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部曲攻市     
张静 《汽车观察》2011,(10):26-26
传祺能否打造自主品牌的传奇?一直都是业界讨论的焦点。2011年8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汽乘用车公司,勉励广汽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把自主汽车品牌做大做强。在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看来,传祺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场变革,它改变着国人对自主品牌的看法,改变着世界对中国汽车的看法。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期间,吴松与《汽车观察》交流了他对"中国车"未来走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3,(24):40-45
7月25日,广汽传祺GA3下线仪式暨公安用车交付仪式在广汽番禺基地举行。传祺GA3市场指导价为7.58万元-11.98万元。”活动现场,厂方还向传祺GA3首批用户代表——广州警务系统相关领导交付了新车钥匙。历时4年研发的传祺GA3是广汽传祺推出的第三款车型,也是其战略布局中的第一款中级车型。“传祺GA3的诞生,不仅丰富了传祺的产品矩阵,还承载着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战略梦想。”  相似文献   

3.
广汽一体化     
刘晓华  魏嘉 《汽车观察》2012,(6):108-110
2012年4月23日,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广汽集团发布了全球化产业技术研发战略平台——广汽全球研发网,同时展出的还有传祺GS5、IDM整合驱动系统以及智能3G助驾系统等成果,种种举措显示出大规模投资之后,广汽即将进入的大规模爆发期,既有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等合资品牌,也有广汽乘用车、广汽吉奥等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4.
张静 《汽车观察》2011,(8):20-20
成也合资、败也合资。1997年,广州标致亏损29.6亿元,被迫宣布破产,标致汽车彻底退出合资公司,广州标致成为中国乘用车合资史上第一家失败的公司。十年后,广汽通过再次合资,重新进入大集团阵列,产销规模由最初的15万辆发展到如今的75万辆,销售收入也从原来的400多亿元发展到现在的1600多亿元。合资取得成功后,广汽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自主品牌。2011年7月8日至13日,广汽集团携旗下自主品牌传祺高调亮相第二届中国品牌汽车博览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汽车观察》在此期间独家对话广州汽车集团  相似文献   

5.
汪涛 《汽车观察》2011,(3):34-34
显然,广东力图在日系品牌发展稳固的情况下,积极引入大众这个强势品牌,加之已有的广汽传祺自主品牌发展平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的优化布局,广东汽车工业发展的野心已经再明显不过。  相似文献   

6.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4,(36):66-67
今年广州车展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正式发布“3+e”发展战略,由包含自主、日系和欧美系“三足鼎立”的业务战略,及全新的电商战略组成,全方位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其中,以广汽乘用车为生产制造核心的大自主战略,则将发展传祺品牌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助推其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全面跃升。  相似文献   

7.
高振华 《汽车观察》2014,(1):102-103
<正>广汽传祺GA3是继中型车型GA5及SUV车型GS5之后,广汽传祺的第三款量产车型,这一车型的出现,不仅扩充了广汽传祺的产品线,而且还预示着广汽传祺正式进军紧凑型车市场。2013年广州车展现场,主场作战的广汽集团推出一款传祺GA3智慧版车型,新车依然搭载1.6L发动机,匹配4AT变速箱,售价为10.68万。此款传祺GA3智慧版将搭载"智慧传祺"的人车互联智慧系统,可通过手机终端实现远程控制启停  相似文献   

8.
鹰派传祺     
张静 《汽车观察》2016,(10):42-49
在与合资品牌第一轮实战较量中,广汽传祺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能力都可谓是首战告捷。然而,在赢得赞声一片的同时,也有人表达了担忧:以前的较量只能算是一场局部战役,当合资品牌全面下探、主流车型开始大面积重叠时,像广汽传祺这样全力向高端挺进的自主鹰派代表,还有能力打一场更为残酷的正面战争吗?  相似文献   

9.
张静 《汽车观察》2014,(4):48-58
一家成立不久的自主品牌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连合资品牌都为之瞩目的营销业绩,让业界惊呼传祺没有极限!传祺的极限在哪里?资料链接[广汽乘务车公司总经理吴松]吴松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大学学的是机械制造,在钢厂工作十余年,34岁便成为了前身为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钢铁厂的总经理,带领三万多人的老国企走出困境;随后又下海主办了民营高科技企业.2002年吴松南下广州,进入广汽高层,带领团队参与广汽与丰田的合资项目,成为广汽丰田汽车公司的董事和广汽丰田发动机工厂的中方负责人.有着国企领导、下海商人、合资企业一把手的丰富经历后,吴松深谙三类企业的优势,并开创性地建立了在业界备受称道的独特高效的管理模式——国企平台、民企的率、合资流程,在广汽传祺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静 《汽车观察》2018,(2):102-104
2017年广汽传祺给中国车市带来诸多惊喜,成为“含金量”最高的自主品牌,2018年将向全年70万辆目标发起冲击。从国家层面来看,2018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中国自信更是在各个行业产生共鸣。从企业角度来看,2018年既是广汽传祺成立10周年,同时也是其承上启下转折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11.
讴歌落定     
展翔 《汽车观察》2013,(8):10-10
基于中国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并进行国产,将是未来讴歌国产化的发展方向。备受关注的本田旗下高端品牌Acura讴歌国产终于敲定,广汽集团在与东风汽车的争夺中胜出。7月17日,广汽与Honda就Acura讴歌国产签订基本协议书,以共同实现2016年在广汽本田生产Acura讴歌品牌汽车的目标。本田中国新闻发言人朱林杰对媒体表  相似文献   

12.
《汽车观察》2012,(4):94-95
企业车型:广汽传祺GS5上市时间:2012年3月售价区间:12.38万元~22.98万元竞争分析:传祺GS5的上市无疑将丰富广汽传祺的产品线。从其市场定价来说远高于目前主流自主SUV车型,又低于传统强势的合资SUV车型,传祺GS5正是瞄准这一市场。  相似文献   

13.
新宠凶猛     
张静 《汽车观察》2012,(4):88-93
广汽传祺GS5或以都市SUV界新宠之位,凶猛切入自主品牌崛起快车道,以此反击对手们的空前加速。 传祺GS5正式下线的第二天(3月2日),《汽车观察》记者分别询问了其在北京仅有的两家4S店——位于朝阳区高碑  相似文献   

14.
"广汽集团产品的整体布局这几年在逐渐完善,从乘用车、零部件到金融服务,从合资品牌到自主品牌。同时,这几年来我们也不断地围绕商用车来运作,如何让商用车更有作为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洪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广汽与五十铃、现代和日野之间的谈判几经波折,直至去年年底,广汽与日野才在商用车领域最终达成合作。  相似文献   

15.
《汽车观察》2013,(11):104-104
<正>11月21日,第十一届广州车展拉开帷幕。作为首个牵手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的中国汽车品牌,广汽传祺以"智慧传祺,T动梦想"为主题,发布发布智慧传祺系统,同时发布首款智能驾驶概念车,描绘传祺未来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设计思路。据悉,广汽传祺"智慧传祺"系统只需通过手机终端就能实现远程控制启停发动机、空调,远程查询车辆定位,实现碰  相似文献   

16.
11月25日,第6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落下帷幕,借助本土作战的优势,广汽集团共展出8款商用车——4款卡车和4款客车,成为此次广州车展商用车部分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来,广汽集团一直在针对商用车板块进行整合,目前广汽商用车拥有了主打日野品牌的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日野)和主打自主品牌的广州汽车集团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客车),并拥有广州和沈阳两大生产基地。而车展上展出的几款产品,也折射出这种整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自主新样本     
张静 《汽车观察》2012,(1):74-77
传祺品牌的背后,是广汽乘用车试图通过国企平台、民营效率、合资流程打造出来的“比合资还合资”的自主体系,优势明显却又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8.
汪涛 《汽车观察》2011,(4):80-83
付守杰从接手广汽本田伊始就开始推行变革,"我要改变广汽本田,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广汽本田未来发展的道路。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你不前进,很快就会被市场抛弃。"对于偏居华南一隅的广汽集团来说,付守杰所走过的职业历程,代表了广汽集团的发展路径选择。因为,这是一个类似"先锋官"角色的人物。付守杰在广汽集团的开疆拓土,从雅阁开始。  相似文献   

19.
企业动态     
《汽车观察》2013,(2):118-119
1.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扩大合作1月15日,美国底特律,菲亚特集团汽车股份公司、克莱斯勒集团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签署了扩大在华生产、销售乘用车合作的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位于美国奥本山的克莱斯勒总部举行,由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先生和菲亚特-克莱斯勒亚太区首席运营官、Jeep品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明凯先生签署。根据协议,该合资公司的产能将会被提高,以满足今后更多在华国产化的需求。继菲亚特品牌之后,克莱斯勒集团的Jeep品牌将成为下一个在广汽菲亚特合资公司国产化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汽车观察》2013,(7):102-102
一场争论改变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次尝试让融合国企平台、民营效率、合资流程的广汽集团打造出了"比合资还合资"的自主体系。汽车业界有"何龙之争";在广汽集团,也曾出现过"一条腿走路还是两条腿走路"之争。然而,就是公司内部的这场争论却给吴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五年前与标致合资的没落,让广汽人走到了最痛苦的边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