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夏布业逐渐衰落,一个重要原因是朝鲜夏布市场的逐步丧失。这一时期夏布输朝危机与夏布业衰落相表里。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日本逐步加大征收夏布进口关税,实行人造丝等对夏布的进口替代,夏布的低廉成本与价格优势丧失殆尽,中国夏布几乎在十余年间就被逐出朝鲜市场,导致抗战前中国夏布业陷入绝境。当然,中国政府应对不力,夏布业者在生产与销售中的偷工减料、掺杂作假等非正当手段也加剧了夏布业的衰落。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的夏布业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河北保定清苑县一个生产队的实物账及其他调查资料,以个案的方式,针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劳动报酬实物化问题,揭示其抑制农户消费行为的合理化,以及助长农户超计划分粮的策略性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货币对抗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层面。20世纪60年代的法美货币对抗起源于戴高乐主义与美国全球霸权的相互碰撞。法国试图利用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宏观脆弱性,通过外交压力甚至货币攻击削弱美元和美国霸权。美国则极力拉拢德国、分化欧洲,努力增加国际金融机构资源,并在创立新储备资产方面取得进展。尽管1968年"黄金总库"的枯竭使法国处于有利地位,但"五月风暴"将法国拖入国内经济、政治混乱,反美货币外交被迫"突然死亡"。法国的溃败没有改变美国彻底变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决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在随后几年被有序废黜,美元地位和美国的政策自主性得到空前加强。法美货币对抗的历史表明,如果关键货币国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和不对称货币权力,体系内国家颠覆、削弱货币霸权的努力往往难以成功但在自身具有较强军事、经济实力和一定国际安全、货币架构下,有必要也能够通过可控的货币金融对抗维护储备资产安全、拓展货币权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不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也不同,在各异的动力机制驱动下的城镇化道路也不相同。中低收入阶段实行的投资主导的城镇化要转为消费主导下的城镇化,关键是要把生产性投资转变为消费性投资。通过考察日本跨越"中高收入陷阱"过程中财政投融资的投向变化对城镇化的推动,提出中国在三种经济转型的叠加期,必须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战略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进城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矫正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房屋建设,尽快缓解进城农民工基本住房保障不足问题;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投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品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别全志》及《领事报告资料》是两份较为翔实地记述清末民初中国砂糖业实地情况的日本调查资料,它们不仅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砂糖业的发展状况,而且也从日本经济拓殖的角度审视了中国砂糖业的艰难转型。从这两份史料来看,这一时期中国砂糖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从甘蔗种植区到砂糖经济区;各蔗糖经济区的手工制糖技术水平大体一致,且达到一定的高度;手工工场性质的制糖组织普通存在,在手工制糖业中形成了以雇佣关系为主的生产关系;外糖的输入结构发生变化,并具有压倒性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早期工业化阶段,外资的作用较为复杂。一方面它引入先进的产业并带来工业化必不可少的资本,另一方面又因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对民族企业形成压制和排挤。过去的研究比较看重它与本国经济利益冲突的一面,本文通过对近代中英开滦煤矿的考察,认为虽然开滦落于外资之手,但从较长时期看,它的作用与影响并不局限于民族权益之得失,而是外溢到经济、政治、社会各个层面,引发了其它后果,而这些后果对于中国整体现代化事业不无推进作用。由此对外资效应的考察需要突破视野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初期,福建邮电局沿用并更严格执行国民政府1948年侨批业管理办法,其后根据国际形势逐步调整,最终给予批信局各种优惠和扶持,甚至不惜损及邮电局自身利益,以鼓励吸引侨汇。虽然新旧政权阶级性完全不同,但新中国侨汇业政策具有明显继承性和内在一致性,这主要因行业特殊性所致,而与政权阶级性无关;新中国侨汇业政策也有新的特点,政策完全从整体利益出发,较少受部门利益影响,也较少受外来力量直接干预,这反映了新中国国家能力增强和封闭条件下经济政策的独立性较强。因此,新旧政府经济政策的差异性要重视,也不能忽视其继承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世纪20年代末及30年代前半叶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的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该时期上海工厂工人的工资率、工人的实际收入,工人家庭的生活程度及生活费指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文章认为,近代上海工人的工资体系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两大显著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半叶的上海工人及其家庭,尽管其工资水平及生活程度是低水准的,但生活状况总体上还是基本稳定的;工人工资水平与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阶段和程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熟练、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上海工业以及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而维持这一条件的基础因素之一则是工人以及工人家庭基本生活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村私人借贷活动的发生程度与当地经济的增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农村私人借贷较为活跃的地区,也是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户经济发展不只意味着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同时还意味着私人借贷活动发生的面积扩大,农村私人借贷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导向切入,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对其FDI的出口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水平和垂直出口溢出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其中,水平出口溢出方面,出口导向型行业FDI的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远大于市场寻求型行业中FDI的出口溢出;垂直出口溢出方面,制造业的后向溢出效应十分显著,而前向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近代化无疑是从贸易和融资两个领域首先推进的。长期以来,学界对近代中国的国内贸易研究文献较多,而从金融学逻辑框架内研究中国近代金融问题的文献则不多见。近代中国国内外贸易的繁盛既依赖于货币金融的流通,其本身也促进了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清代粮食问题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所使用的粮价数据是经过农历天数加权平均处理后的公历形式。从理论上讲,这种公历化处理方式存在破坏数据原貌特征的可能,进而会影响相关数理分析。本文选用《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中的直隶小麦价格农历形式数据,对清代中后期直隶小麦价格进行个案分析:一方面,对农历数据和公历化处理数据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借鉴薛华(C.H.Shiue)和凯勒(W.Keller)使用的协整分析法,对小麦市场整合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使用农历天数加权平均处理后的公历化数据与原始农历数据的数理分析结果差异较大,公历化数据处理方式会造成计量结论的非系统性偏误。  相似文献   

13.
民间商业账簿对经济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巨大,深入对账簿的研究可扩大对经济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本文以北京档案馆馆藏旅京冀州商帮所营之万和成五金商铺及其联号账簿为中心,主要在账簿作用与真实性,账簿分类、记账方法与账务处理,账簿史料价值(股份合伙与人力股制度、京津联号经营管理模式、职工生活与消费水平)等方面展开,以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账簿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