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着社会资金"脱实向虚"、资产泡沫过度膨胀等突出问题,金融领域的"去杠杆"成为了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主要着力点。当前的金融高杠杆属于宏观的系统杠杆,表现为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快速膨胀,实质上是货币信用机制的再造。本文首先就此轮金融高杠杆的发展成因在业务模式及内在动因上进行了微观解析,再就金融高杠杆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对金融"去杠杆"的现有路径与未来的政策框架进行归纳和展望。本文的研究表明:金融高杠杆主要源于同业资金流转链条,依靠同业存单、同业理财、银行委外与表外业务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资金空转的套利机制;金融杠杆的快速上升潜藏着系统性风险,导致广义货币增速被低估,同时会引发交易性资产价格波动。逐步出台的金融"去杠杆"监管政策,短期内强化了监管,去杠杆初见成效;但长期看,未来应该着力于制度化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下一步,应持续地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监管的统一协调与金融风险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实践,以银行部门(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实收资本作为代理指标分析中国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周期性特征,并对周期形成原因进行探究,对我国金融部门杠杆周期与金融周期的顺周期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观测期内,中国金融部门杠杆经历了多个短周期,短周期长度在9~16个季度(约2~4年)不等,并经历了至少1次中周期,中周期时间约为35个季度(约9年);我国金融部门杠杆周期与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密切相关;我国金融部门的杠杆周期与金融周期并不必然表现为顺周期性。因此,我国应当更加注重金融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的配合协同,科学反映金融部门杠杆情况,维护金融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防风险工作部署,金融监管机构围绕"空杠杆"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地方国有企业有针对性地"去杠杆"有着必要性和必然性。GJK集团是地方综合金融类国企,积极探索处理好"控杠杆"与谋发展工作,工作经验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机构作为负债经营的组织,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加杠杆问题,然而,如果为了片面追逐收益而盲目加杠杆,导致杠杆过高,就会存在较大的风险。近年我国逐步出台的金融"去杠杆"监管政策,短期内强化了监管,去杠杆初见成效,但长期看,还必须发挥政策调控、金融监管、法人机构的合力,使杠杆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结构性去杠杆要求在精准识别企业杠杆率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去杠杆、稳杠杆和加杠杆,而数字金融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政府和金融机构准确识别企业杠杆率和经营状况,为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可行思路。本文根据修正MM理论和权衡理论,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2011-2018年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具有加杠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优质企业具有加杠杆效应,对普通企业具有稳杠杆效应,而对劣质企业具有去杠杆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强化数字金融监管,稳步推动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企业应提高发展质量,保持合理的杠杆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翟梓彤 《会计师》2022,(17):52-55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窗口,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下大力气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如何通过去杠杆,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服务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H集团为例,从分析企业去杠杆动机入手,进一步分析其去杠杆的时机和能力,从而研究其去杠杆途径的选择和效果。研究发现,H集团去杠杆主要动机是服务企业轻资产战略转型,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和转型具备了较强的去杠杆能力,并进一步从战略层面、投融资层面、经营管理层面和分配层面分析了去杠杆途径,结果表明,企业去杠杆的效果较为显著,企业成功实现了轻资产战略转型,债务水平和债务风险显著降低,盈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企业未来发展预期较好。  相似文献   

7.
去杠杆之争     
今年初以来政府施行的去杠杆政策对经济、金融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市场和监管广泛的讨论。笔者将持续聚焦“去杠杆之争”,系统阐述当下去杠杆政策的观点。本文认为,中国的宏观杠杆问题本质是结构问题,是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杠杆率不断攀升,潜在的债务风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杠杆"作为五大任务之一,随后一系列去杠杆措施逐步落地,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由于信用大幅收紧,非正规融资渠道受到管制,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恶化,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对去杠杆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找出出现当下困境的原因,对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企业的高杠杆、高负债限制了企业进一步融资的能力,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带来的系统风险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促使经济不断下行,进而可能引发全社会的信用危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去杠杆",引导社会资本"脱虚入实"。本文首先从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和企业重复产能建设、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追求GDP为导向的经济增长等入手,剖析企业"高杠杆"的成因;其次,从直接减债、债务重组、企业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探讨企业"去杠杆"的方式;最后,从政府加杠杆、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轮驱动、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创新融资方式以及实行差别化信贷享有权,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等方面,提出企业"去杠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杠杆率偏高的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与重视,"一行三会"等一系列监管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很多行业的经营以及金融市场产生了深邃的影响。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今后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为金融去杠杆以及金融监管。唯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房地产行业"稳中求进",强化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等,才能够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的出现。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时期下金融去杠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去杠杆要求以来,去杠杆被列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经济工作之一。然而,在诸多现实约束下,高杠杆企业去杠杆并非易事,因而可能出于以下动机进行杠杆操纵:(1)迎合政策和监管要求,形式上完成去杠杆任务;(2)粉饰企业杠杆状况,增强企业投融资能力。杠杆操纵的常用手段主要有:(1)表外负债;(2)名股实债;(3)其他会计操纵手段。杠杆操纵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有:(1)增大会计信息风险,误导股东、债权人和政府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2)增大代理成本,降低企业投融资效率。鉴于此,应当同时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监管层面采取措施,防范和限制企业杠杆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2.
陈建光 《北方金融》2018,(11):24-28
2015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快速增长后库存超市场消化能力的问题。为防止出现房地产市场下跌风险,包头市实施了棚户区改造、鼓励市场销售、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等一系列"去库存"政策措施并取得预期目标。但是通过对其他相关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去库存"加大了居民个人、地方政府的负债杠杆,房地产内市场的风险也没有消除。因此,需要尽快退出"去库存"政策,通过逐步降低个人、政府对房地产的杠杆来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一直普遍存在。近年来的"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又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变得更难,这与我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存在冲突。本文结合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分析了"去杠杆"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杠杆"的重点应是负债率高企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金融机制的扭曲造成了资源错配,低效的僵尸企业挤占了优质中小企业的生存资源,导致中小企业杠杆应用程度低,因而中小企业不存在"去杠杆"的基础。伴随着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去杠杆"的大环境对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将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与中国经济在2008年企业大规模举债、2012年大规模非标融资、2016年刺激房地产的三次加杠杆有着密切的联系。2018年开始的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逐步稳妥地去杠杆,已成为监管当局和各家金融机构的共识。金融去杠杆的实现与中小银行公司的业务转型密不可分。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现状,然后从分析金融杠杆本质及已形成的事实入手,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去杠杆的实现路径,随后对实现金融去杠杆对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稳定负债、回归服务实体本源、提升资产定价能力、量化风险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小银行通过公司业务转型实现金融去杠杆和自身业务的长远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俞立群  王文涛  贾柯 《时代金融》2012,(15):256-257
非对称性是股市波动的主要特征,而杠杆效应是非对称性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开放经济下中国股市波动的杠杆效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国内学者对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杠杆效应尚无定论。文章试图运用T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对中国"入世"十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基于此实证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俞立群  王文涛  贾柯 《云南金融》2012,(5X):256-257
非对称性是股市波动的主要特征,而杠杆效应是非对称性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开放经济下中国股市波动的杠杆效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国内学者对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杠杆效应尚无定论。文章试图运用T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对中国"入世"十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基于此实证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扭曲的资金市场环境下,不论是总量性金融政策,还是结构性金融政策,都不能根本改变现有的金融资源错配现象。我国当前的静态风险储备较为充足,仍足以应对金融体系的损失,但在弥补损失之前,有必要通过市场调整,建立合适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我国金融市场已面临自我调整的压力,留给我国主动调整的时间已不多了。在资源已较充分使用的经济环境中,实体经济的"去杠杆",是建立市场合理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经济转型所必需的。我国需要四类政策来平稳"去杠杆"过程。一是纠正市场上对政府和央行无限救助的预期,实施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扩张。二是需要为实体经济"去杠杆"过程的兼并重组、失业救助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三是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新的投资创造条件。四是要有切断金融调整以及应对经济"去杠杆"过程负面冲击的方案,包括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和金融风险化解的预案。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中国去杠杆政策实施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同时期发生,是巧合或是必然?造成劳动者福利损失了吗?本文将2016年去杠杆政策作为一次自然试验,基于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去杠杆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表明,去杠杆产生的融资约束和偿债压力并没有带来企业降薪或裁员行为,相反,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更多表现在企业经营成本与财务成本降低、投资效率提高等方面,没有出现“利润侵蚀工资”的现象。该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坏杠杆企业和过度投资企业中更加明显,一定程度抑制了资本过度投入和无序扩张的问题。本文研究为2016年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再次下降的现象提供了微观解释,为明确我国去杠杆政策的积极意义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去杠杆"作为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已经逐渐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高效"去杠杆",关系到政府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债务率高企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配合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债务优化去杠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面对我国总债务规模相对庞大,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畸高的现状,中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主要任务之一,并积极地深入开展工作,已经初现成效。但是去杠杆之路仍旧艰辛曲折。本文基于对我国经济高杠杆率的风险分析,然后提出关于供给侧背景下去杠杆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