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对不良信贷资产实行剥离和债转股,使商业银行轻装上阵,逐步走向良性经营的轨道,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步伐,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界定资产证券化概念入手,深入分析要成功实施资产证券化必须满足的4个核心条件,作者从政策、法律、市场等多维度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能否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有效地处理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并从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出发,结合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现实情况,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进行反思,认为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必要运用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3.
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后,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关系、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以及资产公司参与债转企业的管理等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几个问题。如何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和运作,保证国有资产增值,降低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减轻了银行包袱,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客观上给银行收贷收息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这项举措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减轻企业负担。不过,资产剥离不能杜绝银行风险和企业风险,银行与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防止新的不良资产形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资产的过程中,已经将债转股作为一种主要的资产处置方式,对此,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并展示了讨论,讨论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债转股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地位、债转股机制能否顺利运转、如何界定不良资产剥离的范围、数量和时间、如何选择开放型和封闭型债转股、股权价格的确定、股权回购等问题上,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6.
王宝庆 《新智慧》2000,(16):26-27
不良资产是指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无法实现其账面价值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主要存在于应收账款、存资和各种投资之中。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增大,企业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沉重包袱和桎梏。对不良资产的管理,不仅要注重事后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事前、事中管理,把不良资产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还需对不良资产进行全程测试和管理。现就当前企业存在的主要不良资产界定与化解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良资产在处置和盘活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和资产管理公司四方遇到了难以绕开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从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主要症结在于盘子定得不妥,不良资产在剥离时没有可行的定价机制,债转股的考核标准不统一,且相关各方的权力和责任难以确定。认识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寻求四方合作实现不良资产有效处置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业将逐渐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业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要立足于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制度现实,在加强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创新,特别是要加强银证和银保业务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与企业的债务问题,目前已构成困扰我国经济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简要总结了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的监管体系、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和实现资产证券化等对策与措施,以应对加入WTO之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更为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一些诸如处置损失的承担、处置手段的创新、银行产权改革的路径、资产公司的运行机制、法律地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继续发挥财政的基础作用;国有商业银行采取相应措施处置不良资产;改变剥离方式;继续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相关会计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证券市场上,大量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实现了业务的转型,剥离了不良资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本文试图从会计的角度,认识资产置换的经济实质,以及所应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对完善资产置换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后,仍然面临非常艰巨的资产管理任务。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资产的科学管理,才能防治和化解金融风险,真正实现商业银行的急健经营。  相似文献   

13.
从国有资产整体看,不良资产的处置治标不治本。要解决国有优良资产的管理低效问题,应当通过有优质资产管理公司和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业银行人不良贷款,经剥离后尚有20%以上没有处置,为提高农行人经营效益和竞争能力,应从人才、措施、机制等方面加以努力,清收不良资产,盘后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目的,是处置国有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以化解我国银行业可能面临的危机。作为新型的金融企业,其运作既应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又要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但是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优化金融资产质量、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面临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内部制度性约束与外部市场约束,因而我们对体制性风险的态度也应是防范与化解其产生与积累。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政府采取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5年以前发放的、截止1998年形成的不良贷款通过剥离,交由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重大决策,是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截止2000年6月末,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基本结束.笔者近期选择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省分行,对其剥离工作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一举措值得肯定的同时,还有数额不少的不良资产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产剥离与企业业务重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资产剥离、核心能力培育与企业绩效改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首先,中国企业资产剥离有其内在机制,即当企业整体经营绩效出现问题时才会选择此战略,并且这些企业的业务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其次,中国企业资产剥离有其选择机制,即进行资产剥离的企业,通过实施归核化剥离,精简业务,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绩效;最后,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与资产剥离战略的实施存在替代效应,即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弱,资产剥离对企业绩效改善越显著,这时的资产剥离需要凸显主业,反之,企业也可以考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的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制度创新、结构创新、管理创新及功能创新等等.而这一切最终都会通过业务创新来达到目的.全面实行网络化,实现业务手段创新;突出发展中间业务,使之与资产、负责业务"三足鼎立";积极扩展银行服务领域,加大对非国有企业和城乡居民的服务力度;加强与其他金融业的合作,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和防范金融风险 ,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文章就中行广西、贵州两省剥离资产的管理处置工作进行分析 ,对不良资产状况进行了评价 ,提出处置不良资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并称商业银行三大主要业务,其种类十分繁多,特别是近年来,中间业务发展很快,新的业务项目不断出现,成为商业银行扩大收入、分散风险主要方向。目前中间业务发展潜力很大,积极研究拓展建行中间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