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物业税征收经验及借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欧洲国家的物业税征收制度及相关经验,主要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物业税的税种、纳税主体、税基、税率、减免等方面的规定.同时,文章还概括了一些欧洲国家在第二套房产的物业税征收做法,及欧洲国家的经验对中国物业税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欧洲环境税财政政策制的创新,结合我国的特点,指出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并对完善中国的环境税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且移民种类多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政策的宽松,进入到21世纪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出国门,引起了新一波的移民浪潮。然而国内对海外移民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北美的华侨华人研究上,对欧洲华人的研究重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区分国际移民、华人、华侨和海外华人的概念,并对欧洲华人移民史和对欧洲华人移民研究的现状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白银资本》、《大分流》中译本出版以后,引起了我国史学界广泛的注意和讨论。本文作者在阅读这些著作和参加几次讨论会后,对“欧洲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论”以及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本文认为弗兰克对“欧洲中心论”的批评是切中肯綮的。但“欧洲中心论”在西方学者中的影响是复杂的,应当具体分析。至于他把马克思的学说也指为“欧洲中心论”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本文还认为柯文的“中国中心观”与弗兰克的“中国中心论”不同,前者只是一种观察和研究中国历史的视角取向,而后者则认为:“直到19世纪之前‘中央之国’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某种中心”,这种观点如同天方夜谭。最后,本文认为弗兰克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欧债危机的成因、演进路径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本质上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框架缺陷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一次总爆发.本文就欧债危机的演进路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判断,着重讨论了危机向银行、非金融私人部门以及美国经济的传导.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直接不利影响是有限和可控的,但也无疑给中国经济的前景增添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汇率出现先贬后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股市也曾一路下行并触底反弹,二者的走势如出一辙。本文通过一系列实证分析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的结论为:欧元的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欧元汇率是中国股价的格兰杰原因,欧元汇率对中国股价有明显影响,但中国股价对欧元汇率影响不明显。最后对结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6,(40):47-48
【俄罗斯《RBC日报》9月25日】俄投资分析师弗拉基米尔一帕夫洛夫指出,英国首都已成为中国商界进军欧洲的桥头堡,伦敦已吸引了中国对欧洲的全部3项投资。  相似文献   

8.
欧元区债务危机背后的国际政治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从诞生起就是国际战略平衡的产物,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也似乎是一种国际战略博弈的产物。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人们似乎忘记了美国才是这场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起源地。然而,美国的危机似乎并未结束。为了解除危机,美欧激烈竞争,吸引新鲜资本。欧洲要走出货币危机,似乎需要更进一步的财政一体化。方向虽然定出,但要具体落实还需时日。中国应支持欧洲统一财政,渡过危机。让欧盟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一极的角色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简单回顾欧洲风险投资业发展历程,然后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对欧洲风险投资业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洲风险投资业较低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退出壁垒决定了欧洲风险投资业投资行为,即欧洲风险资本主要流向非科技企业的后期发展阶段。最后探讨了欧洲风险投资业发展前景,并就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1998年,热尔瓦先生作为中国同际贸易促进会的外国专家访问北京,从此与中国结下了难解之缘。他凭着对欧洲的深切了解和与中国企业界多年接触的经验,总结出几条可供中国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锦囊妙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很大比重集中在美国国债上,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元兑主要关键货币的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会大规模缩水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假设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和中国转而投资欧洲债券两个方面分析其利弊,并提出我国增持美国国债所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封莉 《新财经》2007,(6):106-107
面对欧洲国家伸来的橄榄枝,中国企业该不该与之缔结秦晋之好?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时机成熟了吗?如何巧妙地投资欧洲?《新财经》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分别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副秘书长钟广权和欧洲著名律师事务所——隆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伊沃特·斯汤费思(音译,Ewout Stumphius),共谋如何投资欧洲。  相似文献   

13.
《沪港经济》2004,(8):21-23
2004年5月1日,波兰、捷克、匈牙利等10个中东欧国家正式加入欧盟。东扩之后的欧盟包括了25个国家、4.5亿人口,GDP高达10万亿欧元,并且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对于欧盟的东扩,中国人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可以在新成员国享受到较低的欧盟统一关税;忧的是,欧盟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也会在这些新成员国自动生效。与此同时,不久之前欧盟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那么,东扩后的欧盟对于中国,对于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欧、美、日现代企业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对它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不仅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是一个民办性的课题,考察全球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从历史意义上讲,现代企业制度的萌芽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其长足发展却在开国相对较晚的美国,日本又因“奇迹”性的经济成长而成为东方模式的样本,鉴于此,本文选取欧洲、美国和日本作为分析的对象,力图在比较中理清思路,找出规律的东西,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 作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欧盟委员会为了衡量成员国的创新绩效,推出了欧洲创新记分牌年度评价报告,为了科学评估国家创新水平,欧盟委员会对该报告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欧洲创新记分牌进行了不断完善和调整.通过分析欧洲创新记分牌主要年份指标体系的具体变化情况,总结出评价指数发展变化动向,结合2017—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表现情况,为提高中国创新水平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为何战国时期的列国最终由秦国实现统一,而在近代欧洲的多国体系中反复出现均势这一问题,许田波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与近代早期欧洲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战国时期的秦国采取自强型改革和聪明的战略,突破制衡逻辑从而实现统一;而欧洲国家则采取自弱型权宜措施和相对笨拙的战略,从而导致均势在欧洲的盛行。作者认为,许田波的论述脱离了欧洲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实践,导致对多国体系中政治行为体之所以奉行不同的行为逻辑产生了误读。战国时期的列国都奉行兼并统一的战略,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中国大一统观念的引导;而近代欧洲产生的主权观念和均势行为则与欧洲中世纪之后形成的多元化政治格局紧密相关。作者认为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不能僵硬地套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范畴、概念与观点,而应该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实践出发,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失业问题成为了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主要障碍。然而,以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体量而言,由于当前中国投资所占份额非常少,远不足以对欧洲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欧洲当前严峻的失业状况,有其深层的历史、经济及制度的根源,是欧洲自身的问题,与中国企业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欧洲失业是当前欧洲环境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它的确影响到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策略选择。其主要表现为,中国企业不能直接复制国际企业(包括欧洲跨国企业在内)危机前进行国际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必须谨慎甚至放弃"转移价值链"的投资策略,进而采用"延展价值链"的投资策略,从而包容欧洲失业所造成的对外来资本的诉求,创造中国与欧洲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日吸收欧洲文化的差异及对近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两国吸收欧洲文化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都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日本要比中国全面广泛得多.其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对欧洲近代文化的认识差异,由此表现出对欧洲近代文化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对中日两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社会诞生起,"养老"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妥善解决养老保险以及其它社会保障问题,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议题,倍受人们关注。对于中国及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科学发展要求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是切合实际的现实选择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比较而言,欧洲国家养老保险的一些成熟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发展和改进的蓝本。本文试图紧密结合欧洲国家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和案例,深入剖析欧洲国家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利弊,并据此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被美国经济的衰落、欧洲经济的整合和中国经济的崛起这三大趋势冲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二元化运行方式,严重削弱了美国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和经济政策的效力,美元正在失去霸主地位.欧元的出现和欧元区的经济整合使世界进入了"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也使世界进入了空前动荡时期,世界流动性膨胀已经失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了市场化与高增长并存的发展模式,顺利实现了市场化和外向型经济的转型,流动性膨胀正在诱使中国资本国际化,并带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这三个趋势正在打造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最终会稳定下来,并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