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复苏,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去除通货膨胀长期化趋势。2012年,中国经济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的需求管理,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完全正常化而最终实现从萧条到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中,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在价格稳定条件下快速增长的潜在能力。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乐观经济增长预期与积极需求管理模式相配合的政策原则,并且与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一致,形成以国内投资需求管理为轴心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
彭文生 《新金融》2016,(7):8-15
当前经济复苏表现出好转的迹象,但在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这种复苏能持续多久、复苏幅度能有多大?本文通过考虑信贷扩张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来分析考量其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信用货币时代,银行偏好决定了信贷投放结构,由于市场自发的信贷分配和政府干预的信贷分配并存,我国信贷的结构性效应非常明显。过去十多年国内信贷大幅扩张,严重恶化了经济结构。总量与结构可能会有短暂的背离,但是长期来看一个扭曲的结构难以支撑总量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宽信贷刺激下,中国经济在"顺周期陷阱"中越陷越深。当前的政策应放弃宽信用,重新回归紧信用以"打破"信贷与房地产相互促进的顺周期组合,同时,坚定拥抱"松货币、宽财政",最终通过改善企业盈利等对资本市场形成利好。  相似文献   

3.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期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经济再平衡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但这种过度依赖投资、严重抑制私人消费的资本密集型增长模式后患无穷,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失衡主要源自于利率、汇率、能源价格三种基本经济价格的扭曲,与此同时。相对滞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加之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非均衡化趋势。经济再平衡需要找准突破口,对症下药,而对于"经济改革需政治改革先行"的论断,报告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本文运用ARIMA模型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1%~8.3%。2009年我国面临保经济增长和调经济结构的双重任务。当前国内出现的经济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流动性不足,而是严重的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症结,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配套货币政策,加强政策的组合与协调,加快结构性战略调整措施,特别是应将提高国内消费和经济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但短期经济增速仍存回落压力,经济运行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由交通银行与国际金融协会(IIF)联合举办的2014年"中国经济论坛"于5月19日-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为政策制定者、金融界领袖和知名学者打造了一个高端专业的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112家机构的近200位人士齐聚申城,共论中国经济。论坛期间,交通银行牛锡明董事长、彭纯行长分别就"深化中国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交通银行华庆山监事长主持了"聚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议题讨论环节,并为论坛致闭幕词。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先生做了题为"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以开放倒逼改革"的主旨演讲。与会嘉宾重点围绕"经济政策及短期增长前景、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经济再平衡的改革与挑战以及聚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四项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全方位、多视角、多层面地剖析了当前时期的重点、热点问题,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献计献策。本刊将围绕本次论坛的各项精彩议程展开详细深入的报道,以供读者参考。本文为系列专题报道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去年宏观经济走势并对于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动向进行了展望。今年必须保持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考虑到当前并不具备高速增长的条件,因此经济增长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财政投资在带动经济增长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必须合理确定国债发行和财政支出的规模,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在分析了当前货币政策决策和实施中面临的四大难题后,作者提出今年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在四个方面适时进行结构性调整,包括在利率调整时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承担的利率风险、灵活调整境内外币利率、促进本外币资金的协调运行、不失时机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宏观经济从恢复性增长进入稳态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普遍提高,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综合运用ARIMA模型和动态因子模型,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区间为9.6%~10%。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结构性、发展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因此,应该把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并把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作为宏观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金融》2016,(7):15-15
⒈现代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策略研究⒉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⒊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⒋全球金融新形势与金融监管改革⒌私人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财富管理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⒎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⒏民营金融机构建设与商业银行竞争态势⒐中外资银行竞争与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金融》2016,(6):35-35
1.现代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策略研究; 2.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3.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刊 《新金融》2014,(10):4-12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日前在北京举办。论坛主席、国务院参事夏斌先生主持了此次会议。论坛理事长连平先生以及兴业、瑞穗、广发、光大、华泰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参加。论坛以"新常态与稳增长"为题,探讨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及未来展望,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和特点以及促改革与稳增长之间的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参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各抒己见,提出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金融博览》2006,(10):30-30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一期《中国经济季报》认为,中国经济前景依然良好。由于产能继续扩大保持与需求增长大致相当的水平、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以及经常项目存在顺差,主要的政策问题不是全面过热,而是决策层担心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并影响到银行,因为支撑这些投资的银行贷款将来有可能成为坏账。  相似文献   

13.
《新金融》2014,(2):41-41
本期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小幅上升至130,略高于2015全年平均水平。收入增长指数涨幅明显,经济景气指数小幅回升,投资意愿指数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新金融》2014,(3):58-58
本期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小幅上升至130,略高于2015全年平均水平。收入增长指数涨幅明显,经济景气指数小幅回升,投资意愿指数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第一部 分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前瞻 一、宏观经济先扬后抑走势回顾 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逐步摆脱了通缩现象,经济增长率开始上升,自2006年起突破10%,2007年超过11%,远远超过政府确定的8%的目标,出现明显过热现象,并从2007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下滑,季度增长率逐步回落(图1)。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四年,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就国内而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方政府铺摊子、上项目的热情高涨。因此2011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根据2010年宏观经济的历史惯性,结合国际环境和政策取向,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和预测 (一)投资增速略低于去年,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2009年前11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1%,是近15年以来的最高值,仅次于90年代初投资热潮的水平。2010年投资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只是因为2009年基数高,导致2010年投资增速水平可能略低于去年。我们预计,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水平在25%~30%之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2003~2004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运行特点进行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3年宏观经济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投资需求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不协调;货币信贷增速过快;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增长“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将注重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通过有效的微调遏制局部过热,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金融》2011,(8):40-43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近期发布了2011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调查报告》,此次调查对42家在华外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高级主管以及分行行长进行了访谈。在2005至2010年历年对在华外资银行调查的基础之上,本次调查主要关注外资银行在中国拓展业务过程中遇到的战略性问题和新的挑战。本刊发表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逐渐提上议程,业界也越来越关注其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在这种外部环境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作何选择?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货币政策到底应该是松是紧,主要看三个因素:一是GDP增长状况;二是通货膨胀形势;三是国家金融脆弱性。美国货币政策的趋紧(特别是加息)将对中国执行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很多掣肘和制约。但总体来说,只要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允许汇率有足够的灵活性并且保持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理,中国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是没有问题的。本刊摘编了余永定教授的上述发言,以对业界关切问题带来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