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更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协同创新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企业、高校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机制,才能使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成为“教育、孵化、成长”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就业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且培养模式即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用人单位等发挥各自的优势。目前,我国传统培养模式仍存在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协同的规划和布局;培养资源分散,培养模式单一,培养视野狭窄等问题。有效推进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应加快打破壁垒,创设协同创新环境;搭建平台,完善培养体系和保障体系,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竞争力的根本性提升。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体系,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思政教学、管理工作队伍,构建协同创新育人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校园文化层面搭建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大思政治教育"模式。协同创新育人体系具有主动适应性,全员参与性,时空延续性与拓展性,教育教学体系的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高等教育与相关产业的结合,进一步发展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探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高校视角,通过中国知网提供的专利检索平台检索2000—2016年黑龙江省高校专利合作信息,构建黑龙江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等指标对黑龙江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就业需求,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笔者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兼顾,鼓励教师去企业历练;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技能大赛代替考试;完善协同创新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创新环境,针对大连市的经济特点和高校特点,研究协同创新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新型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管理模式和培养方式仍经验不足。尤其是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实践平台建设落后、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展开。因此,强化创新创业教师的主体责任、加快构建振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协同育人领域改革是我国顺利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政行企校的创新协同平台构建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国内外涌现出不少有效案例。但目前我国的政行企校协同合作,存在着政府部门作用不明确、很难实现高层次合作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协同创新的广泛化、密切化、深入化。激发各方的参与热情、提供足够人员保障和协调各方利益均衡,是保证协同创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华 《对外经贸》2023,(2):153-156
在国家提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许多应用技术型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为例,分析了应用型高校软件专业创新创业育人的必要性,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建课程体系和调整教学内容、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搭建实训基地和双创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设计、保障校企合作质量等方面,深入探究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我国高质量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新举措。海南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更加开放的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的人才支撑。内涵理解认知偏差、课程体系不完善、跨学科合作不足以及缺乏国际化视野是海南深化创新创业国际化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建立创新创业国际化教育的高校教学管理合作组织、完善国际化师资培训机制、创新团队合作模式、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跨学科平台建设是有效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强国的战略举措,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发展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为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本文提出了结合地方特色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不断掀起创业热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进入由点到面的全面升级发展阶段。高校应以立德树人、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作为核心目标,强化校内外专业队伍建设,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创建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精英教育的"三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搭建全方位实践支撑平台,使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多元平台与校外多方合作平台的有机融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着力点,快速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实力。  相似文献   

13.
梅耀敏 《商》2015,(4):73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分别从“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双导师制”这种新的模式,接着分析了“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推进该模式的策略和措施,展望了该模式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方向。最终得出结论,“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将教育与职业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加强实践和推广,优化实施方案和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由于电子商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构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就逐渐成为学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构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是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服务站,它将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该平台可以为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以及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征要求从多主体、多途径、多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与共词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地区协同创新情况、"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情况,提出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强跨地区合作与多主体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校企协同育人早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积极尝试这种模式。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作用,以及校企协同模式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具体能力的培养,最后提出了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力举措,同时成为国际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公认的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我国高校实施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目前校企合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挖掘总结其方向重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优化措施,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技术已经超越了企业和科学院所所能承受的范围,由此催生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就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个创新要素在全员共同参与和全时空域的框架下来进行的全方位协同匹配的方式。其中高校对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分析深度对接高校创新资源,从而对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以及"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要求,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创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培养突破了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的瓶颈,更新了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的方式,营造了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的氛围,为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的复杂性,通过明确协同培养的主体、目标和内容,开创性的构建了女子高校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并采用高校内部跨学科联合教育平台和高校外部产学研协同实践平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