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依据2006-2015年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利用多样本单阶段最小二乘法、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以及交叉项面板回归模型,通过分析旅游城市化系数空间分布演化,探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旅游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规律,揭示其分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皖南示范区旅游城市化系数均为正,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现象尚不明显,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黄山、安庆的旅游城市化系数水平要高于其周边城市,而芜湖的旅游城市化系数水平明显低于其周边城市,其他相邻地区旅游城市化的相关性均为不显著。纳入交叉项驱动因素后,政府扶持力和旅游推动力对旅游城市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吸引力和产业支撑力促进作用较弱。应突出市场化发展,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和旅游全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玉桥 《南方经济》2013,(10):64-76
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本文首先采用SBM非期望产出模型测度了我国29个省(市)2000—2009年环境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省域间环境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自相关性已不容忽视。通过进一步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与其所处位置及周边环境密切相关,并且受到邻近省份结构性差异误差冲击,这体现为各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FDI、对外开放度和治理投资额等空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度均显著提升了各省份环境技术效率,而产业结构、环境治理投资额与环境技术效率负相关,环境治理投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运用超效率DEA视窗测度2009-2014年中国自贸试验区7大港口的效率,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港口效率差异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自贸试验区港口效率存在上升趋势,但目前大多超效率DEA是无效的,且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深圳港和天津港效率最高,而珠海港和福州港效率最低;技术进步始终是港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因素,综合技术效率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较大。因此,可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实现港腹互动,并注重同一自贸试验区港口差异化发展和协同合作,协同提高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与全国的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城市化经历了特殊的N型发展轨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改革前国家战略规划的抑制和改革后苏南模式的兴衰。在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下,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经历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心和以地级城市为中心两个不同阶段。在人口城市化方面.90年代中期伊始的城市化机制无益于解决一大批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在空间城市化方面.目前的城市化机制造成了“假性城市化”和“南城北乡”空间格局。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于它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智慧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较弱问题,围绕如何通过并购整合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本文将战略地图方法应用于该研究,构建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并在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本文提出该模式实施应结合平衡计分卡,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政策的基本导向应是以持续创新成长战略为主导,兼顾生产率提升战略;应将持续创新成长战略指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引导建立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并购整合模式,以此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借助窗口分析法,运用DEAP 2.1软件测算出中国各省域环境—能源效率。运用Arc GIS 9.3空间统计软件,采用ESDA与标准差椭圆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省域环境—能源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环境—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自2001年以来,中国环境—能源效率热点、次热点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冷点、次冷点区域则不断缩小。2000—2012年,中国省域环境—能源效率的标准差椭圆呈现东北—西南方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逐渐向东—西方向移动,总体上以河南省和湖北省的交界处为中心,范围包括了我国经济和技术相对发达的省域,环境—能源效率重心呈现东北—西北—西南方向的变动趋势。中国省域环境—能源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特征启示政府在"新常态"背景下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需要注重空间关联作用,并根据环境—能源效率空间差异演化特征制定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两种观察国际体系的视角,一种是威斯特伐利亚视角,认为全球化并未使体系发生面向新体系的本质变革,变化是形式上的,主要是体系构成单位内部发生的变化,而且仅仅是权力分配结构同质性程度上的问题而已;另一种是超越威斯特伐利亚视角,认为国际体系中的历史性变迁导致其转型,即在全球化作用下,世界已经开始从基于军力和单边行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逐渐转向多边合作共治和自主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全球社会的早期状态。这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悖论:美国超强霸权的指向与全球化所代表的历史大趋势。前一种趋势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两重性,遏制与围堵的一面压缩了中国的战略空间,建设性合作的一面孕育着中国更大的战略空间;后一种趋势则给中国带来生机无限的全球战略空间,中国应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采用经济外交、多边主义和睦邻政策三位一体的新外交,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不断开拓全球化蕴涵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9.
孙斌  徐渭 《科技和产业》2021,21(1):61-6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正确认识黄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采取恰当的发展路径和保护措施,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环境发展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耦合度、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九个城市的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从而对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发展速度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但创新与城市化并未实现同步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程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二,从发展水平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创新与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区域内两者耦合程度高,但协调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从地理空间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以"深圳—广州"为增长极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的分布格局,依托深圳(核心)、广州两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带动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最后就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与城市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首先使用2004-2013年中国省域PM2.5数据,检验雾霾空间效应的存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财政分权影响雾霾治理的理论框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雾霾治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雾霾污染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高-高、低-低相邻的空间特征;财政分权通过制度化的激励,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的治霾偏好,并且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地方政府雾霾治理的动力由强转弱,表现出财政分权与雾霾污染浓度间的U型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财政分权对雾霾治理的影响不同,表现出地区间的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中国雾霾治理的相关对策建议,即优化并适度提高财政分权度,将环境指标全面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产业空间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第三产业区住的形成与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性内容;城市化是产业空间集聚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其起促进作用。通过对区位商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可以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这一典型案例,提出了在新一轮产业集聚中将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合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09—201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和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虽有增加,但一直处在失调阶段。东中西部3个地区耦合协调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东部水平最高,但提升幅度小;西部整体水平低,但增速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中国58个主要直辖市、省会城市、其他大中城市的交易效率,证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交易效率的影响不可小视;它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化发展,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粮食安全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通过模型评价分析表明,1980年到1997年,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不存在较大矛盾,二者处于独立发展时期。但1997年以来,二者已存在相互胁迫关系,虽然目前仍然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从协调耦合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进入粮食安全危机潜伏阶段。因此,从当前开始,必须重视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建立粮食安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产业空间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第三产业区位的形成与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性内容;城市化是产业空间集聚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其起促进作用.通过对区位商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可以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这一典型案例,提出了在新一轮产业集聚中将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拥军  杨庆媛  陈琳琳  洪辉 《改革与战略》2011,27(8):114-116,167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估是当前进行国土规划的必要环节,它旨在探明省域国土开发程度的空间差异,对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重庆市的研究为例,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GIS的空间聚类方法,对包括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等领域的共计30个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当前国土开发利用效率以主城区最高,十四区县次之,渝东北和渝东南为低效率区域,巫溪、酉阳一带为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19.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但仍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本文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方法,对1991年—2011年新疆15个地州的城市化效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化效率总体上未达到理想状态,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的地区数量不断增加、技术变动的无效率和规模过小。从整体来看,新疆各地州城市化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要素的非集约度都较高,新疆整体的城市化仍旧依靠扩张投入要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的非匀质发展,造成各领域的空间极化现象,这引起了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索空间极化的发展以及极化的本质与归因,文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空间极化现象。通过对CSSCI来源期刊中关于定量研究空间极化文献的搜集、整理,进行三级编码处理、分析,对空间极化的原因、极化结果及相关政策建议进行深度归纳,为各地区应对空间极化现象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