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煤电止亏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交易体系,让电煤真正回归市场本位。这亟需推进配套改革,特别是电价改革。电价最终必须实现主要由市场方式确定,而电力市场体系的建立又决定着电价改革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推动政府主管部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让煤炭、煤电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2.
电价改革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性进展标杆电价是我国电价改革的革命性进步煤电价格联动是一项过渡性办法,还应进一步完善改进输配电价的原则是"成本加收益",但也可以用比例控制我国电力市场应选择双边交易与集中竞价结合的模式电价改革的方向是——电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相似文献   

3.
声音     
煤炭企业涉足电力的最大的阻力,来源于发改委对于火电厂的布局考虑,上规模的火电项目必须经过发改委审批,如果发改委不批就无法完成。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指出,煤电一体化只是解决供煤通道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关键还是要理顺煤炭价格,让电价也走向完全的市场化,把销售电价放开,做好输配电价改革,做好煤电联动。  相似文献   

4.
西北电力市场:现状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标志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正>本轮电改方案是比较务实的,综合考虑了改革需求和可操作性原则。相比于2002年的5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更具现实意义。需要强调的是,有序推进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和先决条件。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发、售电价格,形成完整的电价传导机制,让电价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将从根本上理顺煤电关系,解决煤电矛盾。此外,独立的输配电价也将明确电网企业的投资收益,保障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电力改革作者:本刊评论员沙亦强要点:当前,发电企业还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调控的有力工具。造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化改革的不到位。最终解决煤电价格和企业角色的矛盾,只有加快深化市场化改革,使电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使电力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发电企业面临的问题和主要任务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化,而电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和谐发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当前,构建和谐发电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煤电油运矛盾突出,经营的市场制约因素增多,发电企业煤电自主性比较差;二是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三是电价政策不够落实,没有形成长效的电价机制,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四是资产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火电比重偏大而小机组较多,可再生能源比重小,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优良资产不多,财务成本负担沉重;五是生产运行、坚持统一调度和调…  相似文献   

8.
<正>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又是电价改革。从2002年国家出台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开始,我国以电力市场改革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实施20余年;2015年9号文启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能源革命战略的指引下,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的进程。可以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仍面临许多重要问题,其中,电价形成机制与电价政策选择等问题无疑是诸多改革问题的聚焦点。近期笔者拜读了长沙理工大学叶泽教授等所著《我国电价体系建设与电力工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一书,深感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对电价体系建设问题的理解,相应地,电价改革也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而该书恰为推进电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概括起来,大致从五个方面分析和提出了通过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价体系建设并实现电力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论观点与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电网企业要充分认识行业本身的发展特点、盈利模式、环境形势,将电价改革与财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给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里程碑式影响。一方面,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交易电价在基准价上下20%的范围浮动,理顺了煤电价格传导机制;另一方面,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推动发电侧和用户侧建立“能涨能降”的市场化机制。新一轮电价改革加强了市场对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使电力产品逐渐回归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0.
自电力改革“中发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尤其是在核定独立输配电价、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和电力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国家和地方共同推进,电力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主体数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供需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在近期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明年1月1日起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尚未实现市场化交易的燃煤发电电量,将在明年实行"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占据我国全部发电量65%的燃煤发电将告别实施了15年之久的煤电联动机制,全部投身于市场之中。自2015年中发9号文出台,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燃煤发电市场化交易电量已占约50%,电价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2.
魏治俊 《中国电业》2011,(12):30-31
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在电力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电力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火电企业“计划电”和“市场煤”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受煤价上涨、成本增加,电价过低、煤电联动滞后等因素制约,火电企业呈现普遍亏损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煤价、电价之间的传导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实例对煤价、电价之间的价格传导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发电环节对成本的消纳能力有限,煤炭价格的波动对电力价格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必须适时疏导。煤电联动机制作为一种过渡机制,当煤价上涨时,销售侧的电价并不能适时体现发电成本的上涨并随之调整价格,下一步应深化电价改革,形成煤、电价格联动的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电力改革下一步要围绕两项主要任务展开,一是构建有序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其中电价改革是核心;二是构建符合市场要求和现实条件的新型电力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正>为深化电价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7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提出优化分时电价机制,拉大峰谷价差,充分发挥分时价格信号,对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计划与市场并行的"双轨制"电价体系下,分时交叉补贴缺口逐年增加,该如何理顺电价形成机制?保障煤电、储能以及配售电等产业的生存发展,路又在何方?  相似文献   

16.
●电力发展的结构、电力工业的投融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价改革、环保与资源节约、电力节能、煤电运综合平衡、农村电力改革与发展,是制定电力“十一五”规划需要认真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电力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特别是作为电力基本法的《电力法》,几经修改却呼之不出,已经成为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突出障碍。改革的滞后造成市场难以形成,监管难以到位,调控难以奏效,由此产生电站无序建设、电源结构恶化、电网建设滞后、节能降耗不力、煤电矛盾加剧、环境压力增大、电力资产流失等重大问题,并存在着电力供求波动、电价上涨、电力系统事故隐患等风险。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电力改革都是立法先行,而我国的电力立法却迟迟落后于实践,不能不说是改革中很多问题与矛盾产生的重要根源。电力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旧的垂直一…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后三年我国煤电行业经营形势异常严峻,进入“十二五”时期后,煤电行业利润得至』恢复性增长,经营发展迎来黄金期。“十三五”时期,随着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经营犹如坐“过山车”,进入下行通道,煤电行业再次遭遇严峻困难和挑战。2016年煤电行业利润几近腰斩,煤电上网标杆电价下调是导致利润大幅下滑的最主要因素,预计2017年煤电行业利润继续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9.
黄河 《中国电业》2009,(3):12-13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经过多方论证,政府为推进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定下了基调,电价改革位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之首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0.
朱成章 《中国电业》2010,(12):86-86
中国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全年煤电发电量要占全国发电量的80%左右,所以煤价对电价有绝对的影响。中国的电力与煤炭相当于一根线上的两只“蚂蚱”,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煤与计划电相安无事。然而,随着“市场煤、计划电”的实行,在煤价放开的同时管制电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