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莫三人而迷     
◎原文晏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韩非子·内储说上》)◎译文晏子到鲁国访问,鲁哀公问道:"俗话说:‘遇事不与众人商议就会迷惑。’现在我和全国的人一起谋虑,鲁国还是不能避免混乱,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原文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今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武侯曰:"未也。庄王之语奈何?"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有忧色,何也?’庄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  相似文献   

3.
虢君不醒     
黎想 《秘书工作》2013,(3):12-12
原文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政治踳乱,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卖柑者言》记载: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乾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 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这是一种有害的逻辑。卖柑者的意思是,世上哪有不为利的人,大官们都这样,干嘛要责怪我?如今这样想和这样做的人不少,以“雕伪”之术混迹于市场者大有人在。今日且看闫培金。  相似文献   

5.
眭达明 《秘书》2012,(10):19
时届岁暮,例进请安折。请安折者,寥寥数字,曰:"某官某跪请皇上万安。"可影写,乃令邬书之。折入,世宗识其字,朱批曰:"朕安,邬先生安否?"李大惊,益优礼之。嗣是浙督屡易人,而邬先生者年享千余金,书一请安折,终其身勿替。——《清稗类钞·幕僚类》,中华书局2010年1月第1版第3册第1384页  相似文献   

6.
正最早提出居官需"清、慎、勤"的,大概应当属晋武帝司马炎。他曾对诸大臣说:"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从此以后,"清、慎、勤"这三个字,常被奉为居官第一箴言,并且屡被后人论列。宋人吕本中在《官箴》中指出:"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明朝有一个人,我对他的尊姓大名不得而知,其生卒年月亦不详,但此人对"清、慎、  相似文献   

7.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资治通鉴·唐纪》)  相似文献   

8.
明代刘元卿的《贤奕编》中有一篇叫《猩猩好酒》的寓言故事:猩猩,兽之好酒也。大麓之人,设以醴樽,陈之饮器,大小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毋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  相似文献   

9.
正原文谯州刺史湛僧智围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于广陵,魏将军元显伯救之,司州刺史夏侯夔自武阳引兵助僧智。冬十月,夔至城下,庆和举城降。夔以让僧智,僧智曰:"庆和欲降公,不欲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将应募乌合之人,不可御以法;公持军素严,必无侵暴,受降纳附,  相似文献   

10.
轼在翰林,颇以言语文章规切时政,毕仲游以书戒之曰:"夫言语之累,不特出口者为言,其形于诗歌,赞于赋颂,托于碑铭,著于序记者,皆言语也.今知畏于口而未畏于文,是其所是,则见是者喜,非其所非,则蒙非者怨;喜者未必能济君之谋,而怨者或已败君之事矣.官非谏臣,职非御史,而好是非人,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犹抱石而救溺也."轼不能从.  相似文献   

11.
本人并非厚古薄今,但古人一些执政清正廉洁者不妨挂齿,以镜为鉴。春秋宋国子罕,执政做官期间,有人给他献玉,被拒之。献玉者说,这是宝啊为何不要。子罕答: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我若收玉,你我二人岂不都失去了宝。汉朝杨震,为官清正,其拒贿"四知论",流传至今。杨任太守时,县令王密揣金十斤,寅夜求见,杨震不受。密曰:"暮无人知"。震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密惭而退。山东范县(今河南)潍县知县郑板桥有一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可想见郑板桥为官十分体恤民情。  相似文献   

12.
原文节选: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  相似文献   

13.
秋茫 《人力资源》2017,(6):79-81
误入藕花深处 爱看误导的笑话. 《笑赞》中有个笑话: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乃曰:"乃'泰航'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碑也."相争不决,曰:"我二人赌一东道.某学究识字多,试往问之."及见学究问之,学究曰:"是'代形'也."输"一东道"者怨之,学究曰:"你虽输一东道,却教他念一生别字."  相似文献   

14.
徐匡 《秘书工作》2014,(2):57-57
正原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相似文献   

15.
墨翟从小私有生产者的世界观出发,认为其所处的战国时代是"大乱之世"。墨翟认为,治理天下必须以治乱开始,"不相爱"是乱世之根源,所以,"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乱世的基本途径。《墨子·兼爱》曰:"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哲学思想独有的范畴,兼者泛也,"乃若兼则善矣",兼相爱就是互敬互爱。当然,如果一味地要求人们去爱人,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墨子赋予"兼相爱"以"爱人者必爱己"的含义,"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同时,墨瞿的"兼相爱"以"交相利"为基础,交者互也,"交相利"就是互惠互利,"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翟始终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决非理想,也不是天下治理者的一相情愿,它符合人们渴求利和爱的心理,是治理乱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6.
《大唐新语》载:明崇俨为正谏大夫,以奇术承恩。夜遇刺客,敕三司推鞠,其妄承引,连坐者众。高宗怒,促法司行刑。刑部郎中赵仁恭奏曰:"此辈必死之囚,愿假数日之命"。高宗曰:"卿以为枉也?"仁恭曰:"臣识虑浅短,非的以为枉,恐万一非实,则怨气生焉。"缓之旬余,果获贼。高宗善之,迁刑部侍郎。读罢此文,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一是赵翁不唯上、只唯实的高贵品质难能可贵。在龙颜大怒,"促法司行刑"之时,他想的不是违圣命可能掉乌纱以至掉脑袋的个人得失,而是"恐万一非实"草营人命的后果。这种抱定护法不惜牺牲一切的情  相似文献   

17.
新商业文明的起点在哪里——《论语》管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子曰: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第十九章六节: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第十九章七节:子夏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第十九章八节: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以上<论语>原文片段中的重点符号为作者所加.幺峻洲释义: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孔子说: "只是因为[一个人的]言论笃实而加以赞许,[他]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神色上伪装庄重的人呢?"  相似文献   

18.
眭达明 《秘书》2012,(12):19-20
钦若宴见,帝问曰:"卿何故不之中书?"对曰:"臣不为宰相,安敢之中书!"帝顾都知,送钦若诣中书视事。谓令设馔以待之,曰:"上命中书设馔耳。"钦若既出,使都知入奏,以无白麻,不敢奉诏,因归私第;有诏,学士院降麻,谓乃除钦若使相,为西京留守。帝但闻宣制,亦不之悟也。——《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五,中华书局1957年8月第1版第789页王钦若与丁谓同为宋真宗  相似文献   

19.
◎原文 十一月,戊子,上至濮阳,窦德玄骑从.上问:“濮阳谓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对.许敬宗自后跃马而前曰:“昔颛顼居此,故谓之帝丘.”上称善.敬宗退,谓人曰:“大臣不可以无学;吾见德玄不能对,心实羞之.”德玄闻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此吾所能也.”李勣曰:“敬宗多闻,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也.”  相似文献   

20.
孙建民 《秘书工作》2014,(12):64-64
正原文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左传·桓公十一年》)◎译文楚王派屈瑕准备与贰、轸两国结盟。郧国为阻遏楚国驻军于边境蒲骚,并准备联合随、绞、州、蓼四国共同伐楚。莫敖(屈瑕的官职)很担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