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或伦理观念在权力政治理论体系中有其自身的思想逻辑。摩根索并不否认道德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只是为了突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实质而没有对其过分强调罢了;道德是对国际政治中权力和利益的限制,但在实践中只能通过政治家的审慎与治国艺术来实现道德与权力、利益的妥协及结合。道德不仅是判定政治行为的重要标准,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权力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道德或伦理观念在权力政治理论体系中有其自身的思想逻辑。摩根索并不否认道德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只是为了突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实质而没有对其过分强调罢了;道德是对国际政治中权力和利益的限制,但在实践中只能通过政治家的审慎与治国艺术来实现道德与权力、利益的妥协及结合。道德不仅是判定政治行为的重要标准,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权力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缘起阶段是国际规范生命周期中的第一阶段,是考察国际规范性质及其扩散进程中道德与权力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实际上,既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们在社会交往行为中可表现为利他性的道德属性和利己性的权力属性。国家之间互动形成的国际规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同时包含道德与权力双重属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双重属性的互动生动地体现在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阶段。科学家群体对于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起到了重要作用,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逐渐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危害,但要有效治理这二问题还必须借助民族国家的权力优势。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的国内辩论开始,气候变化问题进入了政治家的视野,并在政治力量推动下进入到具有实质意义的法律文件谈判阶段,但这也使正在缘起的国际气候合作规范受到权力因素的强烈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代表的道德属性与政治家代表的权力属性之间展开了复杂互动,但最终政治家接过了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进程,并将其推向扩散阶段。  相似文献   

4.
政治权力与公共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与出发点。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许多书刊文献中把政治权力与公共权力等同起来,认为政治权力就是公共权力,这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政治权力不同于公共权力,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 宪法,人们称之为"母法"、"法上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因为它调整的是国家根本的社会关系,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宪政,通常理解为"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它不仅仅代表一种制度,同时表示了一种文明的政治状态。在这种政治状态的运作过程中,关键是"合理确定权利与权力的界限并有效制约权力以实现权利"。"权力"一般指"国家权力",即"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力",是维护统治秩序与社会公共秩序的强大武器。"权利"一般指"公民权利"或"人民权利"、"人权"。"权力"与"权  相似文献   

6.
李拉 《产权导刊》2011,(4):24-25
在中国特有的行政审批制度之下,如何监管审批者所拥有的权力,并确保他们所掌握的权力能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求得平衡,是考验执政者的最大政治命题。在找到合理的监管与制约机制之前,"审批者"的"落马",刘志军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相似文献   

7.
从科层制理论与渠道权力理论视角,提出"政治权力结构-权力运行规则"的融合性分析框架,对湘江新区与属地行政区的融合发展机理开展定性分析.研究发现,湘江新区与行政区之间的融合发展得益于两区"合二为一"的领导权力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平衡两者在功能、发展目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方面的差异,借助高层级的行政关系使两者开展合作,进而促使"两区"之间形成高级的协调机制,而国家和省政府对湘江新区高级别的赋权支持和政策扶持形成的经济激励机制,在微观上促成"两区"融合发展.研究对融合发展的现实启示在于,一是要从顶层设计层面理顺权力主体的体制机制关系,让"两区"融合发展的经济目标从根本上趋于一致,配套相应的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和政策激励;二是用"单头多线领导"取代"双线并行"的领导方式,高层级行政机构要为"两区"协调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三是善用经济政策,通过财政扶持、人才引进、教育医疗资源倾斜等配套措施联动,实现区域融合共赢.  相似文献   

8.
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问题。论及政治就不能不设计到政治权力问题;同样,谈及政治文明,也就必然涉及到政治权力文明问题。政治权力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和集中表现。政治权力文明建设对于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国莉  薄德森 《魅力中国》2011,(11):115-115
韦伯认为政治的本性在于追求和运用权力,因此决定了暴力手段在政治领域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且他认为政治家必须具备激情、责任感和判断力三中品质,并且在政治生活中遵循责任伦理,才能缓解道德信念和政治使命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种流动性较强的社会文化产品,与国际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国际社会中,权力对音乐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影响:首先,以国家和民族为代表的政治主体与音乐之间存在因果性的权力关系,这表现在音乐正统的确立、本国音乐的对外传播和对敌对音乐的禁止等诸方面,在这种权力关系中,既有强制性的"刚"的一面,又有选择性、诱导性的"柔"的一面。其次,社会权力又对音乐存在着建构性作用:音乐在跨国传播中表达和反映着社会权力结构、音乐塑造着跨国社会群体的认知及其间的权力关系、音乐体现了全球性资本的力量,也就是说,社会权力蕴涵于音乐之中,通过音乐的跨国流动而对全球社会产生影响。而音乐作为能动的主体,又可以在一定的限度之中疏远、偏离和反思权力,但这种主体性更多地体现在对因果性权力关系的反抗中,对于内蕴在自身之中的建构性权力,音乐本身是难以回避的。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与权力有着复杂的相遇模式,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更多元地理解国际关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中美非对称相互依赖与权力变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之间存在非对称相互依赖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外交、贸易、投资、经济自由化与技术等领域,不过这种非对称相互依赖正随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逐渐削弱、中国世界政治经济地位的渐趋增强而发生演变。文章通过构建声誉模型,试图阐释中美非对称相互依赖及其权力变迁的过程。文章认为这一过程可以分为美国占绝对优势、显著优势、相对明显优势、比较优势四个阶段。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文章指出两国非对称相互依赖及其权力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政治与市场的交互影响、要素比较优势的动态差异,其中市场体量尤其是中国市场体量是决定中美权力资源配置的关键要素。虽然目前在中美双边关系中美国仍处于有利位势,但是中国的权力位势正在逐步增加。文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中美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推动中美权力变迁的内在动力。文章认为,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中国经济自由化的扩大、投资权力的增强和技术实力的上升,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与经济权力;中方应抓住非对称相互依赖变迁中有利于中国变化的趋势,积极推进对美合作共赢战略,将中美关系引向对称依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美之间存在非对称相互依赖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外交、贸易、投资、经济自由化与技术等领域,不过这种非对称相互依赖正随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逐渐削弱、中国世界政治经济地位的渐趋增强而发生演变。文章通过构建声誉模型,试图阐释中美非对称相互依赖及其权力变迁的过程。文章认为这一过程可以分为美国占绝对优势、显著优势、相对明显优势、比较优势四个阶段。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文章指出两国非对称相互依赖及其权力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政治与市场的交互影响、要素比较优势的动态差异,其中市场体量尤其是中国市场体量是决定中美权力资源配置的关键要素。虽然目前在中美双边关系中美国仍处于有利位势,但是中国的权力位势正在逐步增加。文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中美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推动中美权力变迁的内在动力。文章认为,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中国经济自由化的扩大、投资权力的增强和技术实力的上升,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与经济权力;中方应抓住非对称相互依赖变迁中有利于中国变化的趋势,积极推进对美合作共赢战略,将中美关系引向对称依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软权力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软权力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是针对冷战后期国际格局和国际政治领域权力性质的变化而提出的。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软权力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4.
现实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的权力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建构主义原则上可以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实体理论相融合,建构主义试图在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它与现实主义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并非截然对立,这就为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而成的现实建构主义有两个核心假设:一是国际政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二是国际政治无法超越权力政治。因而,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探讨权力的多种形式及其在建构国际政治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建构主义原则上可以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实体理论相融合,建构主义试图在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它与现实主义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并非截然对立,这就为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而成的现实建构主义有两个核心假设:一是国际政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二是国际政治无法超越权力政治。因而,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探讨权力的多种形式及其在建构国际政治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权力是资源还是资源运用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这也是权力概念的模糊性所在。对权力的重新分类可以依据"资源"与"运用"的双重角度进行,权力可分为软性软权力、硬性软权力、软性硬权力和硬性硬权力四大类。以此为框架,作者分析了中国的权力资源、权力运用方式以及权力运用目的。通过与美国和欧盟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美国的权力战略是"全能-美国至上"型,欧盟的权力战略是"全能-后主权"型,中国的权力战略则为"吸引-防御"型。在权力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的权力战略重视吸引而少强制,重视防御而少塑造。中国的权力战略的继续改进表现在五个方面:优先发挥软性经济硬权力、重点提升软性软权力、逐步拓展软性军事硬权力、适度发展硬性硬权力和硬性软权力、继续秉持权力的对外防御功能并逐步扩大权力的对外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参考,从国际制度与权力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制度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国际制度相对于权力政治而言是居于第二位的因素,其作用的发挥受权力政治的制约;国际制度的合法性、互利性和适用性特征使其具有了一定的自我实施能力。国际制度在受制于权力政治的同时也能对权力政治发挥不可忽视的缓解和制约作用。随着国际环境相关因素朝着有利于国际制度增生和发挥作用的方向转变,国际制度的这一作用会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参考,从国际制度与权力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制度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国际制度相对于权力政治而言是居于第二位的因素,其作用的发挥受权力政治的制约;国际制度的合法性、互利性和适用性特征使其具有了一定的自我实施能力。国际制度在受制于权力政治的同时也能对权力政治发挥不可忽视的缓解和制约作用。随着国际环境相关因素朝着有利于国际制度增生和发挥作用的方向转变,国际制度的这一作用会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19.
王超 《理论观察》2015,(2):13-14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权力监督思想,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权力监督理论和思想,包括"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内监督思想、党外监督思想、严惩权力腐败等。在建设政治"新常态"、加强廉洁政治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毛泽东的权力监督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台湾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为例,探讨了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与经济自由化改革之间的理论关系。在1963年产生的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行政院"代表的地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使得偏好经济集权的"行政院"技术官僚受到了制约。这为台湾经济自由化改革的贯彻执行提供了政治保证,从而为台湾出口导向时期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本文同时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尽管海峡两岸在经济分权化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路径,但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变化与经济分权之间均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