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帐外经营,是指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未并入银行大帐统一进行核算,而是通过套改会计和统计报表,乱用会计科目、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不入帐等手段,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而进行的资金营运活动。其主要表现在:拆入资金直接用于绕规模放款;存贷款不入帐;存贷款科目核算的资金转移到过渡性或共同类科目;“应收款”或“应付款”等科目内放贷款;截留利息收入不进大帐用于放贷款等等。  相似文献   

2.
张烨 《中国经贸》2010,(10):129-129
由美国次级房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可归根于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度的高薪激励,究其实质是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背离了风险监管规则,脱离了科学发展轨道。及时反思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将是对维系各国金融衍生品健康发展有力敦促,因为金融衍生品是在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下对金融资金流通不可或缺的工具,各国既不能因噎废食,更需要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这一有效利用资金,创造财富工具。我国金融业正在逐步从分业经营到向混业经营,以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银证合作,银保合作,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它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了我们一次学习和改正错误的机会,避免重蹈覆辙,美国金融危机揭示了美国金融监管各方面的漏洞和不足,任何一个缺陷都会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这告诉我们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很不完善,监管方式有待改进,金融活力不足与风险隐患并存.我们应该建立以外部监管为基础,以内部风险控制为支撑和以风险宏观监控为保障的多元化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的暴发使我国银行业经营亏损面增加、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资产质量下降、潜在风险特别是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所以,加强对银行业务国际扩张、银行业金融创新及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建立与完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控体系,重视政府在银行系统性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防范与控制银行业风险的良策.  相似文献   

5.
金融市场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全球市场,金融的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和跨国资金流动,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跨国传递和金融危机蔓延的可能。本文论述金融全球化及其影响,引出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并提出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它已经开始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有些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了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对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和当前我国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给一些企业渡过金融危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金辉 《辽宁经济》2003,(2):39-39
企业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而资金又是企业活动的命脉,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资金充足与否,能否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资金日趋紧张,成为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困扰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冲击着金融、波及到市场,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一切不符合政府管制的行为都有可能涉及到非法的范畴.目前政府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所采取的管制方式:管理、默许、取缔.农村民间金融要把握好发展过程中的政策边界,在经营范围、价格操作上严守组织边界,切忌触犯高压线,在经营过程中控制金融风险保证资金安全,以求在夹缝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防范风险金融机构亮﹃红灯﹄1997年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险年。国际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不断显现和暴露,其危害程度,是以威胁整个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金融机构的违规经营,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资产质量低下导致破产、造成倒闭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阿尔巴尼亚金融违...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稳定与否,不仅仅涉及到金融业自身的生死存亡,而且还关系到经济、政治、社会的安全.从近几年国内外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创建金融安全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就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相关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明了创建金融安全区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保证与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1.
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一场金融研讨会上对中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提出预警. "像南方证券和德隆案,每一个案例呈现的资本缺口都在10亿到100亿人民币,"吴敬琏强调,"资金黑洞说明,发生金融危机不是幻象,而是现实危险."  相似文献   

12.
在国有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单位逐步转变为具有生产经营和投资功能的法人实体,由传统的静态化、实物化生产经营向动态化、货币化资本经营转变的过程中,在国有企业投资功能逐步发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不善形成国有企业帐外产权,以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笔者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中发现,有的国有企业在完成对外投资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并无反映,企业财务帐"长期投资"科目中无记载,形成国有企业的帐外产权。在已查实的经济案件中,这些帐外产权往往是国有企业的"小金库",有的甚至被国有企业经营者占为己有,形成社会腐败的温床。国有企业帐外产权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其手段隐蔽,数额较大,严重威胁国有经济大厦的根基,必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经过分析和归纳,帐外产权弄虚作假的途径大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上金融业购并案例不断出现,英、日、德、美等经济大国鼓励金融自由化集团化经营的政策也陆续出台,金融经营集团化正成为一种趋势.我国金融业也已初步出现了集团化经营的趋向:一是众多的金融机构正积极进行着跨业合作和跨业资金融通,从资金和业务上向集团化经营发展;二是若干大型机构通过资本运营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中国的金融集团,比如光大、中信等金融集团已初具规模.金融业的集团化经营必将给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森 《北方经济》2006,(3):67-68
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一方面是金融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过分追求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视了应有的金融安全.金融国家化发展到这个程度,不能不说是对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严峻考验,因为国际金融活动是超越一国的行政管辖权的,金融机构及其活动的监管却是单个政府的事.  相似文献   

15.
资金管理是烟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目前,从我国烟草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严密、资金管理信息尚欠真实、资金管理意识不够强、资金使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加大资金监控力度,重视投资预测和决策.  相似文献   

16.
对存款保险制度与地方金融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客户在银行的储蓄存款为标的,向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以保证金融机构在经营失败或破产倒闭,不能支付存款人存本息时,存款人可以从保险机构获得一定经济补偿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美国,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产物。从目前我国的金融现状看,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及维护存款人利益、保证地方金融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银行监管协议的几个焦点问题:巴塞尔规范的经济权限与协调范围 金融业务的国际化使金融主体的经营行为越来越紧密地与世界各国与地区的经济联系起来,金融业务的复杂性造成近十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了世界的经济安全.金融监管在各国经济安全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监管制度也必然走向国际化. 各国在金融风险进一步国际化过程中探讨从职能、功能与操作上都能够适应国际规范的金融监管模式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贯穿于企业从创立到不断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中,因此,企业加强自身的资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资金管理更应该被企业视为日常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中所产生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以期能对我国企业的资金管理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现代金融业最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巨大抗风险能力。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业并没有出现上世纪大萧条的分业经营,许多业务单一的金融机构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兼并与重组,一大批新金融航母开始出现。实际上,金融业经营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它与宏观经济、技术进步等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社会抉择的结果。本文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演进路径的梳理,重新认识到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之间选择的重要性,可以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和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提高盈利水平)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金融业经营体制、监管体制的选择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均要参考这个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力图建立稳定与效率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中国金融当局也在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通过对国有银行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分析,根据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探讨金融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