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支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长三角地区长期发展能力的基本因素。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分析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通过强化长三角区域间政府合作和政策协调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英  王国华 《当代经济》2006,(10):29-30
产业集群是支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也是影响长三角地区长期发展能力的基本因素.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分析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通过强化长三角区域间政府合作和政策协调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但是产业集群是否能够凭借地方政府的力量主导成功呢?文章以基于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为目标,详细分析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问题,通过规范分析得出地方政府促进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理论模式,认为基于地方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是可以成功培育、并促进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但是产业集群产生、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地方政府合理评估公共政策,把政府的损失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高岩 《时代经贸》2008,6(8):122-123
目前各地政府都对产业集群战略给予了极大热情和高度重视,但究竟应如何科学确立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正确界定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避免政府行为的失范,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都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现实而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方式。而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但与政府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正如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所言,政府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动机。那么,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应发挥哪些职能和作用?本文拟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进行深入地探讨。一、宣传引导,更新观念1·提高对产业集群战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GERT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随机网络理论,构建了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GERT网络模型,提出了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夭折”概率与“成熟”概率两个概念,并以高科技产业集群为例求解。在此基础上,研究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不同阶段给予支持时,各种方案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效果。产业集群“成熟”概率的变化,说明了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给予支持是最优的选择,进而说明了政府对产业集群支持的必要性以及支持方案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进英  赵经华 《经济师》2007,20(5):35-36
经验表明,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政府的干预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文章在详尽分析产业集群局限性的基础上,为政府找到了在推动产业集群过程中的定位,认为政府应在培育产业集群所需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岩 《时代经贸》2008,6(5):122-123
目前各地政府都对产业集群战略给予了极大热情和高度重视,但究竞应如何科学确立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正确界定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避免政府行为的失范,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都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现实而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的优势使得各地方政府把产业集群的建设作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表明,政府行为对各地产业集群的创建和培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成功政府经验,为我国政府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繁荣地区经济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油田化学产业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急需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产业集群发展具有资源、成本、创新和市场优势,油田化学产业具备集群发展的成熟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应通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在集群路径上,现阶段适宜采用一种由政府引导,以技术服务中心为核心,研发、生产、应用一体化发展的集群模式,并对政府在油田化学产业集群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在总结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都把政策重点转向了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营造地方产业集群成了促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但如何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和政策制定者要慎重看待自己的行为,本文就此分析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问题。一、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类型分析在产业集群理论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基于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不同,提出了许多观点,我们总结这些观点可以把政策类型划分为三类。1.产业…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在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首先应明确自身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功能,然后要在产业集群规划中扮演适宜的角色,并且根据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王泽强 《技术经济》2007,26(1):18-21
产业集群是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空间组织形式,而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则也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所采取的角色扮演及其角色的正确定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提出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在同一区域中互为发展和约束条件且两者耦合作用明显。通过构建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耦合模型,判断区域内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耦合程度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耦合度会对产业集群发展产生门槛效应,提升耦合度是产业集群获得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时,需要注重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在同一区域中互为发展和约束条件且两者耦合作用明显。通过构建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耦合模型,判断区域内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耦合程度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耦合度会对产业集群发展产生门槛效应,提升耦合度是产业集群获得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时,需要注重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薛婷  郭文玲 《时代经贸》2011,(2):174-174
目前北京存在着以中关村核心区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以开发区为载体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以金融街金融产业和CBD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并且这三类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市场的生成性要大于政府的建构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就无所作为,政府的相关政策会对产业聚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价值链视角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渤 《时代经贸》2008,6(10):55-56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思考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产业集群政策,将为我国各级政府在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战略提供参考价值,本文笔者即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价值链背景下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制约因素和可为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新 《生产力研究》2006,18(10):181-183
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成效显著。产业集群的规划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对象,我国产业集群的实践中存在明显的政府主导倾向和诸多误区。因为市场失灵,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可为空间,但受到财政的有限性、集群的生态性和市场经济决策的复杂性等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区域特色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各地方政府的重视,也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要实现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制定、实施和规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尤为重要.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乳品产业集群政策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该市乳品产业集群现有的政策和政策缺失情况,研究政府如何通过产业集群政策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