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潜规则     
显规则和潜规则的终极使命都是要帮助企业取得成功,如果企业不能成功,不能发展,所有的规则都没用.  相似文献   

2.
张颖异 《财会月刊》2010,(11):I0014-I001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游戏都有游戏规则,职场上当然也有规则——既有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也有若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遵守显规则容易,把握潜规则却挺难。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之中,显规则和潜规则,就像是沙漠中的河流,显规则是奔腾的地上河,在这条奔腾河流的底下,还有一条激流暗涌的地下河流.这条河流我们看不到,但是,它真实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地下河,地上河很容易干涸,从这个意义上说,潜规则与显规则,是共存于企业之中的.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企业使命.  相似文献   

4.
缘心 《中外管理》2008,(5):115-115
与白纸黑字、公众认可的显规则不同,潜规则恰如摆不上桌面的小菜,从不会写在告示板上,却需要你明心亮眼地默默参透,才能避免接二连三的尴尬糗事。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既受显规则的制约,也受潜规则的影响。本文探讨潜规则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问题,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因势利导,在注重外在的显规则建设的同时,注意强化隐性的潜规则的建设;强化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好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疏导;充分发挥羊群效应在潜规则形成中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6.
奕名 《河北企业》2006,(4):38-39
与白纸黑字、公众认可的显规则不同,潜规则恰如摆不上桌面的小菜。从不会大鸣大放地写在告示板上,却需要你明心亮眼地默默参透.才能避免接二连三的尴尬糗事。  相似文献   

7.
孙淑会 《新远见》2013,(11):38-43
新政商关系是基于现代法治社会下的、基于政与商各自性质和需求的认知,智库完全有可能为政府、企业、协会搭建一个共同沟通的平台,让政商关系从"潜规则"走向阳光下的"显规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抗争,现在的潜规则,也许会变成以后的显规则,而两者的存在,其实是一种利益的平衡。[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房价上涨原因是各种因素彼此抵消后形成的合力,这些因素是由各种各样规律或规则组成的,其中有些规则,是一些潜在的没有摆到桌面的规则,抢夺并取代了由一些白纸黑字造就的规则,在左右、控制并主导着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朝扭曲、异常、脱轨、极端化方向走上一条不归路。本文是从房产开发的流程来分析各个环节存在的促使房价上涨的"潜规则",目的是让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考虑存在的"潜规则",因为这些"潜规则"会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破除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潜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茜 《人力资源》2010,(4):22-25
"潜规则"是指正式规则以外的、但又能影响和约束组织内成员行为的规矩.企业内部的"潜规则"存在与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实际上是组织文化和组织面貌的反映.一个"潜规则"流行而正式规则不彰的组织多半是病态的、不健康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Q提问 我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在创业过程中把一些亲属或朋友请到企业来工作,在谈待遇时双方含糊不清或者压根就没谈.现在企业发展起来了,需要规范管理,但在管理变革当中许多"潜规则"被屏蔽,也断了许多人的"外块".这时候矛盾暴露出来了:"我跟随老板多年,名义上是领导其实工资还不如员工多,如果在其他企业我的工资是现在的好几倍."我这才发现其实在这些"忠诚"的老员工背后一直存在灰色收入的"潜规则".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回放】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大会明天即将召开。下午下班前,李局长急匆匆来到政策法规处赵处长办公室,递过一份材料说:"这是王副局长起草的年终总结报告,我感到写得还不到位,你再辛苦一下,帮着润色润色。""好的。"赵处长接受了任务,下班也没有回家吃饭,只在办公室泡了包方便面对付了一下,就伏在灯下,一字一句认真推敲修改起来。赵处长是局里有名的"大手笔",经过他手的文字材料非  相似文献   

13.
金陆 《公司》2003,(7):70-70
企业运作的规则是一座冰山,符合20:80法则。 20%是冰山的水上部分,是你能看到的,是早已被写在各种纸面上的;还有80%是冰山的水下部分,是你看不见的,但它却是冰山的主体部分,是企业运作的主体规则,这就是企业运作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4.
不能漠视,也不能逃避,要树立一定的阶段物质目标,去奋斗、去努力、去突破. "年薪不低于年龄",是职场经理人"潜规则"中最具有打击力的一条. "潜规则",潜之,可接近最简单的核心,最接近于赤裸的本质.而之所以没有浮出水面,也许是还不为人知,但也许是很多人故意"置若罔闻",不敢去直面和接受,甚至有些惶恐对之.然而,终究是规则,人终究不能"置身世外",因为它们无处不在地提醒着我们:这些规则"很强很厉害".  相似文献   

15.
企业要改变潜规则,核心就是改变老板的习惯和观念。一个合乎企业长远发展的管理规则不是一个单方面约束的规则,更多的是一个契约化的管理细则  相似文献   

16.
李骏  符海玲 《秘书》2011,(11):3-4
潜规则是一种隐藏于明文规定背后的规则,暗示着一个组织的潜在文化和行事规则,影响着每一位职场人士,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会切实感受到潜规则的无形力量,却又只可意会、不便明说,虽然摆不上桌面却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用潲水油炼制"食用油",这些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被送上审判台可谓罪有应得.这样的审判,所能产生的社会警示和震慑力量无疑是巨大的.值得关注的是,庭审中几乎本案所有被告都表示,用潲水油制造食用油,是业界的潜规则,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但没人管它,只要能赚钱就行.这不禁让人深思!从硫磺熏制生姜是行业"潜规则",硫磺粉熏药材是行业"潜规则",到往蛋白粉或饲料中加入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是奶粉行业长久存在的"潜规则",再到这次潲水油炼制食用油成油脂行业"潜规则",我不禁想问,在食品安全领域到底有多少"潜规则",在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有很多失误就出现在"照搬照抄""大概其""差不多""无异议"等认知上,少说一句话,留下大遗憾,多说一句话,就可以避免一次失误,多一分圆满。作为一名经常从事办文办会办事工作的人员,《秘书工作》"案例"栏目,是我最喜欢看的。它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总结做好办文办会办事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确实值得党委办公厅系统的人员好好参考学习。由此,我想起一位老同志,对我经常说到一个"少说一句话,留下大遗憾"的案例,希望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江涛 《秘书工作》2014,(3):16-16
正为什么会得这些"病"呢?我认为除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以及调研方法的问题,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前调查研究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调查研究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被弱化和"变味""走样"的毛病。有些部门和同志作决策不认认真真下基层搞调研,老老实实到群众中收集意见建议,而是"走走马,看看花""不动腿,动动嘴""开闭门会,造闭门车""先定论,后佐证"……为什么会得这些"病"呢?我认为除了形式主义、官僚  相似文献   

20.
赵奕  邓攀 《中国企业家》2012,(6):63-64,62
"复星的确还比较干净,我扪心自问,做得还不错。"他的下一个目标:做"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撤韦""你们怎么活得那么累呢?"有一次,郭广昌对陈东升说——"你们",指的是北京的这群企业家;"累",是指"陈东升们"忧国忧民,热衷政治。把"陈东升们"的状况反过来,就是"郭广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