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是:主动而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变革;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开发和推广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2.
王红丽 《理论观察》2013,(6):152-153
在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了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从制度层次规范了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齐齐哈尔林业学校而言,如何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政治学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是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的政治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国士 《发展》2008,(4):96-9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给我国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个新的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学科知识,更应具备相当广泛的教育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专业精神。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在教育实践中保持积极的探究和改革的态度,对教育环境中的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才能很好地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民族语言课开发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新生鄂伦春民族学校鄂伦春语言课开发中学生人数少、语言环境差等因素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开展课程建设和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传承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红  于丽 《新西部(上)》2009,(12):238-238,233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容易走向兴趣主义、开发组织与制度存在缺陷、评价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是开展英语校本师资培训,加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鼎力扶持,切实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政策、专业资源上的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分析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分析了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与措施: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挖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制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分析了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与措施: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挖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制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秀娟 《发展》2015,(4):127
按照高水平完成国家课程,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指导原则,陇西县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教育视野,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成效显著. 一、强化管理,确保三级课程建设规范有序实施 按照“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地方课程求精求细、校本课程突出特色”的原则,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组织实施、教材管理、课时安排等方面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陇西县采取“三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工作,即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究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讨论探究相结合,有效克服教师对学校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思想认识,扫清课程开发中的一些盲区,同时将开展课程建设情况列入重要督评内容,作为学校考核的一项必保指标,对课程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保证学校三级课程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9.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概念、内容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一直是课程实施研究的盲区,目前国内对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研究还相当少,人们更多地是把目光放在教师身上.文章从相互调适的课程实施观出发,着重探讨了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概念、内容以及影响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因素等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校本课程"的概念通常我们将其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社会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赵侠  王鹏 《中国西部》2014,(41):89-91
<正>校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重要平台。当下,很多区域的学校都在大刀阔斧地设计和开发匠心独运的校本课程,以此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经典的文化资源、精美的图案配画……可谓"高贵典雅"、大气十足。不过,许多学校和教师精心设计和开发的校本课程并未受到学生的热捧,课程开发者们的良苦用心并未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甚至许多学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钦州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研究,从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和价值等方面,来阐述钦州学院校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拟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开发适合新升格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校本课程,为钦州学院公共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促进以学生发展作为灵魂和宗旨,在校本课程编制中以学生生活为本,在课程实施中让学生唱主角,在校本课程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4.
尉变玲 《发展》2011,(12):179-179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个性化体现。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它是在多年来实施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Scratch是一款面向少年,能寓教于乐的简易编程工具。本文通过对Scratch的校本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抓普及,社团活动抓提高"的两种开设方式实践,研究出"模仿与创作"两种教学模式,并提炼出模仿四环节:激趣导入——范例研习——模仿设计——分享交流和创作四步骤:趣味引入——欣赏体验——交流讨论——主体创作——多元评价,形成了学生、教师和课程三结合的多元评价策略,促进了校本资源库建设,推进了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渭南历史文化”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本地区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开设的。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两种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而构建学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学生的视野从教科书延伸到乡土、民间,延伸到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促进教师在课改中大胆探索,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7.
"渭南历史文化"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本地区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开设的.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两种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而构建学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学生的视野从教科书延伸到乡土、民间,延伸到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促进教师在课改中大胆探索,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8.
胡显强  郑怡 《中国西部》2014,(29):85-88
<正>校本研究在英、美等国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兴起的。我国校本研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兴起的学校教育研究的一种范式。它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主要由学校一线教师参与,并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与学校建设活动。校本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的研究,如教育测量、教育评价、调查问卷等;定性的研究,如教育叙事、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余少萤 《魅力中国》2013,(14):190-191
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开设潮州音乐校本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开发潮州音乐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选择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潮州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20.
王益 《重庆与世界》2017,(33):60-61
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完中,生源质量的不济,升学率提升乏力是一直困扰我校发展的难题。随着国家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明朗与实施,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延伸的地位愈发凸显。同时,兼具了学科专业特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功能的校本课程,在学校特色化建设和发展中也显得更加重要。我校从三年前开始着力打造艺体见长的特色学校,学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作为学校特色打造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既有收获也有困惑。根据我校经验,校本课程开设与建设一般分为:开课筹备、实施与管理、评价与考核三大板块。三大板块也是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具体操作实施中更要细心谨慎,一招不慎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下面我把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其他同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