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合肥经济圈内部16个县(市)近8年来的Theil指数计算,发现经济圈内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不平衡的问题日趋明显,其总体差异有逐年扩大趋势。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一系列指标的选取和建立,找出了合肥经济圈区域经济差异性成因,并提出促进圈内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物质积累、人类发展水平、地区发展潜力指数构建人口发展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合肥经济圈内31个县级行政单位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对各地区进行多维度测量,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合肥经济圈人口发展功能区进行分区。依据研究结果,将合肥经济圈划分为人口集聚区、人口稳定区、人口发展区和人口限制区,进而探讨不同类型区未来人口布局与经济发展方向,这对实现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圈内的各市的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各不尽相同,把各自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发展,则可以提高经济圈的整体优势和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整个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整体推进。在合肥经济圈的发展中,通过整合经济圈内的发展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则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圈内各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时期,是六安市推进三大跨越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六安市位于合肥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应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辐射带动下,快步融入合肥经济圈,加快承接产业和技术转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济圈同城化效应的国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王 《特区经济》2010,(3):143-144
随着城市与区域间关系的深刻变化、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圈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区域城市化的重要表现,是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三大典型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基本状况,总结其特征及基本经验,进而提出对发展合肥经济圈同城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三国故地,包拯故乡. 合肥,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而今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科研教育中心城市,全国金融综合中心城市……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上,正式宣布接纳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加入长三角经济圈,合肥荣登"全球第六大城市群"这样一个广阔而全新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2019年底,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构建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三大圈层布局的重大举措.地处衔接环渤海地区与黄河流域的重要战略节点的东营,以其独有的工业大市地位和重要沿海港口优势,成为省会经济圈经济集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东营融入省会经济圈的现实基础和利弊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东营融入省会经济...  相似文献   

8.
合肥城市经济圈同城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合肥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对制约合肥经济圈同城化效应充分发挥的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产业、区域以及政策层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2021,21(9):94-101
怀化对接融入北部湾经济圈是顺应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的主动作为.怀化主动对接融入北部湾经济圈的研究表明,怀化在对接融入北部湾经济圈还存在明显不足,要进一步深化在交通、产业、体制机制和人才科技领域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
王成周 《乡镇经济》2010,1(3):101-106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但安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为此,要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产业安徽";以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打造"创新安徽";以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以打造"和谐安徽";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以打造"崛起安徽",真正实现安徽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都经济圈战略与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联合体的形成是首都经济圈和中国北方经济崛起的重要一步.本文以此为动机,全面分析了京津生产的现状及经济联合问题.研究中发现两市经济结构同构现象明显、经济联合无序而松散.针对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遵循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区理论与方法,提出京津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首都经济圈的腹地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表明,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文章对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杭州与嘉兴、湖州、绍兴3地之间的经济增长(率)的相互关联性进行了探讨,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杭州经济增长率对嘉兴、湖州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而对绍兴的经济增长率是显著的.因此,目前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并不存在明显增长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地处渤海海峡上的长山列岛,大大小小32个岛屿南北长占到了渤海海峡总长度的3/5,如一条海岛链,紧紧锁住渤海的咽喉. 长岛除了是京津的门户,还是联系中原和东北亚地区的海上桥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核心战略地位的长岛,在海洋经济的纵深发展下,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海洋经济区域布局的形成,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成为沿海省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未来将有可能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若仅以严格地域界限,即三省两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来划定环渤海经济圈的范围,截至2012年底,该区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4%和总人口的18.3%,GDP总量约占全国的25.5%,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环渤海经济圈海洋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内部海洋经济合作与联系,提升圈内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并辐射带动腹地经济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协同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更成为关系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跨区域科技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科技合作模式,在世界范围里正以不同的强度呈现出来.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令经济圈内的科技合作以更强劲的姿态呈现.本文就泛珠三角经济圈科技合作的模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概述了引力模型相关理论,提出经济辐射场强模型,通过模型得出合肥、马鞍山、芜湖融入长三角的客观条件辐射场强和主观条件辐射力;再以长三角15市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的辐射阈值为标准,分别总结出属于前三个层次的长三角城市并将其作为安徽三市融入长三角的主导城市进行承接;最后,根据安徽三市各自产业特点给出它们融入长三角的对策,为实现安徽省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跨区域科技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科技合作模式,在世界范围里正以不同的强度呈现出来.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令经济圈内的科技合作以更强劲的姿态呈现.本文就泛珠三角经济圈科技合作的模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圈"是指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区位特点出发,通过位于该地域的不同行政区域或不同国别的经济合作,形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性产业配置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某种特定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中国把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引入经济领域,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并构建"经济圈",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环日本海经济圈概念的由来 所谓环日本海经济圈,是指日本海沿岸各国和地区(即苏联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北南双方和日本)通过多边经济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经济圈。 环日本海经济圈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的。从历史上来看,日本海沿岸地区曾经是日本文化、经济的源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海沿岸地区经济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