P2P平台只以中介身份向借贷双方提供金融信息服务,同时由合规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在这种模式下,参与交易的主体是一对一或一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一个或多个借款人投资,或多个贷款需求由一个投资人借出,此间如果借款人急需用钱,可以转卖债权从而随时实现取现。在国内,这种经营方式的代表有人人贷、网贷之家。另一种是多对多的参与交易主体,即P2P平台将投资借款与贷款需求打散组合,形成不同期限和金额数目的债权与债务,甚至由P2P法人代表自己作为最大债权人将资金出借给贷  相似文献   

13.
随着P2P网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其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加,网贷平台的退出数量也在增加。目前P2P网贷平台的市场退出方式有失联跑路、经侦关闭、自行清算、业务转型和兼并五种类型。但存在退出时相关主体责任不明晰、监管部门责任缺失、退出机制不畅、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日常监管缺乏带来的违规经营严重等缺陷。监管部门应从明晰平台责任范围、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成立或指定专业第三方机构处理不良债权、引入接管制度、退出时实行独立业务偿付、实行平台经营有限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P2P网贷平台的退出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025家P2P网贷平台样本,分析造成期限错配的期限拆标现象,实证考察期限错配与互联网融资暴雷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融资流动性程度差的平台更可能实施期限拆标行为,期限拆标行为显著提高网贷平台未来暴雷的概率。进一步检验表明,期限拆标导致网贷平台人均短期债务负担上升,并引发平台挤兑风险,说明短期债务展期风险及投资者恐慌是期限错配引致暴雷风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P2P网络借贷不仅存在着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泡沫经济迹象和网络市场虚拟运行等影响市场失灵的经济问题。为此,通过比较庞氏骗局模式和P2P平台交易模式之间的关系,初步推断目前P2P网络借贷市场存在的套利行为和暗箱操作问题。结果表明,P2P网络借贷引发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利率与借款利率之间非均衡性,所以有必要从政策的角度出发修正市场行为,并将泡沫挤出市场。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中以P2P借贷最具有代表性,其原理是依托互联网将零散的资金汇集起来用于投资。由于依托互联网的原因,P2P实际运营风险也很难进行度量及管控,主要体现为信用风险、流通性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本文利用CRITRI算法的基本思路来确定评价指标的两个客观权数,一是对比强度,二是评价指标之间的冲突性来建立P2P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对目前金融市场上的一些主要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P2P网贷平台进行了信用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3,(11):28-29
近期P2P平台(互联网个人借贷平台)接连倒闭为这一新兴行业热火朝天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据P2P行业门户"网贷之家"统计,10月以来出现倒闭或资金链断裂的P2P平台已经达到39家,涉及大约10亿元资金。实际上,P2P平台的集中倒闭并非偶然。虚构债权、转移资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P2P网贷市场呈超高速发展趋势,P2P网贷平台数量迅猛增长,对商业银行业务造成了很大冲击。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在P2P网贷竞争环境中的SWOT分析,认为P2P网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其与商业银行的相互改变与相互融合,最终会构造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App会成为P2P平台未来主要的布局,因为PC端理财时效性和方便性都不够,手机App的时效性和互动性都比PC端网络界面好。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l857亿元。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达到接近6000亿元。  相似文献   

20.
应收账款转让市场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出售与转让应收账款的一种买卖场所。在应收账款转让市场上,债权人将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按市场交易规则,作价转让给有能力收回账款的经济组织和个人,由其收回账款。债务方还款时,直接将账款还给受让方。它反映的是应收账款转让人、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一)应收账款转让市场的基本特征应收账款转让市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转让与受让的标的物是信用债权。从本质上说,应收账款是一种信用债权。在应收账款转让市场上将其转让出去,实际上是转让信用债权;2.转让方、受让方与债务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