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生乐 《发展》2013,(6):23-24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认真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加快实施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用特色文化提升旅游产品魅力,张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景观丰富独特,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我们将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建  相似文献   

2.
伍鹏 《北方经济》2011,(18):78-79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宁波在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方面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应当不断创新体制,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拉长产业链,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产业园区,以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崔志英 《魅力中国》2008,(2):149-150
近几年来淄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眷顾与青睐,淄博必须整合和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价值。淄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齐文化、聊斋文化和古商文化。  相似文献   

4.
魏趁 《魅力中国》2013,(23):8-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既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需要。河南要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冶的目标,务必要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5.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为河北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如何根据当前国内、国际旅游发展走向和河北旅游资源的地方特色.开发适合京津城镇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产品.构建完善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使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在京津旅游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分析了环京津休闭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并对产品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着重从优化产品结构、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名牌产品、加快产品创新等方面入手.科学开发资源.提升产品档次.完善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作为具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城市,存在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国际标准和唯一性,努力做大做强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大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力度,加快冰城夏都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文化旅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打造具有吉林省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品牌,必能加快吉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吉林省经济发展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消费方式的改变,休闲度假成为旅游新方向。作为休闲度假产品的典型——温泉旅游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陕西华山地区温泉资源丰富,要搞好温泉旅游开发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和管理;塑造具有华山特色的温泉文化品牌;科学开发和利用温泉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哈尔滨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灵魂所在。从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哈尔滨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地缘、资源、政策优势,但存在文化资源开发不够,缺少特色品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旅游市场不规范和缺少文化旅游创意策划,宣传促销有待加强的劣势。哈尔滨面临竞争和人才短缺挑战和文化市场潜力巨大等机遇,以期促进哈尔滨旅游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文化资源突出表现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的独特性,为云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一批具有云南多民族文化内涵的,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丰富和提升了云南旅游的文化内涵,有效推进了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在分析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主要任务,并给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遵义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树立参与意识,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树立营销意识,注重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树立整体意识,推动文化旅游优化发展;树立人才意识,培养适合文化旅游发展的本土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刘定惠 《特区经济》2023,(1):115-118
文章首先从宏观角度阐释了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理念与体系,认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理念主要包括全生态、全要素、全产业、全时空、全社会、全科技六个方面。全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包括内部组合产品和外部复合产品。其中,内部组合产品又分为核心产品、辅助产品和外延产品;外部复合产品包括城市—乡村旅游产品、景区—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乡村旅游产品。其次以黄石市沼山村为例,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从微观角度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旅游产品体系。本研究对推进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资源概况,从黑龙江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条件出发,推出依托不同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突出文化内涵、强化设施配套、鼓励农民参与和重视旅游环境保护等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莫彩云  陆军 《科技和产业》2022,22(6):243-247
在旅游新发展态势下,休闲化成为人们追求的重点。旅游休闲街区作为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空间,将休闲与旅游融合,契合了深度特色体验旅游的发展趋势。分析旅游休闲街区的内涵、主要特征及形成机制,得出结论:旅游休闲街区主要包括特色商业街区、娱乐休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具有兼顾主客需求、文化特色鲜明、多元业态融合、时空开放共享等特征;旅游休闲街区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城市旅游发展、市场需求、文旅融合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它们在旅游休闲街区形成过程中分别起到基础性力量、决定性力量、驱动性力量和主导性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磊 《魅力中国》2009,(24):69-69
南阳作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要发展好南阳的文化旅游,就要合理搞好城市规划,保护好文化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最主要的是加强文化景区自身建设并打造过硬的导游队伍。  相似文献   

16.
王磊 《魅力中国》2009,(6):22-23
南阳作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要发展好南阳的文化旅游,就要合理搞好城市规划,保护好文化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最主要的是加强文化景区自身建设并打造过硬的导游队伍。  相似文献   

17.
从阐释文化、旅游产品与藏区的基本概念入手 ,在分析甘南藏区文化旅游资源突出优势的基础上 ,针对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设计了三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旨在以点带面 ,促进藏区文化旅游由潜在的资源优势向现实的产品优势转化 ,从而推动整个藏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云 《西部论丛》2006,(7):28-3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主要潮流。作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的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各具特色,有着“世界天然博物馆”、“世界历史文化博物馆”等诸多美称。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西部旅游合作的交流与磋商,构建特色互补、协调发展的西部旅游大格局,整合西部旅游资源、整体促销,提高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打造西部旅游核心品牌,促进西部旅游业的大发展?笔者谨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现有旅游文化特色定位不够准确,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在重新定位的基础上,银川市可以从开发旅游纪念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开发旅游演艺产品、发展黄河金岸休闲旅游及特色会展业等几方面着手进行旅游文化特色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全域旅游被确定为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战略,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以利川市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山地旅游发展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利川市山地旅游发展存在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旅游要素发展不齐和融合产品缺乏文化特色三大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利川市山地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